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乾隆帝一死,滿朝官吏爲何嘉慶只殺和珅

乾隆帝一死,滿朝官吏爲何嘉慶只殺和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起清朝,哪怕大家對那段歷史知之甚少,相信很多人也可以脫口喊出“和珅”的名字,這位鉅貪的戰績可謂是“震古爍今”。他還在去世的幾百年後入選了《亞洲華爾街日報》世界級富翁的行列,完全滿足了人民羣衆在茶餘飯後之餘閒聊的要求。

他僅用短短二十幾年的時間,擁有了相當於大清十五年GDP總和的財產。不僅如此,其用房規制、日常行事的種種僭越也足夠被千刀萬剮幾十次了,所以嘉慶制裁他也無可厚非。

但行賄受賄是雙方共同完成的,既然要依法制裁和珅,爲何要放過那些行賄的下級官員呢?

乾隆帝一死,滿朝官吏爲何嘉慶只殺和珅

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賜和珅自盡, 和珅死時年僅49歲。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和珅到底有多受寵

23歲的和珅聽從了岳父的意見,在科舉失敗後入職當了一名普通的侍衛。這“普通的侍衛”如何從一衆普通侍衛中脫穎而出確實值得商榷,史上也沒有確切的定論。

不過有一種說法談到和珅的長相酷似雍正的年貴妃,而乾隆皇帝對年貴妃有着一些不可描述的情感,因此皇帝“睹人思人”提拔了和珅。這種聊勝於無的解釋姑且聽之。

之後,和珅以驚人的速度到達了清帝國的權力中心。隨之而來的便是乾隆皇帝的寵愛,這種寵愛讓還是太子的嘉慶深深感到恐懼。

後來嘉慶治治和珅的罪,心裏還有些拿捏不準,他問軍機大臣吳熊光:“你說和珅到底有沒有謀反的意思?”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吳熊光說:“如果他要謀反首先要收攏人心,可是滿朝文武,無論滿漢都沒有人依附他,和珅即使謀反誰會跟從?!”直到和珅被下獄之後,大臣們紛紛要求凌遲處死,嘉慶顧及到朝廷顏面才賜其自盡。可見,和珅的得勢在朝廷中幾乎沒有“羣衆基礎”,完全源於乾隆的寵愛,這種“寵幸”的程度可以讓皇太子泛起殺機。

還有一個故事可以從側面說明和珅的通天之力。兩廣總督孫士毅有次向乾隆進獻一個鼻菸壺,這個鼻菸壺是將一顆大如雀卵的明珠掏空,繼而雕琢而成。孫在宮外碰到了和珅,讓其看到了那個鼻菸壺。

和珅不禁眼饞,問孫士毅:“送給我好嗎?”

乾隆帝一死,滿朝官吏爲何嘉慶只殺和珅 第2張

面對乾隆末年危機四伏的政局,嘉慶帝打出“鹹與維新”的旗號,整飭內政,整肅綱紀。誅殺權臣和珅,罷黜、囚禁和珅親信死黨。圖片來源於網絡

孫士毅說:“你開啥玩笑,這麼珍貴的鼻菸壺我早和皇上約好要敬獻的。”

幾天後,孫士毅又碰到和珅,後者說道:“昨天我得到一個珠壺,和你那隻比如何?”孫士毅一看,全然就是自己敬獻的那個!他本來以爲是乾隆轉賜給了和珅,後來他暗中查訪,卻沒有發現轉賜的記錄,可見和珅是自己直接從皇帝寶庫裏拿的。

二、被捕後的和珅

乾隆駕崩的第二天,嘉慶便雷厲風行地辦掉了和珅,之後就是抄家、審訊。被捕後的和珅究竟都交代了些什麼,咬出了多少向他行賄的人,我們並不知道。

只不過有一則偏僻的記載從側面說出了只殺和珅原因。在清末民國期間,有個叫李嶽瑞的人到北京遊玩,機緣巧合之下在某個祕密處看到了當年和珅的供詞。雖然經過世道動盪,原始檔案遺失,只存薄薄的四張紙,對整個案卷來說九牛一毛,卻於白紙黑字之間記載了七八位被和坤供出的官員。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審訊的官員問和珅:“你家的珍珠手串、大珠、寶石頂子,都是誰送的?”

和珅回答:“珍珠手串,有福康安、海蘭察、李侍堯給的。寶石頂子,有福康安給的……”

但凡看過《鐵齒銅牙紀曉嵐》電視劇的各位應該知道福康安是什麼角色;而海蘭察是乾隆朝的著名將領,最後依靠軍功封爲公爵;李侍堯則官居兩廣總督。

這種級別的重臣已經不能用有頭有臉來形容了,行賄的人員中竟然還有肅親王那樣的皇親!可見和珅的顯赫之勢。

不過和珅在位時收起錢來手不留情,下獄後招起供來也是暢快淋漓。這種做事之法只能激起官場同僚的不滿,和珅一把扯掉了清廷最後的遮羞布,將政治的骯髒暴露給世人。

乾隆帝一死,滿朝官吏爲何嘉慶只殺和珅 第3張

和珅長子豐紳殷德因娶乾隆帝第十女固倫和孝公主,得免連坐。圖片來源於網絡

三、只殺和珅

嘉慶拿着和珅的供詞想必也曾左右爲難,大清顏面掃地還是次要,涉案的人員抓不抓、處理不處理纔是核心所在。

一旦將案情進展下去,朝中就沒有能夠躲過此番浩劫的官員了。如果就此打住,官員們的把柄握在皇帝手中,他們一定會對嘉慶感恩戴德、俯首帖耳。

於是在賜死和珅之後,嘉慶頒佈御旨宣佈“凡爲和珅薦舉及奔走其門者,悉不深究,勉其悛改,鹹與自新。”這樣一下子將大小官員從岌岌可危之中解救了出來。

當然也有人“不解風情”,薩彬圖不悟聖意,仍然要求繼續深挖嚴查,被嘉慶和朝中大臣一通臭罵,還被交到刑部定罪。

就這樣,和珅嚥了氣,百官卻鬆了氣。由此可見,和珅的問題不是個人的問題,更是關乎清廷的內部隱患。嘉慶順應“民意”,將和珅鉅貪案件侷限成個人所爲進行處理,面對政治毒瘤卻想着法不責衆,掩耳盜鈴。最後只能是死了一個大和珅,冒出千千萬萬個小和珅,終於一步步將大清吞噬掉。

這是隻殺和珅的原因,卻是清王朝的悲劇。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