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歷來王朝皆受過“宦亂”之苦 古代皇帝爲什麼還如此信任宦官

歷來王朝皆受過“宦亂”之苦 古代皇帝爲什麼還如此信任宦官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古代皇帝和宦官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以明朝爲例,明朝可謂是一個宦官掌權比較嚴重的朝代。比較出名的大太監有四位,也就是被稱作明朝四大奸宦的“王振、劉瑾、汪直、魏忠賢”。

但與其它朝代不同的是,明朝太監的權力就算再大,也不可能反客爲主,發生像唐朝昭宗時期,皇帝被太監囚禁的荒謬事情。

明朝宦亂,始於永樂。

在我看來,明朝宦亂的源頭從“永樂”時期開始。

衆所周知,明朝的創立者朱元璋是泥腿子出身,他做過和尚,當過乞丐,是最最底層的勞動人民。

因此,在朱元璋成爲皇帝,獲得這天地間至高權力的時候,他將屠刀伸向了那些曾經與他並肩作戰的戰友們。沒有太多原因,只是因爲朱元璋不願將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權力和他們一起享用。

於是,朱元璋發動“胡惟庸案”,發動“藍玉案”,將那些曾經的戰友,明朝的開國功臣殺了個大半。除了徐達以外(民間傳聞徐達也是被朱元璋所害),其餘開國五大公爵都沒落得什麼好下場,尤其是李善長,當時他年逾七十,退休已十餘年都未能逃過抄家滅門的下場。

歷來王朝皆受過“宦亂”之苦 古代皇帝爲什麼還如此信任宦官

然後,朱元璋將從秦朝開始,沿用兩千多年的“丞相制”給廢除了。我打下的江山,憑什麼要讓宰相來和我一同治理?

朱元璋也愛讀史,他讀史的唯一目的就是爲了從史書中分析出前面那麼多強大王朝衰敗的原因,最後他得出兩大結論:“外戚干政,宦官亂政”。

“外戚”就是皇后的親戚,所以朱元璋不準後宮干政,也不準駙馬做官。

“宦官”就是太監,歷來王朝皆受過“宦亂”之苦,秦朝因趙高而滅,漢朝因十常侍而亡。因此朱元璋命人鑄了一塊大鐵牌,上書“禁止宦官干政”,朱元璋將鐵牌就掛在宮門口,以告誡後世之君要警惕這種事情發生。

歷來王朝皆受過“宦亂”之苦 古代皇帝爲什麼還如此信任宦官 第2張

不過朱元璋的苦心還是白費了。

建文四年(1402),朱棣靖難成功。

朱棣和父親朱元璋很像,一樣的雄心壯志,一樣的心懷天下,一樣的英明神武,一樣的冷酷嗜殺,還有對權力的慾望,他們父子倆屬於同一種人。

衆所周知,朱棣是通過非法武裝鬥爭才獲得的皇位。既然如此,就不免有相當一部分人質疑他皇位的合法性。雖然朱棣狠狠殺了一批,甚至創造記錄,誅了方孝孺十族,還是有人在底下偷偷的質疑他。

因此,朱棣重啓了洪武時期被廢棄的錦衣衛,還創造性的設立了一個新的特務機構——“東廠”。

歷來王朝皆受過“宦亂”之苦 古代皇帝爲什麼還如此信任宦官 第3張

東廠全稱“東緝事廠”,其首領稱“東廠提督太監”,一般由皇帝親信的宦官擔任。

看到這裏,可能有人要問了,朱棣爲什麼要讓太監來擔任特務機構的領導?

原因很簡單,因爲朱棣信不過別人,連爲他辦事的錦衣衛也信不過,所以他纔會設立東廠這全新的特務機構,並將首領的位置交給在“靖難之役”時幫助過他的宦官擔任。

言歸正傳,被前兩任帝王(朱允炆非常討厭宦官,他認爲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而連子孫根都可以不要的宦官是不忠不孝的典型)全面壓制的宦官勢力終於擡起了頭。

明朝宦亂,起於宣德。

如果說“永樂”時期宦官擡起了頭,那“宣德”時期就是宦官崛起的時代。

宣德元年(1426),朱瞻基登基不久,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了的朱瞻基宣佈了一個破天荒的決定,他要在皇宮內進行掃盲運動——教太監讀書。爲此,宣宗特地設置“內書堂”,並定期請翰林院的高材生來教宦官們讀書。

王振就是在這個時期崛起的,與別的人不同,王振不僅識字,而且很有學問。入宮之前的王振本來是一名舉人,但他覺得想要出人頭地靠科舉實在是太難,因此他選擇了入宮做一名太監。

請注意,王振是通過自閹的方式入宮爲宦的。在明朝,只有兩個人是通過這種方式入宮,另一個人叫魏忠賢,也是和王振齊名的奸宦。

總而言之,在這場掃盲運動中,有文化的王振成功引起上位者朱瞻基的注意。而且王振這個人善於察言觀色,也就是眼裏力見很好,這種能力在官場相當重要,尤其是作爲最高領導——皇帝的私人祕書。

於是,王振被封爲東宮局郎,在太子朱祁鎮的身邊服侍,善於察言觀色的朱祁鎮同樣受到小太子朱祁鎮的喜愛,被親切的稱爲“王伴伴”。

後來,朱祁鎮登基,王振成爲司禮監掌印太監,內廷的一把手,開始禍國亂政。

再後來,王振蠱惑朱祁鎮御駕親征,結果在土木堡兵敗,皇帝被俘,大軍盡喪。

王振成爲明朝第一個亂政的太監,明朝宦官勢力也就在這時崛起,但崛起的原因卻不是因爲王振。具體原因,還是要從朱元璋說起。

歷來王朝皆受過“宦亂”之苦 古代皇帝爲什麼還如此信任宦官 第4張

正如上文所說,朱元璋爲了鞏固皇權殺了大量的開國功臣(淮西勳貴),以至導致後來建文帝平叛燕王造反時竟無將可用。

燕王靖難成功後,新的“靖難功臣集團”取代了原先的淮西勳貴,在朝廷中的勢力很大,當然了,他們這些人也是皇帝鑑定的擁護者。

不過在後來的“土木之變”中,靖難功臣也死了個七八,這就導致皇帝在朝上竟無人可用,最後不得不扶智宦官來對付“文官集團”。

所以,以宦官羣體爲核心的“閹黨”崛起了。

但是,明朝宦官的權力即使再大,就算如何的權侵朝野,其權力還是依附於皇帝而生。一旦皇帝認爲不再需要宦官,那他們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就像正德皇帝反掌誅劉瑾,剛上任的崇禎也能輕易覆滅爪牙遍佈的九千歲魏忠賢一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