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李廣自殺的背後:衛青是不是真正的幕後推手?

李廣自殺的背後:衛青是不是真正的幕後推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言:上一篇文章探討的是李廣爲何難封侯,限於篇幅,有些問題仍沒有解釋清楚,比如李廣自殺的一些疑雲,因此便有了此篇續作。

漢代名將衆多,韓信、彭越、周勃、周亞夫、衛青、霍去病、趙充國、馬援···然而,要論後世知名度,恐怕還得是李廣。他歷經文、景、武三朝,與匈奴交戰七十多場,威名遠播,被人尊稱爲“飛將軍”。

不過,李廣之所以被後人銘記,戰功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在於:他是個悲劇英雄。

李廣的悲劇主要有兩點:一是終生難以封侯,而許多能力不如他的人卻陸續封了侯,這是懷才不遇。二是自殺身亡,爲國征戰四十多年最後卻用這種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確實令人感到悲哀。

李廣難封的原因,我在【本站】之前的文章中已經闡述了,有興趣的,出門左轉,還能看到。今天先聊一聊他自殺的事。

李廣自殺的背後:衛青是不是真正的幕後推手?

  網絡配圖

 李廣爲什麼自殺?史記裏記載了他臨死前的自白:

李廣對手下將領說:“我自成年以來和匈奴交戰七十多次,如今有幸與大將軍一道出兵迎戰單于,但大將軍卻讓我迂迴遠行。然而我中途又迷了路,沒有完成任務。看來是天意如此啊!我現在已經六十多了,怎麼還能再受辱於刀筆吏呢!”於是拔出佩刀當場自刎。——《史記·李將軍列傳》

表面上看,他是不想一把年紀還要被官吏審問,再一次受到人格上的侮辱,所以憤而自殺。但其實,李廣自殺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夢想破滅後的絕望。

李廣是個純粹的軍人,他的夢想便是打仗、立功、封侯。然而,眼看一個個年齡、經驗、能力都比不上自己的人陸續都封了侯,自己卻一直原地踏步,遲遲不能封侯。於是,封侯既是他人生的元動力,也成了縈繞心間的心魔。

漠北之戰是他最後的機會,這一年,李廣已經六十多歲了,時不我待。所以當得知即將與單于主力決戰時,李廣熱血沸騰,感到這是上天對自己的眷顧。然而,一盆冷水當場潑下:大將軍衛青要把他調走,令他從東路繞路迂迴到單于後方進行包圍,取代他前鋒位置的是與衛青私交甚好的公孫敖。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最後的封侯機會消失了!

李廣很憤怒,但後果不嚴重,他最多也只能使使小性子。在沒有跟衛青打招呼的情況下就領着部隊出發。不過,屋漏偏逢連陰雨,行軍途中他迷路了,大軍因此沒有到達指定地點,這無疑又是一樁大罪,結果很可能是再次交錢贖罪、然後被貶爲平民。

但這次,他沒有像從前那樣,靜靜地等待皇帝的處罰。因爲他已經明白,自己重新上戰場的機會已經沒有了,封侯已成笑話。既然如此,留着這條命還有什麼用呢?何必再受屈辱呢?心若死灰的李廣毅然拿起了手中的刀,不過這次不是揮向匈奴,而是指向了自己。

李廣的自殺無疑是一個血性軍人最後的抗爭,抒發着他的不甘、不滿、憤怒與絕望。從他的臨死前的告白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不滿很大一部分是直指衛青。因此,許多人把李廣之死歸結到衛青身上。

李廣自殺的背後:衛青是不是真正的幕後推手? 第2張
網絡配圖

但仔細讀《李將軍列傳》,我們發現,司馬遷其實已經交代了兇手是誰:

(出征前)漢武帝曾經私下告誡大將軍衛青,李廣年老,命相也不好,因此不要讓他與單于正面作戰,否則恐怕得不到想要的結果。此外,公孫敖剛丟失了侯爵,爲中將軍,衛青也希望讓他與自己一同對戰單于。因此,衛青最終調走了前將軍李廣。——《史記·李將軍列傳》

這段話透露出,衛青之所以臨時調走李廣:一是漢武帝的交代,二是自己的私心。而前者佔得比重更大,因爲司馬遷是這樣描寫衛青性格的:“大將軍爲人仁善退讓,以和柔自媚於上”。

漢武帝纔是李廣之死的始作俑者!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重新回顧一下漢武帝對衛青的囑咐:一旦遇到單于,千萬不要讓李廣打頭陣!因爲他年老,而且命不好。

仔細看,這句話其實非常無厘頭—你明明可以不讓李廣出征啊!你既擔心他年老打不動,又擔心他命不好會導致失敗,但偏偏又任命他爲前將軍出征,漢武帝你能告訴我你是怎麼想的嗎?

司馬遷給的解釋是,因爲李廣苦苦哀求,漢武帝不好拒絕這樣一個三朝元老,沉吟良久後只得答應。但同時又祕密告誡衛青不讓他對戰,不公開的目的也是爲了照顧李廣的面子。

呵呵,好一個有情的君王。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我們當然不能完全否認它的可能性,然而這也無法解決一個問題:武帝給他一個後將軍之類的當當不就可以了嗎,如之前出征匈奴時李廣就擔任過後將軍,爲何這次卻非要任命他爲打前鋒的前將軍呢?這說不通啊。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我們知道,此次漠北之戰,真正要進攻單于的是霍去病而非衛青。史記中記載:

元狩四年春,漢武帝讓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統領五萬騎兵出征,同時還有幾十萬步兵和後勤人員,其中勇猛善戰、敢深入沙漠的士兵都歸霍去病帶領。一開始,霍去病打算從定襄出兵,進攻單于。不過捕獲的俘虜卻說單于在東邊,漢武帝於是改命霍去病從代郡出發,而讓大將軍衛青從定襄出兵。——《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很明顯,這次漠北之戰,真正的主力乃是驃騎將軍霍去病,衛青的部隊只是起到佯攻作用,漢武帝根本不想讓衛青與單于交戰從而再立下大功。這種情況下,他又怎麼會暗授機密於衛青,說遇到單于千萬不要讓李廣打前鋒之類的話呢?

所以說,司馬遷所說的 “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爲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很可能是不存在的,漢武帝是背黑鍋了。

李廣自殺的背後:衛青是不是真正的幕後推手? 第3張
網絡配圖

如果不是漢武帝的囑咐,那答案只有一個:這是衛青的私自決意。這種推理還有一個旁證。

李廣死後,其子李敢怪罪於衛青,憤怒之下打傷了後者。但衛青的第一反應卻是隱匿不報,這便值得懷疑了。因爲一個人即便脾氣再好,但總是有限度的。衛青爲人的謙卑謹慎,其中大部分是出於功高震主的不安,不得不如此。

假如李廣的調動與他無關,那麼衛青大可理直氣壯,畢竟李廣本身有錯在前,而李敢又如此行事,即便是泥菩薩也應該是有火氣的。但他並沒有,這有可能便是出於愧疚之心。

衛青爲什麼這麼做呢?因爲他也明白,這是自己立下大功的最後一次機會了。

元朔五年,衛青出征匈奴立下大功,不僅自己被封爲大將軍,連沒有絲毫軍功的三個兒子也被賜予侯爵。這是他人生的巔峯,但同時也是武帝打壓他的開始。武帝的手段是培養霍去病,以霍氏替代衛氏。

所以,元朔六年,十八歲的霍去病便初出茅廬,一戰殺敵二千二百首,漢武帝不吝封賞,立刻封他爲冠軍侯。其後,兩次河西之戰,漢武帝棄大將軍衛青不用,代之以剛嶄露頭角的霍去病。

後來,漠北之戰,主力部隊也是霍去病,衛青只是輔助作用。而且這一戰,衛青無疑是有軍功的,斬首一萬九千,但手下卻沒有一個封侯的,與之相反,漢武帝對霍去病卻多加封賞。

漢武帝的這一策略,只要不瞎,都能看出來。所以大將軍府逐漸門可羅雀,而驃騎將軍府前人山人海。史記中說,“大將軍青日退,而驃騎日益貴。舉大將軍故人門下多去事驃騎,輒得官爵。”

漢武帝試圖讓衛青沒有絲毫取得軍功的機會,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漠北之戰時,是衛青而非霍去病遇到了單于。面對這極有可能是餘生唯一一次立功機會的衛青,也不免動了私心,讓自己人多立功。於是,他調整了最初的部署:把前將軍李廣調走,讓中將軍公孫敖充當前鋒直擊匈奴。悲劇隨之誕生了。

這當然是私心,但能怪衛青嗎?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