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爲什麼清王朝直諫的大臣沒一個好下場!

爲什麼清王朝直諫的大臣沒一個好下場!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3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不乏臣子直諫而名留青史的例子——最典型的要屬魏徵。在唐如此開明的朝代,我們不難理解,皇帝的權利是不可亂用,甚至不能在公開場所辱罵大臣。否則會被大臣、子民認爲,自己“家”的這位皇帝文化素養不高,是件很丟臉的事情。所以,唐在中國的歷史上,是一度被公開承認法度開明的朝代。

然而,大家都知道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對於一個皇帝說了算的時代,冒犯龍顏就真的值得賠上自己的身家性命?難道,皇帝和諫臣之間的關係真的都有太宗和魏徵一樣融洽,成爲歷史上的一段佳話?反觀,清朝官二代吳寶國同樣是直言上疏的直臣,爲什麼差距這麼大呢?

爲什麼清王朝直諫的大臣沒一個好下場!

咱們就得從根上來講,乾隆期間曾是一片“康乾盛世”,久而久之也就造就了咱們這位清朝皇帝好大喜功,以一句:“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實施閉關鎖國。而這個時候的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英國的工業革命從乾隆的閉關鎖國開始,在道光年間結束。到了道光皇帝的時候,清廷內外的官場風氣已經是烏煙瘴氣,在宦海風雲中沉浮的臣子是斷然不敢對皇帝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林則徐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林則徐作爲漢族官員在清廷中任職,早年也是一腔熱血爲國爲民,卻因官場黑暗,不肯掩蓋事實撒謊與他人同流合污被貶。道光皇帝繼位後,林則徐重返官場,吃一塹長一智,就任欽差大臣期間,先後給道光皇帝上了八道摺子,前面三次都是以謊言掩蓋事實。既讓皇帝高興,又避免了自己的責任。林則徐這樣的臣子姑且如此,可想而知清末的官場會腐敗到什麼程度!

爲什麼清王朝直諫的大臣沒一個好下場! 第2張

吳寶初,說起他估計沒幾個人認識。但是他爸爸,就是當年一手栽培了袁世凱的廣東水師提督吳長慶,即便是時任一品大員的李鴻章,也很是欣賞。吳寶初作爲官二代,家勢了得,文采好,不僅被稱爲清末四公子,還是個六品官員。

一腔熱血,打心眼裏都在爲大清朝着想,這樣的吳寶初決定爲大清鞠躬盡瘁。可是,清朝末期的朝廷已經是問題重重,當時朝野上下要求改革的聲音此起彼伏。不過大家說歸說,誰也沒有死氣白咧的要求上層改革。前有戊戌六君子的前車之鑑,大臣們總是會掂量一下:國家大事和個人身家性命孰輕孰重。可吳寶初呢,看着眼前的一片頹敗,他心裏着急啊,先是給當時的皇帝光緒上了一道摺子,在這道奏摺裏,他告訴皇帝一個消息:天下要亡了,至於該怎麼辦,他沒講。結果,因爲吳寶初官銜太小,奏摺沒有送到皇帝那裏就被扣下了。

吳寶初還是不甘心,通過各種塞銀子疏通關係給慈禧上疏。這一次他倒是提出了具體辦法:要求慈禧把權力還給光緒。據說梁啓超看了之後,覺得吳寶初說的是當權者慈禧老太太最忌諱的事。也沒有人敢呈給慈禧太后,也被扣下了。

爲什麼清王朝直諫的大臣沒一個好下場! 第3張

兩次上疏都被扣下了,這讓吳寶初覺得自己的一片忠心,根本沒被大清朝看在眼裏,乾脆辭官,不幹了。辭了官,沒了經濟來源,生活自然很落魄,可吳寶初並不在意,對於朝政大事,熱情不減,該怎麼議論還是怎麼議論。要是普通人,也引發不了多大反響,可吳寶初不一樣啊,他那樣的身份,說話肯定很容易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作爲世交的袁世凱,看到自己的哥們如此落魄,就勸他重新做官,前提條件是不能再議論朝政。結果還被吳寶初奚落了一番。最後,因爲沒錢買藥,病死在上海。

這大清朝是真的要玩完了,像吳寶初這麼有才氣又忠心的人得不到重用!

難道事實真是如此?當時,年輕的光緒初登帝位既沒有政治經驗,也沒有政治手腕。比較起來,慈禧老太太就高明得多。一句話,當時的情形,離了慈禧老太太,根本玩不轉。作爲一個基層官員的吳寶初,根本看不到這一點,只抱着一腔熱情,看起來是想救大清,實際上是在幫倒忙。

直言進諫的大臣,他們的人格和風骨肯定是值得欽佩。但是,像海瑞和吳寶初這樣的大臣,他們對身邊環境不滿又拿不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只好把希望寄託在權力的改變上。往好裏說,這確實是一片忠心。可要是往壞裏看,一是在自己的位置沒有改變現實的能力,二是建議大到不負責任的程度。結果,只能是導致自己在系統內部關係緊張,最終只好黯然收場。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