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對辨別假幣有什麼辦法?古人又是怎樣對待假幣得?

古代對辨別假幣有什麼辦法?古人又是怎樣對待假幣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假幣,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會對社會的正常秩序造成損害,所以現在有非常多的防假幣的招數,正版紙幣和假幣相比也有很多很明顯或者隱藏着的差別。

但是在古代,紙幣並不是一直存在的,直到宋朝時期才誕生並慢慢流行開來。那麼,智慧的古人們,他們對於防止假幣,辨別假幣又有什麼樣的辦法呢?古人是怎樣對待假幣呢? 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對辨別假幣有什麼辦法?古人又是怎樣對待假幣得?

宋代紙幣自出現以來,就伴隨着作僞問題。宋初四川交子在私人發行時,僞造現象即已存在,史稱“亦有詐僞者,興行詞訟不少”。以後隨着交子官方發行,作僞並不因政府介入而停止,反而日漸嚴重。仁宗慶曆年間,交子的僞造使政府“以僞造犯法者多,欲廢不用”。南宋初期,仍然是“詐僞多有,獄訟益繁”。南宋東南會子的僞造問題,尤以孝宗、寧宗、理宗三朝爲最嚴重。

據史料所載,當時紙幣作僞的手段主要有三種,這就是“僞造新會、揩改舊會、盜賣會底”。所謂“僞造新會”,大致就是作僞者按會子的版式重新描摹雕刻印刷,然後把僞造的會子投入使用。“揩改舊會”可能是將舊幣塗改界數或面額,而再投入流通的作僞方法。“盜賣會底”則是印刷紙幣的官吏利用職權,將會底(尚未加蓋官印正式發行的會子)賣給他人,買得會底者自行雕刻官印加蓋其上,然後投入流通。

宋代紙幣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分界發行。當舊幣發行流通期限滿後,必須兌換新幣,這時官吏必須嚴格鑑別舊幣的真僞。南宋規定:當會子換界時,要設內外兩場官吏鑑定。紙幣分界發行是防範作僞的一個重要管理環節,並能限制紙幣的發行量。如南宋袁甫所談紙幣發行“四戒”中有“兩戒”與分界有關。

他認爲:紙幣發行“一曰戒新舊三界並用”“四曰戒新會不立界限”。嚴懲造僞者,獎賞陳告者。宋仁宗時期,知益州薛田、轉運使張若谷上奏欲官辦四川交子時,就定下針對僞造的獎懲條文:“若民間僞造,許人陳告,支小錢五百貫,犯人決訖,配銅錢界。”神宗熙寧初年規定,僞造交子的處罰等同於僞寫官文書印者,處以流放2000裏的懲罰。

古代對辨別假幣有什麼辦法?古人又是怎樣對待假幣得? 第2張

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朝廷擴大對涉及僞造紙幣行爲處罰的範圍,除僞造者本人外,知情不報者、轉用僞幣者等均得受罰。到南宋時,將僞造犯人處斬已成定例,支賜陳告人的獎賞也增加了。宋廷爲使嚴禁僞造紙幣之令家喻戶曉,還將禁僞賞罰文字刊印於紙幣票面。如北宋徽宗崇寧年間發行的小鈔票面上有“上段印準僞造鈔,已成流三千里,已行用者處斬”等文字。

至於南宋會子,其票面樣式,上半部分不但印有會子名稱及面額,更以56字詳示禁僞賞罰敕文:“敕僞造會子犯人處斬,賞錢壹阡貫。如不願支賞,與補進義校尉,若徒中及窩藏之家,能自告首,特與免罪,亦支上件賞錢,或願補前項各目者聽。”從宋代歷朝對紙幣作僞者及其相關人的處理上看:一方面,其處罰逐步由輕變重,懲治的範圍也逐漸變寬。另一方面,對於陳告者的獎賞由少至多,從500貫提高至1000貫。

統治者立法思想是通過嚴懲重賞,一方面威懾作僞者,加大其犯罪成本,使其不敢以身試法;另一方面加大對知情者、負有督察責任官員等的賞罰力度,提高紙幣作僞案的發現概率。提高紙幣作僞的發現概率,比加大對紙幣作僞的打擊力度,對作僞者更具威懾力。還有宋代將禁僞賞罰文字刊於紙幣票面,這是一種最廣泛的普法活動,並對妄圖作僞者時時敲起警鐘。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