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項羽和劉邦相比 人才爲什麼都往劉邦那邊跑

項羽和劉邦相比 人才爲什麼都往劉邦那邊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項羽和劉邦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項羽一生英雄蓋世,但剛愎自用,人才在他手下不能得到重用,而劉邦任人唯賢,人才到了他的手下能夠盡情發揮,這就是人才都跑到劉邦手下的原因。

項羽和劉邦相比 人才爲什麼都往劉邦那邊跑

韓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韓信喜歡研究兵法,他的最大心願就是在戰場上指揮百萬大軍,攻必取,戰必勝,他要憑胸中韜略青史留名。秦朝末年,天下大亂,韓信有了實現人生抱負的機會

韓信投奔了項梁率領的起義軍,他和普通士兵不一樣,韓信參軍的目的就是要當將軍,指揮大軍馳騁疆場,爲了達到這個目的,韓信一參軍就做了許多努力。

韓信和項羽手下大將鍾離昧關係不錯,他讓鍾離昧把自己安排在項羽帳下,當了執戟郎,這雖然不是什麼將軍,但可以經常見到項羽,有了對項羽展示才能的機會,但最終韓信失望了,

信數以策幹項羽,羽弗用。

韓信多次給項羽出謀劃策,項羽也對得起韓信,根本就不聽,項羽本人就是當時頂尖的軍士人才,哪有耐煩心聽韓信在耳邊叨咕,反覆幾次後,韓信看明白了,在項羽這呆下去,就把自己埋沒了,經過考慮後,韓信投奔了劉邦。韓信棄楚歸漢,不是因爲吃飯問題,是因爲自己的軍事才能,在項羽這裏發揮不出來。

項羽和劉邦相比 人才爲什麼都往劉邦那邊跑 第2張

韓信到了劉邦手下,做了一名普通士兵,因爲接觸不到漢軍高層人物,韓信也有些灰心喪氣,這樣熬下去,什麼時候纔有出頭之日呢?韓信心裏很鬱悶,免不了借酒澆愁,有一次喝多了,參與了打架鬥毆,觸犯了軍規,按律當斬。

和他一起犯案的十三個人都斬首了,馬上就輪到韓信人頭落地了,韓信心裏着急,他心想:本想來到世上轟轟烈烈的幹一場,沒想到生命就這樣結束了,我不甘心呢?不能就這樣默默無聞的死去,他猛然擡起頭來,看到了夏侯嬰,於是大聲喊道:

上不欲就天下乎?而斬壯士!

這句話的意思是:劉邦不是要得天下嗎?怎麼還殺壯士。夏侯嬰是劉邦的親信,劉邦迫切需要人才的心情,夏侯嬰心裏清楚,他見韓信語出驚人,就沒有殺他,和韓信一番交談,認爲韓信是有用之人,夏侯嬰向劉邦做了彙報,劉邦聽夏侯嬰說韓信是個人才,不僅免去了韓信的死罪,還提拔韓信當了治粟都尉,負責管理漢軍糧倉,官不大,但當時來說,差事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韓信成了蕭何的下屬,遇到了人生路上的伯樂,

項羽和劉邦相比 人才爲什麼都往劉邦那邊跑 第3張

蕭何很快發現,韓信是頂尖的軍事人才,他也向劉邦推薦過韓信,但畢竟領兵打仗,是生死攸關的大事,韓信一直沒有在這方面有過什麼表現,劉邦一時也拿不定主意。

而此時,韓信已經等不及了,他逃離了漢軍大營,準備另投它處,去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這纔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這個故事人盡皆知,就不在重複了,在蕭何的鼎立推薦下,劉邦破格舉行了隆重的拜將儀式,拜韓信當了大將軍,全軍上下都感到意外。

韓信離開項羽,是因爲一身本領無法施展,而到了劉邦手下,很短時間就得到了破格提拔,劉邦對韓信這叫知遇之恩,韓信施展才華的機會是劉邦給的,他跑到劉邦這裏是理所應當了。

當時的頂尖人才還有張良,陳平,也都投到劉邦手下,試想一下,張良如果在項羽手下,給項羽運籌帷幄,項羽會聽嗎?答案是:肯定不會聽,范增就是前車之鑑。

項羽和劉邦相比 人才爲什麼都往劉邦那邊跑 第4張

張良在黃石公那得到《太公兵法》,成爲了當時的第一謀士,他在投奔景駒的路上,遇到了沛公劉邦,

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喜,常用其策。良爲它人言,皆不省。

張良給劉邦出謀劃策,劉邦不僅能聽明白張良的謀劃,也按照張良的計策行事。張良也給其他人出過計策,但別人不但不聽從,甚至因爲張良的計策高深莫測,他們根本就聽不懂,張良也就是因爲這些,才死心塌地的跟隨劉邦打天下,知音難覓。

總結:通過以上可以看出,人才都跑到劉邦那裏,是因爲劉邦給他們提供了展示才華的平臺,反之去跟隨項羽,那隻能默默無聞一輩子了。至於說項羽對人不信任,導致人才流失,其實一點不沾邊,劉邦對韓信,蕭何,張良有那麼信任嗎?劉邦猜忌心一點也不小,劉邦和項羽的不同,就是猜忌的同時,也給他們放手大幹的空間,所以這些人還是願意跟隨劉邦,成就一番事業。

項羽和劉邦相比 人才爲什麼都往劉邦那邊跑 第5張

項羽對部下很好,甚至親手給士兵端飯,這些對提高軍隊戰鬥力,有很大作用,所以項羽的軍隊戰鬥力極強,但對籠絡人才沒有一點效果,既然是人才,需要的是一個好的發展平臺,能實現人生抱負才是最重要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