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黃巾之亂聚集十萬之多 該起義爲何不到一年就全面潰敗了

黃巾之亂聚集十萬之多 該起義爲何不到一年就全面潰敗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黃巾之亂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爲何東漢黃巾之亂聚衆數十萬,卻不到一年就全面潰敗?揭致命戰略失誤:打了不該打的地方

黃巾之亂聚集十萬之多 該起義爲何不到一年就全面潰敗了

爲何黃巾之亂不到一年就失敗這?

張角自稱“大賢良師”,靠着替人治病崛起。他提供的治病方式,一是悔過,二是符咒。生病的人來到張角這裏,他會教病人真心反省,想想自己做錯哪些事,若有了悔過之心,進行了特定的悔過儀式,他就會給一道相應的符咒,這樣病就能好了。

黃巾之亂聚集十萬之多 該起義爲何不到一年就全面潰敗了 第2張

黃巾起義

悔過可以治病,背後仍然是“感應”的邏輯。身體上的病,是人在行爲、道德上有所違背錯失的感應呈現。行爲和身體互相感應,一邊錯,另一邊也就跟着錯了。所以要讓身體恢復正常,一種做法就是先讓行爲恢復正常,如此感應改變身體。而符咒,則是協助加強或加快感應作用的手段。

張角能成“大師”,救了很多人,靠的是強烈的心理暗示。他讓人相信病根在於自己做過的不好的行爲,找到根源,靠悔過加符咒拔除根源,身體就會好起來。

大賢良師張角有了愈來愈多的信衆,他便以《太平清領書》爲理論依據,建立了“太平道”。很快地,太平道勢力不斷成長、擴散,進而有了明確的追求目標。太平道的現實口號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這是讖語,是我們已經很熟悉的漢代政治中的必要元素,有讖語不必然能當皇帝,但沒有讖語就得不到支持,一定成不了大事。太平道的讖語很簡單、很明顯,就是漢朝的“蒼天”已經到頭了,該讓位給“黃天”,時間就在甲子年。

這個甲子年是西元一八四年,各地太平道信衆串聯,約定在農曆三月初五舉事。然而在正式舉事之前,張角的一名弟子唐周向朝廷密告,於是朝廷發動大搜捕,張角當機立斷,索性提前起事。張角自號“天公將軍”,他的兩個弟弟,張寶是“地公將軍”,張樑是“人公將軍”,合成天、地、人三才。他們以頭上綁黃巾作爲標誌,所以被朝廷稱爲“黃巾賊”。

“黃巾”源自太平道,然而一旦建立了以“黃巾”代表反抗朝廷勢力的標誌意義,後來不管和太平道有沒有關係,到處都有人綁起黃巾,以表示、發泄對朝廷的不滿。因而,和之前的舉事者不同的是,太平道創造了“黃巾”標誌,這種簡單的方法引起了連環響應,於是很快地全國到處可見“黃巾賊”了。

張角領導的太平道之所以擴張得那麼快,一下子就將組織建立到各處去,毋寧是這個中央朝廷太不得人心,多年累積潛藏在民間的怨氣,一下子藉由“黃巾”爆發出來。人們綁上黃巾就能發泄怨氣,又能隸屬於一支龐大的勢力,得到一種團體的慰藉與保障。

“黃巾”四處可見,朝廷疲於應付,尤其是在朝廷近乎自我毀滅之後,能用來處理變亂的能力與選擇愈來愈少。在緊急危機中,靈帝只得下詔“赦天下黨人”,並要求“公卿出馬、弩,舉列將子孫及吏民有明戰陣之略者,詣公車。”(《後漢書.孝靈帝紀》)也就是暫停朝廷內鬥,希望動員效忠之人來對抗反賊。

黃巾之亂聚集十萬之多 該起義爲何不到一年就全面潰敗了 第3張

這份詔令是東漢末年局勢的一個轉捩點,它產生的真正作用不是使得原本已經殘破瓦解的外朝系統得以恢復,而是對於外朝勢力進行了一次新的篩選。什麼樣的人能在外朝取得地位與權力?是“明戰陣之略者”,即具備軍事知識與作戰能力的人,成爲朝廷優先採用的人才。

同時,“黃巾”勢力的本部,即由張角帶領的部隊,自河北興起後,卻在下一步的舉措犯了戰略上的嚴重錯誤,他們往南進犯南陽、潁川地區。這裏是東漢王朝真正的權力基礎,不只是劉秀,包括和劉家共治的大族很多都從這裏起家。這些大姓大族絕對不可能坐視自己的家鄉與基礎被黃巾軍破壞,於是本來已經在洛陽和皇帝、宦官關係緊張的大姓大族,積極動員所有資源與黃巾軍戰鬥。在這個地區的兇險戰役中,張樑、張寶相繼戰死,張角也病死了,導致河北的黃巾軍潰散。

河北的黃巾軍從鉅鹿出發,隨後在南陽、潁川瓦解,前後不過九個月時間。然而這個過程引發了重大的連環變化,使得在和宦官的權力鬥爭中處於下風的士族快速地武裝軍事化。另外,“黃巾”稱號四處散播,給了各地反抗勢力一個共同的名號連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