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唐高宗李治廢掉王皇后的原因是什麼?背後有何真相

唐高宗李治廢掉王皇后的原因是什麼?背後有何真相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皇后(?-724年),唐玄宗李隆基的原配皇后,後來被廢,廢后被賜死。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在古代,哪怕是普通人家休妻重娶,都不是件容易事情,更何況是備受矚目的皇室,尤其是在明清以前,大多數皇后背後都有着自己的政治勢力,每次廢后的背後其實都伴隨着血腥的政治博弈。唐高宗李治“廢王立武”便是如此,其中雖然有王皇后自己問題,但直接原因卻是皇帝與朝中權臣之間的博弈,乃是朝堂政治博弈的結果。

唐初朝堂上的政治格局,王皇后蕭淑妃背景並不簡單

唐高宗李治廢掉王皇后的原因是什麼?背後有何真相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搞清楚唐朝初期朝中的權力格局,而此事還得從隋朝說起。

我們知道,由於兩漢的選官制度,導致民間出現了大量門閥豪強,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些門閥豪強充斥朝堂,一定程度上壟斷了朝中權力。隋文帝乃是篡奪北周稱帝,而當時其所依靠的主要力量,便是關隴門閥集團。

唐取天下離不開關隴貴族支持

不過,稱帝建國之後,爲了皇權不受威脅和皇位的穩固,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兩代帝王都在試圖擺脫關隴集團的束縛,這直接激化了隋朝皇室和關隴集團的矛盾。隋朝末年,唐高祖李淵之所以能夠成爲羣雄逐鹿的勝利者,同樣源自於關隴集團的支持,因此唐朝初年朝中關隴集團的勢力極爲龐大,而這種態勢一直延續到了唐太宗時期,畢竟他能奪取皇位同樣離不開關隴集團的支持。

唐太宗雖然也看出了關隴集團勢力太過龐大的問題,但在汲取了隋朝的經驗教訓後,他並未直接與關隴集團決裂,而是在想方設法的平衡朝中勢力,在繼續任用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等關隴出身的官員之外,也大力提拔了房玄齡等山東士族,並重用了以魏徵、馬周爲代表的寒門學子,從而使得李唐皇室逐漸擺脫“關中本位”的局面。

唐太宗這種平衡權力的方式,在太子李治的婚姻上也有直接體現,其中太子妃王氏出身太原王氏,乃是正兒八經的關隴士族,其母卻又出身河東柳氏,乃是山東士族,其叔祖母則是李淵之妹同安大長公主,又是皇族出身,此舉或許是考慮到了朝中政治格局的問題。之後,李治又納了簫氏爲良娣,而簫氏則是出身於蘭陵蕭氏,乃是典型的南朝門閥。

唐太宗駕崩之後,唐高宗李治即位,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成爲顧命大臣,兩人雖然忠心耿耿,治國理政能力也很強,但卻有一個共同的毛病,那就是權力慾太強,長孫無忌當年之所以擁立李治,便是因爲其仁弱的性格。李治即位之後,長孫無忌便與諸遂良結成同盟,在朝中大肆結黨、排除異己。

李治自然不願甘做傀儡,因此即位後不久,便先後提拔了八位宰相,意圖分散長孫無忌和諸遂良手中的權力,其中韓瑗、來濟爲爲長孫無忌同鄉,李勣爲功勳集團,柳奭則是王皇后的舅舅,于志寧、張行成、高季輔則是李治的東宮僚屬。之後,又於永徽二年(651年)將剛正廉明的宇文傑提拔爲了宰相。

王皇后與蕭淑妃爭寵引狼入室,後宮爭鬥與朝中格局緊密相關

唐高宗李治廢掉王皇后的原因是什麼?背後有何真相 第2張

王皇后憑藉着顯赫的身世,再加上有同安大長公主保駕護航,因此其皇后地位極爲穩固。不過,王皇后卻有個致命的缺陷,那便是沒有生育能力,其從貞觀十七年(643年)嫁給李治,到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治即位,王皇后始終沒有生下一兒半女。

蕭淑妃則不同,嫁給李治之後,先是生下了義陽公主李下玉,又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生下了許王李素節,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又生下了女兒高安公主。

雖然王皇后沒有子嗣,但由於家族極爲高貴,因此不僅自己平日裏不願對唐高宗曲意奉承,就連其母柳氏及舅舅柳奭對唐高宗也極爲無禮,入宮從不行禮。而蕭淑妃不僅爲唐高宗生兒育女,而且漂亮聰慧、善解人意,因此王皇后很快便敗在了蕭淑妃手中,雖然其皇后之位無法撼動,但卻不受皇帝寵愛。

永徽元年(650年),王皇后隨同李治前往感業寺進香,結果李治與在此出家的武則天舊情復燃。王皇后見狀,便主動請李治將武則天納入宮中,意圖使其與自己聯手對付蕭淑妃,卻沒想到竟然是引狼入室。

王皇后的舅舅中書令柳奭眼看王皇后地位受到威脅,也積極幫其出主意,讓王皇后將宮人劉氏生的庶長子李忠過繼到膝下,然後自己再聯絡外臣擁立李忠爲儲君。爲了順利將李忠扶上太子之位,柳奭開始倒向長孫無忌一派,在雙方的通力合作下,李忠雖爲庶出,最終還是於永徽三年(652年)七月被立爲了太子。

永徽四年(653年),東宮出身的宰相張行成去世,高季輔也因病致仕,並於同年十二月病逝。雖然唐高宗李治將兵部尚書崔敦禮提拔爲宰相,接替高季輔之位,但朝中的權力平衡已經再次倒向了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自然也看出了高宗李治的意圖,爲了重掌朝中大權,他趁着同年爆發的“房遺愛謀反案”,大搞株連、誅鋤異己,結果名將薛萬徹、吳王李恪、李唐宗室李元景和李道宗,宰相宇文節、平陽公主與柴紹之子柴令武,及其妻子巴陵公主等全被牽連,最終李恪、巴陵公主、李元景、等被殺,柴令武自盡,李道宗、宇文節被流放。

之後,獨木難支的于志寧也倒向了長孫無忌。此時,八位宰相之中,長孫無忌、褚遂良、柳奭、韓瑗、來濟、于志寧已經結成一黨,只剩李勣、崔敦禮兩人還在苦苦支撐。

眼看長孫無忌在朝中再度一家獨大,唐高宗李治爲了收回大權,開始謀劃清除朝中的士族門閥,尤其是以長孫無忌爲首的關隴士族對自己形成的權力包圍。這種情況下,有着明顯關隴背景的王皇后和有着南朝門閥背景的蕭淑妃,她們兩人的失寵,自然也就在所難免了。

唐高宗李治廢掉王皇后的原因是什麼?背後有何真相 第3張

武則天本就是個極有野心的女子,她自然不會放過這種好機會,於是趁機極力討好唐高宗,不僅接連爲李治生下兒女,甚至還將姐姐、外甥女全部介紹到了宮裏,一家人共同伺候李治,幫助自己固寵。更爲重要的是,頗有政治頭腦的武則天,可以幫助李治處理政事,因此武則天開始迅速受寵,很快便冠絕後宮。

武則天受寵之後,唐高宗李治“廢王立武”的意圖越來越明顯,此事表面上看似是後宮爭鬥,實際上李治是想借着“廢王立武”重振皇權,打擊元老大臣勢力。長孫無忌等人自然也看出了唐高宗背後的意圖,因此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對此堅決反對。

然而,就在皇帝與外臣難分高下之際,王皇后自己卻犯了大錯。失寵之後,王皇后先是與蕭淑妃聯手詆譭武則天,奈何唐高宗李治根本不聽,惶恐不安的王皇后,於是與母親柳氏求巫祝以“厭勝之術”詛咒武則天。但因其平日裏對待下人極爲苛刻,導致武則天趁機對這些人進行了收買,結果王皇后此舉很快便傳到了唐高宗耳中。

於是,唐高宗便以此爲藉口,解除柳氏門籍,不許其再進宮,而王皇后的舅舅柳奭也隨之被罷免了中書令之職。

眼看親族遭到牽連,王皇后更加不安,她又與蕭淑妃合謀,意圖毒殺武則天,徹底解決後患,結果此事同樣很快傳到了唐高宗耳中。

永徽六年(655年),得罪了長孫無忌的李義府被貶爲壁州司馬,得知消息後,李義府在中書舍人王德儉的建議下,直接上書“廢王立武”,正式將此事擺到了檯面上。緊接着,長孫無忌的政敵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等大臣立即上書表示支持,李勣則表示這是皇帝家事,根本不用問外臣意見。

唐高宗李治廢掉王皇后的原因是什麼?背後有何真相 第4張

於是,唐高宗於永徽六年(655年)十月正式下詔,“王皇后、蕭淑妃謀行鴆毒,廢爲庶人,母及兄弟,一併除名,流放嶺南”。十一月,武則天被立爲皇后。

隨着王皇后和蕭淑妃的被廢,長孫無忌、于志寧、韓瑗、來濟等人削職免官,貶出京師,長孫家族、清河柳氏、南陽韓氏“近親皆流嶺南爲奴婢”,曾經顯赫無比的長孫無忌全家不僅被流放嶺南,最後更是因“謀反”的罪名被逼自盡。

王皇后和蕭淑妃的結局更是悲慘,原本李治在重掌大權後,曾想過將她們釋放,但武則天得知後,卻命人將兩人做成了“人彘”,結果王皇后和蕭淑妃受盡折磨,數日後才死。而王氏族人和蕭氏族人不僅被流放嶺南,甚至兩族還被追改了姓氏,王氏爲“蟒”,蕭氏爲“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