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姜太公是怎麼跟周文王相遇的?呂尚到底是個怎麼樣的角色?

姜太公是怎麼跟周文王相遇的?呂尚到底是個怎麼樣的角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周文王和姜子牙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現在我們知道“姜太公”呂尚出於商末呂國,呂國的具體位置史書沒有記載,但肯定不會超過今天陝西、山西、河南三省,在商國以東。因爲周代呂國爲姜姓,而姜姓所出的商代羌方,就活動在這片區域。不過,按照我們熟悉的說法,呂尚不應該是山東人嗎?比如《史記·齊太公世家》就說“東海上人”,《封神演義》也說“東海許州人氏”,那麼呂尚作爲籍貫在西方的人氏,爲什麼卻又被稱作東方的人氏呢?

《齊太公世家》接下來給了一種解釋,說呂尚的祖先曾經號稱“四嶽”,輔佐過大禹治水,在虞夏之際被封在呂國,也有的封在申國,他們都姓姜。到夏商之際,申、呂兩國的庶子庶孫有的被分封,但也有的淪落成爲了庶人,呂尚就是呂國的旁系後裔。換句話說,按照《齊太公世家》的說法,呂尚祖上雖然出於呂國,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支呂氏旁系就流落到了東方,所以呂尚也就被稱爲“東海上人”。

那麼這樣的說法是否可靠呢?我們不急着揭曉答案,先看古籍中是如何說呂尚遇見周文王的。

《齊太公世家》裏,其實就給出了三種說法。第一種就是我們最熟悉的,呂尚非常窮困年老,所以憑藉釣魚來進見周文王;周文王當時準備遊獵,占卜的結果是“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周文王出行後果然在渭水之陽見到呂尚,一番交談後文王非常開心,說我先君太公曾經說:會有聖人到周國,周國從此興盛。您就是這個聖人嗎?我們太公盼望您好久了!於是就給呂尚取名“太公望”,帶回朝堂尊爲師。

姜太公是怎麼跟周文王相遇的?呂尚到底是個怎麼樣的角色?

這種說法因爲戲劇性最強,所以成爲最流行的說法,在《史記》之前,就有《呂氏春秋》《韓非子》《戰國策》這些書紛紛提到過;《戰國策》還說他是“齊之逐夫,朝歌之廢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讎不庸”,這是什麼意思呢?原來他在齊國時就被悍妻趕出門;然後又跑到商朝都城朝歌做屠戶,但生意也根本做不好;後來只能投奔子良氏,但也被人嫌棄而驅逐;最後只能到棘津賣身,不料這都沒人要。

在《史記》之後,又有《武王伐紂平話》《封神演義》也是這樣說。我們熟悉的“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典故,最早就是出自元代的《武王伐紂平話》:“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釣來!姜尚自嘆曰:吾今鬢髮蒼蒼,未遇明主!”對《史記》又進行了一些增飾。《武王伐紂平話》又稱《呂望興周》,是元代說書人的底本,也可以視爲《封神演義》的前身之一,後文我們會詳細介紹。

《齊太公世家》第二種說法是,太公博聞多識,曾經侍奉過紂王。因爲紂王無道所以離去,之後遊說諸侯,但都不被任用,最後才往西投奔周文王。按照這種說法,呂尚應該又是主動投奔文王的。這種說法其實比第一種說法來源更悠久,在《孟子·離婁上》裏,就說呂尚和伯夷一樣,是天下極有聲望的長者(“大老”),聽說文王善待長者才投奔。這樣看來,呂尚似乎並不太窮困潦倒。

姜太公是怎麼跟周文王相遇的?呂尚到底是個怎麼樣的角色? 第2張

《齊太公世家》第三種說法是,呂尚是隱居在海濱的隱士,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在羑里,散宜生、閎夭等人久仰呂尚大名,於是招攬呂尚一起議事。而呂尚也認爲文王賢能,又善待長者,於是就加入了周朝陣營。於是三人就尋找美女奇珍,送給商紂王,從而贖回來周文王,周文王出來後馬上造反。如果前兩種說法還能勉強雜糅,那麼這種說法則明顯格格不入,所以《封神演義》也沒有采納此說。

其實還有第四種說法,在《楚辭》的《離騷》《天問》裏,均提到呂尚在市場販牛,因爲操刀吆喝引起文王注意。根據漢人王逸的註釋,呂尚自稱“下屠屠牛,上屠屠國”,由此被文王所徵用。在這種說法中,呂尚與文王相遇的場景,與《史記》三種說法又不同;但關於呂尚的出身,與第一種說法以及《戰國策》中“朝歌之廢屠”有相似之處,強調的都是呂尚的卑賤出身;而第二種說法和第三種說法的呂尚,則更像是一位知名的隱士。

那麼,呂尚到底是如何加入周營的,當時到底是什麼樣的角色?

如果大家對前文伊尹身份解析有印象的話,就會發現呂尚與伊尹的早期經歷非常相似。《孟子》說伊尹是有莘氏處士,商湯主動聘請他的;《墨子》說伊尹是有莘氏小臣;《史記·殷本紀》同樣列舉了以上兩種說法,並接着有莘氏小臣說伊尹爲投奔商湯主動擔任陪嫁的媵臣;但《呂氏春秋》又說商湯主動通過聯姻索要伊尹;《鶡冠子》則說伊尹是酒保出身。這樣的衆說紛紜其實都沒有確切依據,都不過是戰國諸子根據自己學說製造的政治主張。

姜太公是怎麼跟周文王相遇的?呂尚到底是個怎麼樣的角色? 第3張

我們在前文以及後文都會多次強調,三代春秋社會是氏族(嚴格說在文獻是“氏”“族”,而非民族學對譯的“氏族”)社會,社會的主體是氏族,那麼呂尚當然不可能離開呂氏成爲獨立家庭或個人。在鐵犁牛耕沒有普及的年代,農業活動要氏族協作進行,商業活動也沒有個體私營,完全來自氏族之間的交換。那麼呂尚既不可能作爲隱士務農,也不可能作爲商販經商。後來的管仲、百里奚、孫叔敖等賢相也都有這樣大致的傳說。

那麼,歷史上的呂尚既不是隱士,也不是商販,更沒有與周文王渭水相遇的傳奇經歷。呂尚的真實身份大概與伊尹一樣,本身就是氏族貴族甚至很可能就是族長。三代與後世不同,後世專制社會中,個人權力往往來源於上級;而三代氏族社會中,個人權力往往來源於下級。呂尚之所以能在周朝擔任太師,很關鍵一點就是他身份高貴。如果周文王重視聯盟呂氏,那麼呂氏族長當然有機會參與周朝政事;再加上呂尚本人能力超羣,那麼擔任太師纔不算意外。

所以,呂尚在商朝滅亡前根本沒有去過山東,一直都生活在商國以西;至於爲什麼後世傳說是山東人,當然是後來封國於齊,後世齊地才盛傳他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