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科舉作弊被抓到的話 考生又會受到什麼懲罰

古代科舉作弊被抓到的話 考生又會受到什麼懲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古代科舉作弊,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國古代的科舉制度某種程度上而言和當今的高考頗有相似之處,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在古代,科舉制度也成爲主要的人才選拔機制。有人爲了在科舉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作弊一事從古就有。可以說千年的科舉史也是一部反作弊的歷史。

那麼古人到底有哪些作弊手段,又有哪些反作弊手段呢?作弊被發現後,又會受到怎樣的懲罰呢?

01作弊手段五花八門

古人爲了作弊,手段也是五花八門。

對於寒門學子來說,最常見的手段就是夾帶。這種手段據考證很可能最早出現在唐朝。在唐代科舉,就有考生夾帶經文進入考場。在唐朝,夾帶行爲甚至有一個專門的稱謂“書策”。所謂“挾藏入試,謂之書策”。

而且古人縮寫縮印的水平也很高。古代有一本書叫《四書典倉》,這本書就是科考作弊的神器。這本書分爲上、下兩冊,每冊長7.5釐米,寬6釐米,厚約0.7釐米。書冊內容包括了《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四書”的主要內容,共計11萬餘字。寫字用的是老鼠鬍鬚特製的“鼠毫”。就是考生夾帶進場的常見資料。

古代科舉作弊被抓到的話 考生又會受到什麼懲罰

那麼夾帶在什麼地方呢?能夾帶的地方可多了,衣服、鞋襪、硯臺、蠟燭、食品(古代科舉一考就是3-4天)都可以,或者乾脆寫在身體上。比如蠟燭怎麼夾帶呢?考生把蠟燭內部從底下掏空,把紙條塞進去,再用蠟油把底部封平,就可以帶入考場了。《宋會要輯稿》記載在開禧三年(1207)六月二十九日,“科舉之弊,如漕司差考試官,及州郡挾書、繼燭,代筆,傳義,二者不可不革”。

更高級的手段據說是“銀鹽變黑”。有的考生把衣服的內層密密麻麻用鹽水寫滿字,混入考場後,點蠟燭用火一烘,文字就顯現出來了。類似的手段還有烏賊汁,據說作弊的考生用烏賊汁把夾帶的內容寫到衣服夾層裏,塗上爛泥巴。入場後爛泥巴幹了之後,把泥給去掉,夾帶的文字就出現了。更神奇的是,據說用烏賊汁寫的內容過一段時間不用清洗字跡就會自己消失,真是自動毀滅證據啊。

有的考生更狠,把夾帶的內容藏在便桶裏。古代科考考生要在考場裏考上3天,吃喝拉撒都不能離開自己的房間,便桶就成了必要之物。有的考生就把便桶做成中空的,這裏面就可以夾帶資料了。一般考官也不會想去檢查這些污穢之物。

這些都只是寒門學子的作弊手段,家庭條件好的人就會直接用賄買和代考這種高級玩家的方法了。

古代科舉作弊被抓到的話 考生又會受到什麼懲罰 第2張

所謂賄買,就是考生花錢買通考官獲得考題,又或者讓考官對他夾帶視而不見,或是事先和考官打好招呼,在試卷上留下特殊的記號。而代考就是找槍手替考,古代也沒照片也沒攝像頭,槍手替考的難度並不高。比如公元1218年,解試的監試官何周才與劉光約定,在試卷中要出現三個“有”字,錄取了劉光兒子劉頤、孫子劉濟。

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和李商隱齊名的溫庭筠就是一個著名的替考專業戶。據《唐書》記載,唐宣宗大中十二年科考,考官安排他坐在簾前考試,由考官直接監視。考試中,只見溫庭筠奮筆疾書,不一會兒就交卷出場了。考官想這次總不能讓他給人替考了吧,可是考官事後才知道,“私佔授者已八人”,溫庭筠在考官的監督之下已經順利幫八個人完成了試卷。不得不讓人驚歎溫庭筠的厲害。

02反作弊,也是很拼

考生用盡手段作弊,官府自然不能閒着,也要用盡手段反作弊。

針對夾帶,官府想出的辦法就是搜身和洗澡。搜身這個很好理解了,那麼洗澡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是爲了照顧讀書人的面子和尊嚴。科舉考試之前,考生們都要被士兵搜身。然後有人覺得這事不妥“搜檢之際雖當嚴切,然至於解發袒衣,索及耳鼻,則過甚矣,豈待士之禮哉”(《金史》)。意思是說搜身固然能防止作弊,但是這樣讓讀書人很沒面子。然後他的建議是乾脆官方讓考生統一在考前沐浴更衣,衣服都是官府提供的。這樣一來“既可防濫,且不虧禮”。皇帝一聽,這點子不錯,馬上照辦。

古代科舉作弊被抓到的話 考生又會受到什麼懲罰 第3張

針對考生可能的賄買行爲,官府採取的是“糊名”和“謄抄”。“糊名”法首見於唐武則天年間,但並未在科舉中得以普遍運用。反而是在北宋得以全面運用。“謄抄”法也同樣是在北宋得以開展。

“糊名”類似我們現在的密封,把考生的姓名給遮蓋掉;而“謄抄”則是由專人把考生試卷全都重新抄一遍,防止考生在上面留下記號。

對於代考,限於當時的技術手段,官府也只能要考生提供詳細的外貌特徵和履歷,但這還是防不住有心人。

03作弊的代價

那麼古代如何懲罰考場作弊?各個朝代都各不相同,我們就看離我們最近的明清兩朝。

《大明律》裏規定科舉作弊一旦被發現就是施杖刑,流放三千里,流放時長達9年。在古代,流放地都是荒蕪或是貧窮困苦之地,流放者在殘酷的環境下熬完9年回到老家這輩子也無法再參加科舉了。

而清廷對於科舉作弊的處罰是比明朝更爲嚴厲,如順治年間發生在順天府的鄉試舞弊案就是一例。

古代科舉作弊被抓到的話 考生又會受到什麼懲罰 第4張

清順治十四年順天府(北闈)鄉試出現了大面積的行賄,被錄取的多爲行賄的權貴子弟。落榜的人大爲不滿,事情鬧大之後,順治帝不得不下令徹查。一查之下,發現這是數位考官全部受賄,公然在考場內互相翻閱試卷,甚至讓書童拿着寫有暗號的紙條去各房查對。順治一氣之下,下令“王樹德、陸慶曾、潘隱如、唐彥曦、沈始然、孫暘、張天植、張恂俱應立斬,家業籍沒,妻子父母兄弟流徙尚陽堡;孫伯齡、鬱之章、李貴、陳經在、邱衡、趙瑞南、唐元迪、潘時升、盛樹鴻、徐文龍、查學時俱應立斬,家產籍沒;張旻、孫蘭茁、鬱喬、李蘇霖、張繡虎俱應立絞;餘贊周應絞監候秋後處決等語”

古代科舉作弊被抓到的話 考生又會受到什麼懲罰 第5張

康熙五十年發生在江南的科場舞弊案,副主考官趙晉等人收受賄賂,串通舞弊,被斬立決;負責牽線搭橋的“中間商”判處絞監候。主考官左必蕃被革職。

儘管這些處罰不能不謂之嚴厲,但是古代科舉仍然有人前赴後繼地行作弊之事。究其原因,都是因爲其中所得利益實在太大,誘惑個別人鋌而走險。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