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一代名將李廣爲什麼不能被封侯?

一代名將李廣爲什麼不能被封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代名將李廣爲什麼不能被封侯?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是唐朝著名詩人王昌齡的一首邊塞詩,裏面的飛將,說的就是西漢時期的名將,號稱“飛將軍”的李廣。漢文帝時期,李廣還是個小夥子,作爲隨從侍衛陪皇帝狩獵,臨危不懼,數次與猛獸搏鬥,當時漢文帝就誇他:“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可惜了,生不逢時,要是在漢高祖時期,戰爭年代,你封個萬戶侯那是相當容易的事。“封萬戶侯!”這句話一直縈繞在李廣的心裏,卻成爲他心中一棵高不可攀的大樹。李廣戎馬一生,歷經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代,參加指揮大小戰役無數,身先士卒,始終奮戰在抗擊匈奴第一線,戰功赫赫。然而,讓他鬱悶的是,儘管資歷深厚,戰功卓著,但李廣一生都沒有被封侯。後人都爲他叫屈,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曾指出:“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說的就是這件事。

一代名將李廣爲什麼不能被封侯?

爲啥難封?李廣自己也不明白,爲這事總是寢食難安,像一塊石頭堵在心裏。他認爲自己抗擊匈奴幾十年,爲大漢立下汗馬功勞,整個大漢王朝都有目共睹,可爲什麼一到論功行賞的時候,總是被忽略?我這人到底得罪誰了?爲啥每次幹部提拔都沒有我的份?

封侯可是個榮譽問題,看看自己的手下,作戰成績沒有他優秀的也都封侯了,怎麼偏偏輪不到他頭上?按理說,以李廣的戰功,歷經大小70餘戰鬥,基本夠封侯條件了。對此,朝廷的解釋說,依照大漢軍功獎勵制度,以殺敵數量定軍功,李將軍的戰鬥規模比較小,殺敵數量總不達標,所以達不到封侯標準。李廣很不服氣,心裏想:“這不是搪塞我嗎?老子砍下的人頭壘起來能造一座骷髏塔你信不信?”李廣百思不得其解,就去找一位叫王朔的大師算命。李廣向王朔請教:“打匈奴的戰役我每次都參加,部隊裏校尉以下的軍官,指揮作戰能力不如我,衝鋒陷陣也不如我的大有人在,可他們就有幾十個人被封侯,我幹得不比別人差,爲啥封侯總沒我的事?是我命該如此嗎?大師您給我好好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王朔收了微信紅包,反問道:“請將軍回想一下,你有沒有幹過什麼令你後悔的事嗎?”李廣想了一下,說:“我當隴西太守的時候,羌人反叛,我誘騙他們只要繳槍不殺,就既往不咎。當時有八百多人放下了武器,可我食言而肥,一天之內就把他們全給殺了,如今回想起來,這就是我最後悔做的事。”王半仙一聽,拍腿當即說道:“將軍啊,這是報應啊,沒有比殺戰俘更缺德的事了,這就是將軍始終不能封侯的原因。”李廣真的是因爲誘殺戰俘遭報應纔沒有被封侯的嗎?不可能!李廣殺戮投降的叛軍這事雖然過份了點,但在朝廷看來頂多是“防衛過當”,這算不上什麼大污點。李廣始終不能封侯,主要是政治問題,其次是有被俘虜的經歷和個人性格原因。我們先來看政治原因漢景帝時期,爆發“七國之亂”,李廣時任驍騎都尉,跟隨太尉周亞夫馳援樑國,平定諸侯叛亂。戰鬥中,李廣所向無敵,勇冠三軍,單騎殺入敵營,奪得叛軍軍旗,爲保衛樑國立下了大功。其實這時候,李廣只要打道回府向漢景帝交差,憑着平定“七國之亂”的功勞,他這次一定能“封侯”。但之後他做了一件讓他比殺俘虜更後悔的事情!叛亂平定後,樑國國王對李廣十分賞識,當即授予李廣大將軍之印。事情到這裏,李廣如果拒絕,那他的封侯之路依然光明。很不幸,李廣竟然接受了。這個樑國,是大漢諸侯國之一,樑王是已故漢文帝的兒子,當朝漢景帝的兄弟,對皇位覬覦已久,兄弟二人素來不和。一個諸侯國王竟然給中央派出去的將領授印?他有這個資格嗎?給國家幹部授印是皇帝才能做的事,他是皇帝嗎?李廣糊塗啊!他接了樑王的印就變相認可了樑王想當皇帝的這個美夢。消息傳到長安,漢景帝很生氣,你是中央派過去的人,怎麼能隨便接受當地諸侯的封賞?明知道樑王對朝廷不忠,還和他套近乎,有沒有一點政治覺悟?你到底站隊站哪裏!不久,周亞夫班師回朝,朝廷犒賞三軍,對有功之人進行加官晉爵,唯獨沒有李廣的份。自此朝廷不再信任李廣,很快他就被調離京城,派往邊疆,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戍邊生涯。在官場上混,業務能力差點沒關係,最要緊是不能站錯隊。作風問題、經濟問題,這都是小問題。站錯隊,那就是大問題。對漢景帝來說,李廣就是大問題。再來看他的俘虜經歷。李廣被趕去戍邊,心裏那個鬱悶啊,所以他把滿腔怨恨全部發泄在匈奴人身上。由於擅長“閃電戰”,所以匈奴人送他“飛將軍”的稱號。《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載: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今內蒙古寧城縣西南)一句話,李廣在右北平的時候,匈奴人不敢進犯。但李廣心中,一直有個願望——和匈奴單于決一死戰。李廣不只是在右北平打匈奴人,順便打老虎,有一次把一塊石頭當成老虎,一箭射了進去,深入數寸。

那麼,如此英勇神武的李廣戰敗被匈奴人生擒,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公元前133年,漢武帝在馬邑(今山西朔州市)埋伏重兵,意圖圍殲匈奴,一網打盡,但因匈奴單于心中生疑退兵而作罷。李廣馬邑之戰時是驍騎將軍,屬護軍將軍,因此無功而返。

這一次李廣喪失了與匈奴單于直接面對較量的機會。

四年之後,李廣從雁門(今山西代縣)出擊匈奴。這一次,李廣兵少,匈奴兵多,李廣以少敵多,寡不敵衆,被匈奴人活捉了。

這匈奴人也是作死,殺了李廣不就得了?偏偏要活捉,最後放虎歸山。

匈奴人爲什麼沒有殺死李廣,而偏偏要活捉李廣呢?

這是因爲,匈奴人素來知道李廣的大名,聽說李廣非常賢明,匈奴單于明確下令,要活捉李廣。

匈奴騎兵將李廣捉住之後,把李廣放在兩匹馬中間的網上,當時,李廣受傷了,躺着裝死,走了十幾裏地,李廣偷偷看到旁邊兩個匈奴兵,騎着的都是好馬,李廣覺得機會來了。於是,李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崩斷了捆在身上的繩索(小宇宙爆發,讓人吃驚)。然後飛起來跳上了其中一個匈奴騎兵的戰馬,將那個騎兵推了下去,李廣奪了匈奴騎兵的弓箭,策馬向南逃跑。匈奴騎兵追擊李廣,李廣彈無虛發,回身射箭,用奪來的弓箭射殺了好幾個追兵,見李廣如此英雄,匈奴兵就不敢去追了。因此,李廣才得以逃生。

李廣雖然得以逃出,但是,按律當斬。最終李廣因爲花錢贖罪,免去一死,被貶爲庶人。

這個事情可以說很不光彩,不僅全軍覆沒,自己還被活捉了。這是李廣身上的永遠洗不掉的污點,也是他難以封侯的一大重要原因。

最後來看個人原因

成爲平頭百姓後,李廣一直賦閒在家,每天靠跟朋友喝酒打獵度日。

有一天晚上,李廣帶着一名隨從去朋友家喝酒,回來的時候天色已晚,途徑霸陵亭,被霸陵尉攔住了。按照漢朝宵禁制度,夜晚禁止通行。

隨從過去跟執勤地說:“這位是前任李將軍,請你通融一下。”

那天霸陵尉也是喝了點酒,不耐煩地回答:“就算現任將軍來了也不行,何況是前任。”

李廣當場臉都綠了,想想自己戎馬一生,朝堂上文武大臣看見他都要給三分薄面,這小小的看門狗,竟然如此狂妄!

李廣就在野外待了一夜。

這可把李廣氣壞了,奶奶的,虎落平陽被犬欺,你一個看門的竟然這樣侮辱我。我這前任將軍這麼不值錢的嗎?

一個人一旦被傷了自尊,後果就很嚴重。

不久之後,前方戰事吃緊,朝廷再次任命李廣爲右北平太守。赴任前,李廣對那個看門的依然耿耿於懷,就申請要帶上那個霸陵尉一起去。結果,到地方就把他給殺了。

其實,看門人不讓李廣進城怎麼看這都是件小事,人家也是在完成自己的職責。吵架就吵架,殺人就有點過分了。後人都認爲李廣的心胸太狹窄。

那霸陵尉究竟該殺嗎?

霸陵尉有權力不讓“犯夜”之人進城。但是,他沒有侮辱人的權力,更別說對方是名震匈奴的當朝名將。

不給進就不給進,還諷刺李廣被罷了官。

這就是找死了。

李廣是個武人,性格剛強,不善言辭,一生寧死不辱。他做官廉潔,愛兵如子,經常把朝廷的賞賜分給部下,和士卒同吃同住。霸陵尉醉醺醺地禁止他進城,還諷刺他被罷官,對他來說是莫大的侮辱。

虎落平陽被犬欺?不殺你,當我老李是病貓。

李廣斬殺霸陵尉後,寫信向漢武帝請罪,漢武帝真是哭笑不得。剛把您老弄回來,你就給我個下馬威。戰事吃緊,總不見得爲了一個看門的把這個老傢伙再撤下來?

領導就是領導,漢武帝回答他:“我讓你是去建功立業的,這點小事就不要掛懷了,殺了這種醉酒執法的亭尉是爲民除害。”

瞧瞧,這就是政治家,一句話就把這事敷衍過去了。李廣感動得痛哭流涕。

“報忿除害”,雖然皇帝的結論就是這四個字。但也不能說你李廣隨便殺朝廷命官就對了,由這事可以看出李廣的個人主義精神,沒有較高的情商去處理事情,而是用一種最野蠻的方法。武帝心裏會怎麼想?其他的同事會怎麼想?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對匈奴發動了漠北之戰,大膽啓用年輕一代的衛青、霍去病爲統領,遠征匈奴。

因年老體弱已經退居二線的李廣聽說後,躍躍欲試,積極要求參戰。

匈奴單于,我總算可以面對面收拾你了。

漢武帝卻不這麼認爲:“這麼大年紀了,好好在家待着吧,這些打打殺殺的事,讓年輕人去幹就行了。”

李廣說:“我老李跟匈奴打了一輩子仗,這次大決戰,我一定要參加,不然抱憾終身。”

沒辦法,尊重老人吧,於是任命李廣爲前將軍,歸大將軍衛青統轄。

其實衛青根本就不想用李廣。

爲啥?

第一,衛青認爲這老傢伙,戰術思想落後,就知道猛拼硬打,你說他吧,他還不服氣,不好管理。

第二,漢武帝在大軍出發前,特地對衛青說:“李廣運氣不好,別讓他衝在第一線。”

第三,衛青要報答公孫敖的恩情,所以在大決戰的時候臨時讓公孫敖頂替了他。

李廣一輩子運氣不好,衛青的運氣卻是好的出奇,他率軍出塞後不久,就抓住了一個匈奴偵查兵,審問之下竟得到了一條非常珍貴的情報。

原來,匈奴單于在得知漢軍大舉出塞的戰報後,便率部向西北轉移,這樣就避開了霍去病的進軍路線,來到了衛青的前方。

衛青當機立斷,既然單于就在眼前,兄弟們給我上!

得知衛青的決定,李廣興奮地要殺人。

從軍四十年,在邊境和做百姓的日子裏。不知多少夜晚,他醉裏挑燈看劍,夢迴草原大漠,渴求直搗黃龍,手刃單于。

如今這個機會終於來到了老李面前!

殺單于,飲匈奴血,建功封侯,就在眼前!

衛青命令:前將軍李廣的部隊與右將軍趙食其部合併,做爲奇兵,從東路進軍,以掩護主力部隊側翼,同時攻擊單于的左側背。正面攻打匈奴單于的任務,就交給校尉公孫敖吧!

這叫什麼事!

李廣大怒!

老子是前將軍!

李廣抗議道:“臣部爲前將軍,理應爲國前驅,今大將軍乃徙令臣出東道,殊失臣意。且臣束髮從戎,即與匈奴戰,直至今日,始得一當單于,臣願居前,先死單于!”意思就是我是皇上親封的前將軍,理因衝殺在最前面。今天大將軍讓我換到後面,這叫什麼事?我從年輕那會就和匈奴人作戰,直到今天,纔有直接面對匈奴單于的機會。我願意奮勇殺敵,和單于拼個你死我活。

“臣願居前,先死單于”。正道出了李廣此刻最大的希望和憤慨。

這個就是:如果不能建功封侯,老李我死不瞑目。

一代名將李廣爲什麼不能被封侯? 第2張

對於李廣而言,從軍這麼多年,雖然戰功不少,但每次都是小打小鬧或者全軍覆沒甚至被擒拿。他早就憋了一口氣,一定要擊敗匈奴單于。然而,衛青還是沒有同意他當先鋒。結果,因爲沒有找到領路人,李廣的隊伍在沙漠裏迷路了,等好不容易走出來,戰鬥已經結束,漢軍大獲全勝,但單于沒抓住,跑了。李廣寸功未立,十分沮喪。之後衛青的軍事記錄官到李廣軍營中瞭解情況。一連拋出幾個問題。“你們怎麼會迷路的?沒有找嚮導嗎?李將軍你和跟匈奴打了一輩子仗,腦子打壞了?怎麼連辨別方向的能力都沒有?這事怎麼跟皇上解釋?一連串的問題,讓李廣感受到了巨大的侮辱。回到將軍府,李廣越想越生氣,對自己的部下說:“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广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吏。”說完,拔刀自盡。他知道錯過了最好的機會,再沒有機會去和匈奴單于面對面了。李廣死後,三軍慟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論老壯皆爲垂涕。“廣廉,輒分其麾下,終廣之身,爲二千石四十餘年,家無餘財,終不言家產事。”李廣特別廉潔,有好處總是分給下屬,雖然俸祿很高,死後竟然沒有多餘的家產。“廣之將兵,飲食與士共之。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李廣和士兵吃一樣的東西,士兵不喝飽,他就不喝;士兵不吃飽,他就不動筷子。司馬遷在《史記·李將軍列傳論》裏說李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就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李廣的死訊傳出以後,李廣的兒子李敢不幹了。他覺得老爸是被衛青逼死的,上門找衛青理論。結果,李敢把衛青打了一頓。衛青對李廣之死本來就心懷愧疚,所以指示有關部門不再追究。但衛青的外甥霍去病不幹了,趁着一次狩獵的機會,霍去病把李敢一箭射死了。讀了李廣的故事,李廣難封的原因大抵有三個。第一,在平定“七國之亂”後沒有站隊漢景帝。第二,運氣不好被俘虜過;運氣不好以至於沒有過硬的戰功,好幾次在軍事行動中都是坐壁上觀。第三,處理不好上下級關係,沒有較高的情商。如果能和衛青處理好關係也許會有漠北之戰的功勞。這就是李廣難封的故事,雖然飛將軍終其一生都沒有被“封侯”,但作爲一個武將,他遠征匈奴,禮賢下士,絕對對得起大漢王朝和漢武帝了。應該說,漢武帝對李廣也是袒護的,李廣的死,想必漢武帝內心也是是五味雜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