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姜子牙72歲了還能輔佐文王武王,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姜子牙72歲了還能輔佐文王武王,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姜子牙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一說到姜子牙,我們的第一印象恐怕就是《封神榜》裏那個興周滅商、代天封神的白鬍子老頭,作爲《封神榜》的第一主角,姜子牙同志在神魔小說中堪稱第一“窩囊廢”。這位大爺在崑崙山修行幾十年依然道術低微,最後還被師傅打發下山,好不容易給了個代天封神的拉風任務,結果連九龍島四聖這樣的菜雞都剛不過,作爲二代弟子能力比起三代弟子還不如,即便是元始天尊給了打神鞭也依然被截教弟子各種捶爆。最慘的就是他主持封神,可到最後自己啥好處都沒撈着,只能去當個普通國君,雖說也能夠享受人間富貴,不過就算再長命也不過數十年的安逸,哪有當神仙與天地同壽來的快活!

72歲的姜子牙輔佐文王、武王開創了一番事業

當然,這只是小說裏的姜子牙,在真實的歷史上人家可比小說裏要厲害得多,他是齊國開國君主,兵家祖師,更是關羽之前的武聖,受到歷朝歷代帝王將相的膜拜!他的人生如同開了掛一般,七十幾歲以前窮困潦倒,72歲時垂釣於磻溪(和神話故事裏差不多)時遇明主姬昌,隨後輔佐周文王、周武王興周滅商,立下蓋世奇功。這樣看來姜太公老先生也是個勵志偶像,畢竟七十多歲開始創業,誰能比得上?

滅商後姜子牙受封齊國,成爲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始祖

但不管是小說還是歷史,我們熟悉的姜太公或是獨自垂釣的老者,或是輔佐君主的賢相,對“齊國始祖”、“一國之君”這個頭銜下的他卻很陌生。滅商之後武王分封諸侯,因爲功勳卓著姜子牙被封爲齊國國君,太公展現了自己高超的治國才能,他選賢舉能,興修水利,很快就將齊國發展成爲雄踞東方的大國。

姜子牙72歲了還能輔佐文王武王,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不過這篇文章可不是讚賞姜太公的豐功偉績,而是將他作爲“統治階級”來分析批判,姜子牙不再是仙風道骨、鶴髮童顏的長者前輩,而是一個冷酷、睿智,端坐高堂的一國之君,他不但深通權謀之道,更有極強的君主心性,爲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甚至殺死品性高傑,德高望重的名士!

這是怎麼回事兒呢?首先介紹一下咱們這篇文章的倒黴蛋:華士,這位兄弟是居住在齊國的賢者,他才華出衆,名聲傳遍四海,不過作爲一個被百姓們交口稱讚的道德名士,他既不向周天子稱臣,也不和其他諸侯國君主來往,每日只是辛勤勞作,躬耕隴畝。

這種隱士在古代並不少見,比如莊子、許由、嚴子陵等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都有着無人能及的才華卻對功名利祿並不感興趣,反倒願意當農夫除草種地,他們蔑視權貴,甚至還將高官厚祿視爲恥辱。

姜子牙72歲了還能輔佐文王武王,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第2張

面對楚國國相的誘惑,莊子只是懶洋洋的說:“相比起被放在廟堂上供起來,我還是願意當一隻在污泥裏打滾的烏龜。”許由三番五次拒絕堯讓位給他的請求,堯在無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我不讓你當首領了,要不你當九州長官咋樣?”

許由卻認爲自己乾淨的耳朵受到了污染,跑到潁水邊去洗耳,正好遇上了另一個隱士巢父(當年堯也想讓位給他,不過巢父直接逃了)牽着牛過來喝水,當知道這個事後趕忙說:“你在這洗耳朵,豈不是要髒了牛的嘴!”於是牽着牛到上游去喝水了,您看看,高官厚祿反而被他們當成了骯髒污穢的東西!嚴子陵作爲漢光武帝的老同學想當個官易如反掌,當面對光武帝的邀請,他卻表現得很任性“昔唐堯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老子就是不願意當官,你管我啊!古代有首《擊壤歌》就能夠很好地形容隱士們的日常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我自己自足,自食其力,雖然日子過得清苦艱難,但是我精神上很愉悅,逍遙快活的很,鬼才羨慕那些個帝王呢!這就是古代的隱士,他們熱愛自由,嚮往自由,追求自由,用西方的詩歌來說就是“不自由,毋寧死!”

姜子牙72歲了還能輔佐文王武王,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第3張

不過這一套到姜子牙這可就不好使了,老薑知道華士的名聲,也欣賞他的能力,於是派人邀請他出來做官,而華士通通拒絕,姜子牙請了幾次後見華士還推三阻四,你跟我說自由?到地獄去自由吧!直接派人把華士給殺了,得,齊國高士華士成了姜子牙的刀下冤魂—“太公使人召之三,不至;命誅之。”但華士的名聲實在太大,姜子牙這樣的行爲不但讓本國子民議論紛紛,就連周公也責備姜子牙說:“華士是你們齊國的高士,他要是不願意爲你效力就算了,爲啥還要殺了他呢?”

姜子牙則振振有詞的辯解道:“夫不臣天子,不友諸侯,望猶得臣而友之乎?望不得臣而友之,是棄民也;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而旌之以爲教首,使一國效之,望誰與爲君乎?”意思就是說這小子既不向天子稱臣,又不結交諸侯,這樣的人我難道還能指望他給我效力,尊我爲國君不成?這樣的人就是被老天爺拋棄的棄民,我已經再三邀請他出來做官,結果他拒絕,違拗君主的意願算是逆民,這樣的人就應該殺掉,讓齊國的人都來看看誰纔是真的統治者!

很明顯,姜子牙殺華士就是在立威,在殺雞給齊國上下(尤其是那些隱士們)看:隱居是行不通的,甭管你道德多麼高,名聲多麼好,要麼爲我所用,要麼就人頭落地!

爲什麼要採用這麼極端的方法?因爲姜子牙初到齊國威望尚且不足,這時候跳出來一個三番兩次以拒絕君主徵辟爲榮的華士,你該咋整?這小子要是默默無聞也就罷了,偏偏在齊國又有着巨大的影響力,要是就這樣放過他,齊國上下會怎麼看待自己?其他隱士會不會效仿他形成風氣,以不做天子之臣做榜樣?自己的政令還怎麼推行?所以當華士拒絕姜子牙的那一刻開始其實就已經上了黑名單,非死不可。

華士也許不是第一個,但絕對不是最後一個,《韓非子·外儲說上》就給我們介紹了另一個倒黴蛋狂矞—“太公望東封於齊。海上有賢者狂矞,太公望聞之往請焉,三卻馬於門而狂矞不報見也,太公望誅之。”姜子牙想請狂矞出來做官,禮數依然很周到,他親自登門拜訪三次在狂矞門口停下馬車,結果狂矞避而不見,姜太公的解決辦法也很簡單:殺!

韓非子還借用姜子牙之口表達了君主對隱士們的普遍看法:他們不臣服天子,那就是不把我當主子;他們不結交諸侯,那我就沒辦法分派任務;他們要是連官都不願做,自給自足不求他們,那我更不能依靠賞罰來命令、約束他們。你說這樣的人吧偏偏名聲又不小,還被老百姓當成偶像來膜拜,要都學他們,那我們這些做君主的豈不是要喝西北風?就算是一匹好馬不跑,那比差馬還要不如,這樣的人既然不能爲我所用,那就還不如除之。

戰國時期的趙威後就深刻認同姜太公的做法,當她面見齊國使臣時就對齊國的人才做了一番點評:對好人模範鍾離子、葉陽子,孝順標兵嬰兒子(這姑娘姓北宮,叫嬰兒子)大力稱讚,而對隱士於陵子仲,老太太是這麼評價的:“是其爲人也,上不臣於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此率民而出於無用者,何爲至今不殺乎?”這人既不能替君主效忠,也不能帶領百姓發家致富,還不和君主交往,這樣一個有着好名聲卻無所作爲的傢伙爲什麼不殺了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你只要在我的土地上就算我的子民,老子讓你幹啥就幹啥,想當一個無所事事的閒漢天天混日子?不行!

所以您看看和古人相比咱們現代人是不是幸福多了?華士這樣不想當官,就想當個普通百姓在現代社會沒有一點問題,但在姜太公看來有能力不做官就是得殺!而咱們只要不打擾到別人,不違背法律和道德,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這就是現代社會的優勢所在,能夠包容各種各樣的人並尊重各自的價值觀,真要回到古代,真要回到古代,估計咱們這些個“宅男”、“宅女”都得成爲姜太公批判討伐的對象,想在家裏窩着當鹹魚?沒門!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