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三藩之亂吳三桂有三十萬精銳 吳三桂爲何沒有能恢復漢人天下

三藩之亂吳三桂有三十萬精銳 吳三桂爲何沒有能恢復漢人天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三藩之亂,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滿清時期的“三藩之亂”,本質上來說,就是統治者內部的爭權奪利,與歷朝歷代的藩王叛亂奪取,並無差別。

我國數千年的王朝歷史中,能夠發動叛亂,奪取勝利的,也只有明太宗朱棣的“靖難之役”了,那還是朱允炆一次次腦殘操作之下的勝利。

明顯康熙不是朱允炆那樣的腦殘,不會給吳三桂機會的。

三藩之亂吳三桂有三十萬精銳 吳三桂爲何沒有能恢復漢人天下

從歷史來看藩王叛亂,奪取政權的困難是非常大的,爲什麼這樣呢,主要還是大亂之後,人心思定,藩王叛亂缺乏大義,難以獲得廣泛的支持,自然很難成功。

吳三桂清廷的走狗,雙手沾滿了反清志士和漢人的鮮血

李自成攻佔北京之後,與吳三桂未能達成歸降條件,李自成與吳三桂展開山海關之戰。吳三桂開關投降滿清,李自成在一片石大敗,自此清兵入關。

三藩之亂吳三桂有三十萬精銳 吳三桂爲何沒有能恢復漢人天下 第2張

吳三桂放滿清入關之後,一路南下,充當了滿清統治中原的走狗和急先鋒,殘酷鎮壓反抗的農民起義軍和南明軍隊。

吳三桂配合滿清八旗軍追擊李自成的軍隊,攻克延安、鄜州、西安等地,斬殺農民軍數萬人,配合清軍攻殺李自成後,轉頭開始進攻南明軍隊。

攻入四川,擊敗明朝宗室朱森滏組織起來的反清武裝。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在南寧稱帝,高舉反清大旗之後,吳三桂充當了攻滅永曆政權的打手。

三藩之亂吳三桂有三十萬精銳 吳三桂爲何沒有能恢復漢人天下 第3張

吳三桂進入四川,艱難擊敗明朝將領劉文秀後,隨後一路攻佔貴州,從西面夾擊南明永曆朝廷。1659年,吳三桂與尚善、卓布泰率領的八旗軍會師雲南,永曆帝退走緬甸。

吳三桂無力擊敗李定國率領的南明軍隊,繞道追擊逃入緬甸的南明朝廷,迫使緬甸發起“咒水之難”,將永曆帝及其家屬抓捕送給清軍。

吳三桂將永曆帝朱由榔和其子朱慈煊,帶回昆明,命令吳國忠處死他們。自此南明的反清勢力成爲一盤散沙,被清軍各個擊破,迅速破滅。

三藩之亂吳三桂有三十萬精銳 吳三桂爲何沒有能恢復漢人天下 第4張

因此,吳三桂的“漢奸”之名的妥妥的,滿清如果沒有他這個帶路黨,恐怕很難在短時間統一全國,吳三桂也揹負着反清勢力的累累血債。

“三藩之亂”是清朝統治者內部的利益爭奪,吳三桂無法獲得漢人的廣泛支持

吳三桂起兵的口號是“興明討逆”,並聲稱要“共舉大明之文物,悉還中夏之乾坤”,但這種矇蔽大衆的謊言,並不能獲得廣大漢人志士的支持。

在明眼人眼中,吳三桂比清廷更加可恨,吳三桂起兵,不過是因爲清廷的撤藩行爲,吳三桂等人的利益受損,爲了一己私慾而發起的叛亂行爲罷了。

三藩之亂吳三桂有三十萬精銳 吳三桂爲何沒有能恢復漢人天下 第5張

順治時期,清廷天下不穩,對吳三桂等漢族藩王十分重視,恩賞不斷。康熙繼位後,主政的滿清大臣,逐漸將吳三桂等人視爲尾大不掉的王朝隱患,開始削減三藩。

康熙十二年,已經親政的年輕皇帝玄燁,同樣把三藩作爲心腹大患,本着“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發,猶可制也”的原則。

在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平西王吳三桂先後上奏請求撤藩後,完全不在乎吳三桂惺惺作態,名爲請求撤藩,實爲希望朝廷挽留。

三藩之亂吳三桂有三十萬精銳 吳三桂爲何沒有能恢復漢人天下 第6張

清廷雷厲風行,立即派出專使,進入雲南,開展撤藩事宜,如此一來,吳三桂就被架到了火上,朝廷壓迫撤藩,屬下驕兵悍將等着靠他延續榮華富貴。

從順治年間,吳三桂奉命鎮守雲南開始,他就一直想效仿明朝時期的沐氏黔國公府,世鎮雲南,世代享受封疆大吏的權勢,因此在雲南及周邊的貴州、四川培植自己的勢力,成爲清廷的西南王。

與吳三桂一樣,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也是一樣的心思,但是他們沒有吳三桂那麼強大的勢力,只能跟隨吳三桂從清廷身上割肉吃,撤藩的申請,也不過是對清廷的試探。

三藩之亂吳三桂有三十萬精銳 吳三桂爲何沒有能恢復漢人天下 第7張

這次三藩上奏,本想讓清廷對自己多加挽留,沒想到康熙帝玄燁這個年輕人不講武德,完全不講情面,不按套路出牌,直接批准了,還派人過來進行撤藩工作。

立馬點燃了三藩的火藥桶,以吳三桂爲首,誅殺清廷派出的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周王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打起“反清復明”的口號,命令部下“蓄髮,易衣冠”,從雲南起兵反清。

吳三桂起兵之後,除了尚可喜、耿精忠兩位在廣東、福建的藩王,其他各地像四川的鄭蛟麟、譚弘、吳之茂,廣西的羅森、孫延齡,陝西的王輔臣等人,紛紛起兵響應吳三桂,一時間聲勢浩大。

三藩之亂吳三桂有三十萬精銳 吳三桂爲何沒有能恢復漢人天下 第8張

人心齊泰山移,人心不齊,自然土崩瓦解

吳三桂起兵之後,雖然一時間天下響應,除了他自己的黨羽,還有很多心向明朝的漢官、各地反清復明的組織已經臺灣的明延平王鄭氏響應。

但是這些反清勢力,各方之間矛盾重重,吳三桂等三藩勢力,曾經是鎮壓反清復明的劊子手,現在又打起“復明”的旗號,各地反清復明的組織並不願意歸附吳三桂。

其中更多的是想趁吳三桂起兵,造成清廷的內亂,接應各地遺留的南明勢力進一步發展壯大,或者是接應臺灣的鄭氏登陸福建、廣東,發起反清復明戰爭。

三藩之亂吳三桂有三十萬精銳 吳三桂爲何沒有能恢復漢人天下 第9張

吳三桂的“反清復明”口號,有點弄巧成拙的嫌疑,他想爭取漢族反清勢力的支持,但是卻忘記了自己曾經的吃相是多麼難看,把朱由榔父子都殺了,自己手裏一點底牌都沒有,反而成了一個各方相互利用的局面。

其次對於三藩的黨羽,吳三桂以“復明”爲口號,令大家一時間非常懵逼,這是幹啥了,明朝不是我們自己滅的嗎?現在又出來復明,敢情以前我們當了走狗啊!

因此吳三桂起兵以後,看似反清勢力聲勢浩大,有顛覆清廷的架勢,但是各方都是一盤散沙,吳三桂並沒有能力把各方整合到一起,形成統一號令,甚至相互支援都做不到。

三藩之亂吳三桂有三十萬精銳 吳三桂爲何沒有能恢復漢人天下 第10張

而且各路反清勢力相互之間也是搖擺不定,時叛時降,比如在廣西起兵的孔有德的女婿孫延齡,平南王尚可喜的兒子尚之信,開始投降吳三桂反清,不久又反叛投靠清廷。

比如臺灣的延平王鄭氏,與福建的耿精忠、廣東的尚可喜矛盾重重,鄭經一門心思進攻福建漳州、泉州和廣東潮州等地,令耿精忠腹背受敵,無奈投降清廷。

以康熙帝爲首的清廷,在“三藩之亂”中,先易後難,各個擊破

反清勢力中,最強大的是吳三桂,其次是耿精忠和王輔臣,對清廷威脅最大的是陝西的王輔臣,於是康熙集中兵力首先剿滅平涼的王輔臣。

三藩之亂吳三桂有三十萬精銳 吳三桂爲何沒有能恢復漢人天下 第11張

康熙派出圖海爲大將軍,率軍進攻平涼,力圖迅速平定王輔臣,解除陝甘一帶的威脅。圖海到任後,採納周培公的計策,周培公通過王輔臣的部下黃九疇、龔榮遇,瞭解內部情況,勸降王輔臣,砍掉吳三桂一臂。

清廷對對搖擺不定的反清將領採取拉攏的態度,像孫延齡、尚之信這樣的騎牆派,剛開始起兵投降吳三桂,很快在康熙的拉攏之下,又背叛吳三桂,投靠清廷了。

對實力最強的吳三桂,清廷在湖南一線採取堅決防守。解決王輔臣後,清廷集中兵力,南下浙江,鎮壓耿精忠,因爲與鄭經的矛盾,令耿精忠腹背受敵。

三藩之亂吳三桂有三十萬精銳 吳三桂爲何沒有能恢復漢人天下 第12張

並且在清廷的不斷勸服招降之下,耿精忠部下紛紛投降清廷,耿精忠本打算逃走,結果被部下脅迫,無法出城,耿精忠無奈,率文武官員出城投降,率軍鎮壓吳三桂等叛亂,以功贖罪。

在康熙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剝掉了各地的起兵反清的將領之後,吳三桂完全成了孤家寡人了,勢單力孤,成爲了困獸,被清廷破滅只是時間問題了。

總體來說,吳三桂的起兵,不過是爲了一己私慾而發起的叛亂,雖然提出了恢復漢家江山的“復明”口號。

三藩之亂吳三桂有三十萬精銳 吳三桂爲何沒有能恢復漢人天下 第13張

但是他是什麼心思,大家都清楚,真正反清復明的看不上他,不在乎民族主義的,早已效力清廷,他吳三桂縱有百萬雄兵,也掀不起大浪來。

如果他真的心懷漢家,心懷明朝,又怎麼會對永曆帝父子下毒手呢?在李定國進軍湖南,“兩厥名王”的時候,他從陝西響應,那麼南明保住半壁江山並不是難事。

最後在康熙十七年,起兵五年的吳三桂,終於壓不住心中的私慾,在湖南衡州登基稱帝,國號大周,自己過了一把皇帝的癮,幾個月後心力交瘁而死。

吳三桂死後,跟隨他起兵的叛亂,很快被清軍擊敗,從湖南等地退守雲南,到康熙二十年,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自殺與昆明,三藩之亂徹底被平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