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宣讀聖旨到底是什麼樣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在明朝纔出現

古代宣讀聖旨到底是什麼樣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在明朝纔出現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古代聖旨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先回顧某個影視鏡頭:盛唐長安城,帶着胡茬的公公,拿着皮卡丘顏色的聖旨,扯着尖細的噪子,開頭第一句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然後說着芝麻大點的事兒。

公公讀完了聖旨之後,看着前面嚇跪的一羣人,再堆笑出滿臉褶子,甩一甩蒼蠅撣子,把跪在最前頭的那個人再扶起來。

如果這個鏡頭要是讓古代皇帝們看到了,輕則流放導演,重則誅殺整個劇組,除了管配餐的,通通幹掉。

古代宣讀聖旨到底是什麼樣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在明朝纔出現

▲東廠廠花

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應該咋讀,才能不被掌嘴

先說答案:“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一氣呵成,或“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都行。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的這個讀法,始於“電視機裏的秦朝”,不過這裏面誤會可大了。

首先,“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是從明朝朱元璋的時候纔有的。秦始皇就是能PK掉三皇五帝,也想不出這麼頂天立地的“奉天承運”。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放羊要飯唸經,吃了不少苦,混出點名堂之後,就把名字改成了朱元璋。

再後來,混成國家大佬了,自然得起點更加霸氣側漏的名字。

朱元璋覺得自己是被上天選中的“小天使”,經常告訴自己的團隊,他是順應天意,當上了皇帝。

因此,他本人便非常喜歡這個“天”字,他把南京城改成了“應天府”,將辦公大樓改成了“奉天殿”,更是創造性的自封爲“奉天承運皇帝”。

所以明朝之前的朝代,凡是整出“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這8個字的,都是穿越劇。

古代宣讀聖旨到底是什麼樣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在明朝纔出現 第2張

▲聖旨 順治十四年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應該讀成“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或者肺活量好的也可以直接一氣呵成:“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因爲“奉天承運”這4個字,是朱元璋誇自己的形容詞,所以不能與後面的“皇帝”二字斷開,故要說成“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按照語法,應該說成“奉天承運的皇帝”才更準確。不過這聽起來有點像喜劇,萬一要哪個不懂事兒的朝臣樂出來了,以老朱的德性,廷杖!打到消化不良爲止。

二、“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應該咋寫,才能不被剁手

伴君如伴虎,在朱元璋這裏說的絕對夠準確。

老朱當了皇帝之後,脾氣越來越大。設立錦衣衛,捕風捉影的幹掉有功之神,廢掉傳承千年的宰相制度,定製了無數恐怖又細緻的規矩,其中便包括“聖旨書寫規範條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幾個字寫錯了,有可能直接領便當。

古代宣讀聖旨到底是什麼樣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在明朝纔出現 第3張

▲光緒 七色聖旨

當時的行文習慣是從上向下,從右向左的豎寫。

朱元璋認爲自己是老天的兒子,即“天子”。所以在聖旨裏面,皇帝的各種名號與“天”一般都要頂格寫(也有“天”字比皇帝名號高出一格的情況)。

如果第一句直接寫成“奉天承運皇帝”,相當於懟了蒼天,又懟了皇帝,剩半條命!

正確的寫法如下圖:

古代宣讀聖旨到底是什麼樣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在明朝纔出現 第4張

▲宣統元年敕命聖旨漢文部分

古代宣讀聖旨到底是什麼樣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在明朝纔出現 第5張

▲宣統元年 敕命聖旨 滿文部分

明清兩代聖旨分成誥命(授予一至五品官員)和敕命(授予六品以下),由翰林院撰擬,書寫者稱爲“庶吉士”,都是進士中最門面的那幾個。

明代著名書法家董其昌就曾被錄爲“庶吉士”。

聖旨的行文極爲洗練,多一字顯胖,少一字顯瘦,雞鴨鵝蛋的小事兒,口語方言“弄啥勒”,是不可能出現在聖旨裏的。

古代宣讀聖旨到底是什麼樣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在明朝纔出現 第6張

▲明成祖朱棣的聖旨 龍岐山村出土

三、聖旨啥顏色,由誰來讀

明清兩朝的皇帝,確實對皮卡丘的黃色很喜歡,但並不意味着聖旨都是這個顏色的。

一般來講,官職越高,皇帝給的聖旨顏色越豐富,尤其是在封官賜爵的時候,給五品以上官員會有三色,五色和七色之分,五品以下的顏色一般爲單一的純白綾。

可千萬別理解錯,這是白綾做的聖旨,不是三尺白綾Say goodbye。

古代宣讀聖旨到底是什麼樣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在明朝纔出現 第7張

▲道光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紙質敕諭

聖旨的材料一般都非常考究,多用蠶絲製成的綾錦織品,圖案多爲祥雲瑞鶴。而且還有防僞標誌,比如聖旨兩端翻飛的銀色巨龍。

不過晚清的光緒帝,有時候不拘一格,會用類似麻布的布料做聖旨用料。估計收到的大臣,會緬懷一下前朝,然後有點心酸。

古代宣讀聖旨到底是什麼樣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在明朝纔出現 第8張

▲奉天誥命 聖旨盒

聖旨一般也不由太監來讀,尤其是清朝。

明朝禍國殃民的大太監不少,清朝充分吸取了這一經驗教訓,要求“太監不得干政”,所以碰到重要聖旨的機會很少。

即使個別時候由太監去宣讀聖旨,也多爲皇帝的私人命令。

古代宣讀聖旨到底是什麼樣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在明朝纔出現 第9張

▲光緒三十一年八月十五日汪錫榜之父母誥命

軍機大事兒,一般皇帝會派高級別的欽差大臣親自宣讀。

試想一下,如果年羹堯幾十萬的軍隊,在川陝等着雍正下旨調動。結果來了個城門小吏,帶着聖旨詩朗誦半天,年羹堯不得“突突”了他。

所以,如果有幸能宣讀聖旨,也是一種榮耀,不需要自宮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