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什麼說李綱是宋欽宗死的背後推手?真相是什麼

爲什麼說李綱是宋欽宗死的背後推手?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宋欽宗花樣作死的背後推手 就是抗金名臣李綱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如果單從個人品德來說,李綱是一個無可挑剔的道德典範,有血氣,不畏死,爲國家不惜拋頭顱散熱血,完全符合傳統觀念裏忠臣良將的評判標準,但是,不顧現實差距的存在,缺乏大局觀念,以個人的英雄情結陷國家於危亡,這是不可取的。作爲大臣,你李剛可以不怕死,大不了真的死了,還可以青史留名,全個人名節。但是做爲國家的代表,皇帝卻不能,因爲他的死已經不簡單一個人榮辱的問題,而是民族危亡的大事,每一步都必非常慎重。選擇委屈求和,自己受辱,丟失土地。選擇戰,無需自己上戰場,就算死也是最後一個。死對於臣子來說是個簡單選項。但放在身系國家民族安危的掌權者身上,就是個十分艱難的選項。

爲什麼說李綱是宋欽宗死的背後推手?真相是什麼

如果當初范蠡不在吳王面前裝孫子,爲越國留下最近本的火種,也就沒有了後來越王勾踐的三千越甲可吞吳。商鞅變法,秦國強大,曾數次戰勝魏國軍隊。魏國反撲奪回安邑和固陽,秦孝公沒有選擇拼死奪回,而是爲了獲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在彤地向魏惠王低頭割地求和,並尊魏爲王,爲商鞅二次變法贏得時間,給以後收復河西,東出函谷,橫掃中原打下堅實基礎。具備大局觀念,能衡量利害關係,能屈能伸纔是正道。金國剛剛消滅不可一世的大遼國,軍力正盛,士氣正足,軍隊身經百戰,實戰能力非常強大,正處在巔峯狀態;反觀北宋,承平日久,民不思戰,近百年來,只有和西夏有過局部的小規模戰鬥,加上軍隊制度的限制,戰鬥力根本無法與勢頭正盛的女真戰爭狂魔相比,童貫兩次徵遼,結果被金國打廢了的遼國殘部都打不過,這樣的軍事水平怎麼和勢頭正盛的金國對抗?這就是現實。

宋金本是盟友,宋朝未能處理好兩國邊境關係,企圖侵吞金國土地,最終造成兩國關係破裂,但此時金國剛剛佔領遼國廣漠土地,管理上捉襟見肘,尚無暇南顧,更無吞滅中原的野心。發動對宋的戰爭,主要目的是解決邊境不穩定問題,同時金國所佔遼國土地地廣人稀,需要大量人口和生產資料,對宋發動戰爭,正好可以掠奪大量人口和物資。宋徽宗貪婪的背盟行爲給了金國人足夠藉口發動戰爭,已經走錯了第一步。但事情並未發展到到要亡國的地步,金國還沒有那麼大的信心可以接手中原。但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預料,宋欽宗花樣作死,結果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一直搞到金國寧可換個中原皇帝也不在想和姓趙的做鄰居。

金國對北宋割讓三鎮,畫黃河爲界的結果是滿意的,至少短時間內沒有進一步染指中原的想法。如果這時候選擇忍辱負重,接受現實,以丟失黃河以北土地這件事激勵國民,臥薪嚐膽,發展國力,大搞軍事建設,以圖將來回復故土纔是正道。在這個時候和處在巔峯時期的金國硬碰硬,絕對就是作死的節奏。本來兩國已經就此達成了協議,金國已經開始準備退兵,就在這個時候李綱開始鼓動宋欽宗,使宋欽宗做出各種不可理喻的決定,把戰爭推向不可挽回的地步。下面我們就看看,李綱到底鼓動宋欽宗做了哪些作死的事情。自己又做了哪些玩火行爲?

爲什麼說李綱是宋欽宗死的背後推手?真相是什麼 第2張

一;談和期間偷襲金營主帥,這時候趙構和張邦昌還在金營做人質。這個事後宋欽宗死不承認,對金國說是姚平仲個人行爲,但在處理這件事時,李綱受牽連免職,在李綱的《靖康傳信錄》裏,雖然沒有直說,但李邦彥對金人說是李綱與姚平仲暗中結構,與朝廷無關,李邦彥把李綱扯進來絕非空缺來風。李綱因此被免職。奇怪的是李綱免職後,宋欽宗暗中給了他不少獎賞,還派吳敏告訴李綱,過些日子會給他復職。可見這件事,李綱和宋欽宗早就傳統好了,姚平仲劫營絕不是個人行爲。

當時姚平仲生死不明,宋欽宗乾脆就說姚平仲死於鋒鏑。低三下四的好話說了一堆,總算金人沒有就此事撕破臉。不過姚平仲並沒有死,而是連續一晝夜拋出七百里,後又輾轉入蜀,在人跡罕至的大山裏躲了起來,這一躲就是五十多年,直到南宋孝宗朝,八十多歲的姚平仲纔出山,陸游的《姚平仲小傳》記錄了這件事。至此事情真相大白,姚平仲就是宋欽宗派去劫營的,李綱作爲當時宋欽宗的軍事主帥,軍事行動的負責人,應該就是主謀。真正不知情的應該是种師道。宋欽宗和李綱雙緘其口,都不承認,一個是無法和進過交代,另一個這種不管張邦昌和趙構死活的行爲,道義上也說不過去。

渴望勝利可以理解,但是能解決實力懸殊的問題嗎?即便是姚平仲偷襲成功,抓住完顏宗望,能夠徹底改變宋金之間的戰局嗎?

二;放縱士兵,對正在和談期間休兵的金人開炮,因爲姚平仲事件被免的李綱再次被啓用,他巡視城上防禦,發現士兵不敢對城下的金兵開炮,詢問得知,蔡楙下令,和談期間不得隨意向金國士兵開炮放箭,李綱則下令,離得近,夠得上就放炮,該打就打。氣的金國人在和談的條件上加上一條,必須處理了李綱,和談纔有的談。

爲什麼說李綱是宋欽宗死的背後推手?真相是什麼 第3張

三;兩國和談成功,金兵退走,李綱以護送爲名,派十萬大軍跟隨其後,並告訴跟隨的人,金兵掠奪了大量輜重,走不快,看到機會就搶。但是跟隨的人忌憚金兵的戰鬥力,沒敢動手,而這時,金國另一路人馬由完顏宗翰帶領,正向京城進發,半路聽說和談成功才折回北返,如果完顏宗翰這時候帶兵來京城,北宋的汴梁城幾乎是一座空城,大軍都追完顏宗望去了,李綱玩了一把火,幸虧手下膽小,沒有按照吩咐搶完顏宗望的物資,如果搶了,大軍被完顏宗望拖住,完顏宗弼直取汴梁,如入無人之境,北宋早就亡國了。

四;金國撤軍的條件是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之地與金,這時宋欽宗以下達割讓三鎮的詔書,但三鎮守將和民衆反對強烈。李綱乘機讓宋欽宗背地裏下旨三鎮守將不得交付三鎮。然後與金人談判,三鎮民衆和守將不捨故土,不肯俸詔,要求免割三鎮,增加歲幣替代三鎮。李綱也知道這麼做不地道,秋後金國肯定還會因爲北宋撕毀協議而再次發兵,於是建議宋徽宗在三鎮建立世襲的藩鎮,給他們更大的權利和可以世襲的承諾,希望藉此激勵三鎮守將的死戰決心。

五;大部分朝臣對形勢還是有清醒認識的,靠軍事對抗,成功率是極低的。宋欽宗也不敢冒這個險和金國徹底決裂,畢竟是關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危亡的大決定,這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以當時的情況看,是輸的可能更大,這樣的風險,宋欽宗擔不起。他的猶豫完全可以理解。但必定初登大寶,血氣方剛,也並不甘心向金人地頭,總盼着有奇蹟出現,李綱的京城保衛戰打的有聲有色,多少給了宋欽宗一些信心,所以他對李綱還是十分看重的。李綱藉此多次上書,甚至數次提出辭職來威脅宋欽宗,要宋欽宗集全國之力和金國拼個你死我活。使打算割了三鎮,換取和平的宋欽宗搖擺不定。即不肯誠心實意和金國議和,也不敢大舉調動兵馬擺出和金人決一死戰的的態勢,怕的是割地求和這最後的退路都被堵死。其結果是求和不成,戰爭不利,以亡國爲代價,爲自己的首鼠兩端買單。正是因爲吳敏、徐處仁、李綱等人的攛掇,宋欽宗才做出了不割三鎮,暗中聯絡耶律大石和寫密信拖簫仲恭帶給耶律餘睹,打算策反耶律餘睹的荒唐事,致使宋金關係徹底決裂,金國再也不指望能和宋欽宗達成真正意義上的和解,於是產生了換個中原皇帝做鄰居的想法。

爲什麼說李綱是宋欽宗死的背後推手?真相是什麼 第4張

李綱作爲臣子來說算是忠臣,但只是個能夠英勇作戰的將才,李綱是文人出身,深受儒家忠君愛國思想的影響,具有儒家思想提倡的那種正義感。但他不是政治家,政治家不會受到任何思想的禁錮,他們只會根據情況來決定,怎麼去做會獲得最大利益。宋欽宗一開始就應該看清形勢,金國暫時沒有吞併中原的想法,金國新創,剛剛取得巨大勝利,正在勢頭上,軍事對抗希望渺茫,應該避其鋒芒,面對現實,委屈求和,然後勵精圖治,富國強兵,國民因失地受辱,必將同心協力,臥薪嚐膽,而金國人則會因爲志得意滿,撈的盆滿鉢滿,生活腐化,失去起初創建國家時的鬥志。

後來南宋草創,條件十分艱苦,國家機器幾乎不能正常運轉,但趙構卻能夠在夾縫中頑強的生存下來,就是因爲趙構對局勢有着清醒的認識,對金國一直示弱,每次給金國寫信都恭敬有加,甚至低三下四。對內則加緊培養新生力量,消滅民變兵亂,組建軍隊,對僞齊劉豫蠶食擠壓。慢慢站穩腳跟。迫使金國廢掉僞齊,甚至願意承認南宋政權,把黃河以北土地還給南宋。可惜完顏宗弼破壞了這次和談,發兵中原,這時南宋的力量雖然仍不足以滅掉金國,但憑着天時地利人和,自保完全沒有問題。在複雜的形勢下,趙構毅然採取議和政策,他沒有像他哥哥那樣首鼠兩端,戰則戰,和則和,決定了雷打不動,南宋雖然只能偏安一隅,但延續了宋朝國祚一百五十多年,趙構是真正的政治家,不爲任何觀念和思想的禁錮,能夠做出堅定的選擇,這也是史書把他和光武帝劉秀相提並論,稱爲中興之主的原因。

爲什麼說李綱是宋欽宗死的背後推手?真相是什麼 第5張

不是所有不屈服想要硬拼的就都是對的,當年韓侂冑鼓動宋寧宗貶秦檜,贊岳飛,發動對金戰爭,本想名垂青史。但結果是身敗名裂。相反當年澶州城下,寇準賠款求和,放棄燕雲十六州的爭奪權,但青史留名。如果沒有趙構延續大宋國祚,宋朝亡於宋欽宗之手,李綱的命運就很難說了,是千古罪人還是赤膽忠臣,全靠世家一支筆。歷史上的這些事的確很難說。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