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清朝寧古塔到底是什麼地方 犯人聽到爲何如此害怕

清朝寧古塔到底是什麼地方 犯人聽到爲何如此害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清朝寧古塔,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清朝寧古塔到底是什麼地方 犯人聽到爲何如此害怕

在清宮戲中,我們很容易看到這樣的場景。當大臣犯罪時,皇帝怒不可遏,恨不得將其凌遲處死。可是因爲其他人求情,不得不放一條生路,皇帝還是餘怒未消地說:“發往寧古塔,永世不得入關!”此時,大臣非但沒有撿回一條小命的慶幸,反而臉色爲之一變,只是不得不下跪,山呼萬歲,叩謝皇恩。

很多人聽說寧古塔,也就是由此而來的。那麼,寧古塔到底是什麼鬼地方,歷史上真實存在嗎,爲什麼清朝人聽說之後,竟然如此害怕呢?

清朝寧古塔到底是什麼地方 犯人聽到爲何如此害怕 第2張

寧古塔不是傳說縹緲之地,它的位置十分明確,就是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它也不是一座塔,而是清朝時的邊關重鎮。清朝入關之處,關外主要由盛京將軍、寧古塔將軍、黑龍江將軍管理。寧古塔將軍所轄範圍爲黑龍江、吉林廣大地區,寧古塔就是他的治所和駐地。

只不過在康熙十五年時,寧古塔將軍移駐吉林烏拉,留副都統鎮守寧古塔。儘管如此,寧古塔一直是清代吉林三邊之首,地位非常重要。東北各族向朝廷進貢禮品,也要從此處接收轉運,可與盛京齊名。

而且,寧古塔對於滿族人來說,還有特殊的意義。相傳,清皇族的遠祖兄弟六個,曾居住於此。所以,滿語數中“六”爲寧古,“個”爲塔,寧古塔就是“六個”的意思。

清朝寧古塔到底是什麼地方 犯人聽到爲何如此害怕 第3張

既然是龍興之地,那就應該是榮耀之地,爲什麼又變成了發配犯人的所在呢?這是因爲,當地實在是太冷了。北方苦寒,當時取暖的方式比較單一,更爲重要的是當時生產力的提高,沒有什麼地方比寧古塔條件更適合了。

要知道,唐宋時期,往往是將犯人發配到嶺南,包括廣東、廣西、福建等地。隨着幾次人口遷徙,加上南方的開發,昔日煙瘴之地逐漸富裕,失去了懲戒的威懾力。反倒是以前的東北,又冷又窮,剛好適合。而且,朝廷並不能將這些要犯扔過去一走了之,必須將他們置於嚴密的監管之下。因此,自然條件惡劣又駐紮軍隊的寧古塔,當然成爲了首選。

另外,清廷向寧古塔發配犯人,還有更重要的意義。這些人到了寧古塔後,往往被脫掉光鮮亮麗的衣服,向普通百姓一樣參加勞作,從客觀上避免了寧古塔衰落破敗。另一方面,清廷也要向老祖宗表達勝利者的戰果,這就如同戰時的獻俘儀式一樣。

清朝寧古塔到底是什麼地方 犯人聽到爲何如此害怕 第4張

有清一朝,尤其是清朝文字獄最興盛的那些年,發配到寧古塔的名人不計其數。其中就包括鄭成功之父鄭芝龍,吳兆騫,金聖嘆家屬,呂留良的家屬等等。這些人的到來,帶來了相對先進的思想文化,客觀上也促進了寧古塔的發展。

其實,用現代眼光來看,寧古塔除了冷一些,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惡劣。當地山林茂密,物產豐富,珍禽野獸數不勝數,人蔘遍地都是,“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裏”說的就是這個景象。

然而,清朝官員們和他們的家屬,爲什麼聽到寧古塔就如此害怕呢。比如《研堂見聞雜記》中就記載,寧古塔簡直就不是人呆的地方,流放者去了,往往在半路就被野獸吃了,餓昏過去的,甚至被當地人分而食之。

清朝寧古塔到底是什麼地方 犯人聽到爲何如此害怕 第5張

這就非常滑稽,既然有那麼多野獸,生態保持那麼好,怎麼還會人吃人。這些根本經不起推敲的傳言,其實還是認知的問題。

要知道,中國人安土重遷,對於流放本身就是談虎色變的。再加上當時通信不發達,對於世界的認識有限,便將寧古塔想象爲一個人間地獄,將其過分妖魔化了。即便是在清朝,寧古塔自然比不過京城的繁華,江南的秀美,但也不至於是有死無生的。

比如說那些發配到寧古塔的人,其實都生活得還挺好。生老病死本來就是常態,古人壽命短,經過長途跋涉,身體折磨,心理壓力,還能在寧古塔苟活一些日子,不能說是寧古塔風水太差吧?

清朝寧古塔到底是什麼地方 犯人聽到爲何如此害怕 第6張

就拿清朝詩人吳兆騫舉例,他因順治十四年科場案無辜受累,被髮配到寧古塔,一樣生活了二十二年,還寫下了很多詩篇。受到納蘭性德等人幫助,返回京城三年之後,倒是不適應南邊氣候去世。

另外,函可傳授佛法,教農耕和商賈;楊越傳播耕作,教人修建房屋;方拱乾著《寧古塔志》,吳振臣著《寧古塔紀略》,張縉彥著《寧古塔山水記》,楊賓著《柳邊紀略》,都過得相對較好,並不像傳言中那麼恐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