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廣名揚塞外令匈奴聞名喪膽 爲何始終不得封侯呢

李廣名揚塞外令匈奴聞名喪膽 爲何始終不得封侯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李廣難封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唐代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曾經贊詠:"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在漢武帝開疆拓土、以封侯賜爵重獎軍功的年代,李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戎馬一生,名揚塞外,令匈奴聞名喪膽,爲何終不得封侯?根據史書記載,來給大家解開這個謎。

李廣名揚塞外令匈奴聞名喪膽 爲何始終不得封侯呢

第一,政治經驗不足。七國之亂時,李廣跟隨周亞夫平定吳楚聯軍,立下戰功。樑王劉武看上李廣之才,私授李廣將軍印,李廣不識時務,竟然接受了。劉武當時很想做皇帝,想等哪天他起兵逼宮時,希望李廣能支持他,這一點漢景帝劉啓看得很明白。當時李廣爲什麼要接受將軍印呢?原因主要是李廣作爲一員武將,政治經驗不足,眼光短淺,分不清利害關係,自以爲立下戰功,樑王授給將軍印,這是對他的獎賞。結果李廣此舉觸怒皇帝,未受到絲毫獎賞。

李廣名揚塞外令匈奴聞名喪膽 爲何始終不得封侯呢 第2張

第二,個人心胸狹隘。李廣在出任右北平太守前賦閒在家,一次夜間騎馬外出爲霸陵尉阻止,李廣懷恨在心。等到李廣受命出任,則請求武帝將霸陵尉劃歸自己統屬,到了軍中就斬殺了曾阻止他外出的霸陵尉。此事雖然被武帝諒解,但作爲征討殺伐、威震一方的軍中大將,對待一個小人物睚眥必報、恃強好殺的性格讓最高統治者極爲不滿,也使自身形象大打折扣;無法獲得士族同僚的舉薦。因此,即使他的功績再大,羣臣和皇帝也會充耳不聞。

李廣名揚塞外令匈奴聞名喪膽 爲何始終不得封侯呢 第3張

第三,個人能力欠缺。李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大都是一些小規模的衝突和戰役,他憑藉個人能力確實戰鬥力爆表,取得了驚人的戰績;但這些戰鬥在漢朝對匈奴的作戰中卻影響不大,無關整個戰局。首先,李廣作戰喜歡衝鋒陷陣,逞勇鬥狠,經常帶少數騎兵衝擊敵方大隊,以少勝多而自逞其能。因此,儘管李廣以“力戰”知名,經常在險情面前化險爲夷,但也往往因不擅智取而遭受失敗。其次,李廣治軍甚寬鬆,部隊行軍可以不按編制的序列行動,公文表冊的處理也比較隨意。與李廣同時的程不識曾評價說:“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鹹樂爲之死。”但治軍不嚴,就算得到士卒的擁戴也是難以常勝不敗的。再者,李廣缺乏大兵團作戰的謀略和組織能力。漢文帝曾爲其嘆息說:“惜廣不逢時,令當高祖世,萬戶侯豈足道哉!”也就是,李廣如果生在劉邦打江山那時,攻城略地,逞匹夫之勇,說不定就是樊噲,周勃那樣的人物;而漢朝對匈奴的戰爭,是國家對國家,要組織數路大軍,幾十萬大軍,像李廣那樣有勇無謀的人的確難以勝任,也難以建功立業。

李廣名揚塞外令匈奴聞名喪膽 爲何始終不得封侯呢 第4張

第四,個人運氣太差。時運不濟,李廣難封!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扼腕慨嘆。漢武帝時期,在對匈奴的戰爭中,李廣個人名氣太大,令匈奴十分忌憚;每次都是匈奴集中優勢兵力來圍攻李廣,導致其不是兵敗就是被俘。顯然,敗軍之將何以封侯,再加上李廣爲人剛直,不善鑽營,朝廷幾乎沒人爲他說話。因此,李廣每次出征極大地牽制了匈奴的優勢兵力,但沒有獲得尺寸之功,都爲其他人做了嫁衣。

李廣名揚塞外令匈奴聞名喪膽 爲何始終不得封侯呢 第5張

高適在《燕歌行》追懷:“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唐德宗時將李廣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爲武成王廟六十四將。我們後人也一直緬懷這位波瀾壯闊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