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李自成和項羽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爲什麼世人看重的是項羽

李自成和項羽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爲什麼世人看重的是項羽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李自成和項羽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將李自成和項羽並列,許多人肯定會不以爲然,但事實上二人確有相似之處。

1、秦末農民戰爭

世人皆稱秦始皇爲千古一帝,但對秦朝的滅亡卻多半不報同情,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秦朝之後是偉大的漢王朝。

秦末農民戰爭的烽火由陳勝吳廣所點燃,但最終的角逐卻在項羽和劉邦之間展開。

在滅秦的過程中,項羽居功至偉,鉅鹿一戰使項羽名動天下,天下諸侯紛紛歸附,劉邦雖然首入關中也只能避其鋒芒,項羽儼然已是天下之主。

項羽也是這麼認爲的,於是他自稱“西楚霸王”,分封天下。但項羽終究沒能取得天下,亦或可以認爲是得而復失。

李自成和項羽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爲什麼世人看重的是項羽

司馬遷在《史記》中是將項羽列入本紀的,也就是說秦漢之間事實上是存在一個“楚”政權的,只不過項羽的楚最終滅於劉邦的漢。

劉邦笑到了最後,但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卻使項羽之名千古流芳。失勢的英雄項羽聲名遠超大漢王朝的建立者劉邦,“項羽是君子,劉邦是小人”,君子鬥不過小人,似乎成了定論。

2、明末農民戰爭

秦朝是我國帝制時代的第一個王朝,明朝是我國帝制時代最後一個漢民族建立的王朝。與秦朝不同,世人對明朝滅亡的惋惜之情從未消逝,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明朝之後是滿族建立的清王朝,清朝末年留給後人的是太多的屈辱。許多人願意相信:如果明朝不亡,中國絕不會如此。

明末農民戰爭的烽火由白水饑民王二點燃,但最終建立政權的是李自成和張獻忠。

在推翻明朝的戰爭中,以李自成擊敗孫傳庭爲標誌,大明在北方的統治開始結束。孫傳庭戰死後,北方各省官員視李自成爲劉邦、李世民再世,紛紛倒戈。於是,李自成得以迅速接管了整個北方,北京遂成爲一座孤城。

李自成和項羽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爲什麼世人看重的是項羽 第2張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帝自縊於煤山,改朝換代的時刻似乎到了,李自成似乎要成爲下一個劉邦、朱元璋了。

但李自成最終沒能取得天下,由於他沒能迅速完成向統治階級的轉變,導致大明舊臣在清軍入關後又倒向了清朝。大明舊臣在半年內的兩次倒戈,決定了李自成在北方的速勝和山海關之敗後的速亡。

關於李自成敗亡的原因,可詳見下文:

明末亂局中,李自成也是一個失勢的英雄,但與項羽身後巨大的聲名不同,李自成長期被視爲“闖賊”、“流寇”,爲何?

3、項羽除了戰鬥力爆表之外並無更多的優點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這一點,大約沒有人能夠否認。可是,當我們仔細觀察整個楚漢之爭時便會發現,項羽與劉邦相比,弱點則過於明顯。我們看韓信對項羽的評價:

項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

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威彊耳。名雖爲霸,實失天下心。

匹夫之勇、婦人之仁、殘暴而不得人心——這也是項羽,而正是這些缺點決定了他根本不是劉邦的對手。

李自成和項羽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爲什麼世人看重的是項羽 第3張

但項羽死後卻留給了世人無盡的遺恨,項羽得了天下會比劉邦所建的漢朝更好嗎?我想很難。項羽並非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殘暴而不能容人,得天下也並非百姓之福。

懷念項羽的大多都是失意的文人,《霸王別姬》同樣是這種情緒的反映。文人遺恨的並非項羽本身,其實是自身的不得志,借題發揮而已,這與當年司馬遷創作《史記項羽本紀》其實很相似,留給世人的項羽其實更多的是一個文學形象,早已不是當年與劉邦爭天下的項羽了。

這種情懷同樣體現在李廣身上,不管李廣究竟有多少戰績,文人墨客們都相信是李廣生錯了時代,是漢武帝沒有給他機會,導致其屈居衛霍之下。因此,古代文人多重李廣而輕衛青,因爲他們認爲李廣是名將世家,而衛青是奴隸出身,靠外戚身份飛黃騰達。蘇軾甚至曾說:

漢武帝無道,無足觀者,惟踞廁見衛青,不冠不見汲長孺,爲可佳耳。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廁見之,正其宜也。

蘇軾是看不上衛青的,在這段話中對衛青的輕蔑可見一斑。

4、李自成的餘部爲大明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在明清之際,大明的士紳階層倒向清朝的不計其數,若非後來的剃髮易服,清朝統一天下恐怕會更快。洪承疇、吳三桂、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等爲大清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最終支撐南明的是李自成和張獻忠餘部,他們最終都選擇了和南明合作,而不是清朝。出自張獻忠餘部的晉王李定國在臨死之前尚叮囑下屬寧死勿降;出自李自成餘部的李來亨(李自成侄子李過的養子)與清軍戰至糧盡,最終先將妻子殺死,然後自縊而死。

許多人看不上李自成,但我覺得李自成及其餘部的民族氣節卻遠勝大明舊臣。許多人本身都是一介草民,但往往喜歡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看問題,似乎只要李自成、張獻忠們不鬧事,安心在家裏餓死,天下就太平了,大明就不會亡了,這怎麼可能呢?

李自成和項羽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爲什麼世人看重的是項羽 第4張

關於農民起義,大明督師楊嗣昌曾做一首《西江月》,表達了當時的士大夫們李自成們的看法:

不作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

往來楚蜀肆猖狂,弄兵潢池無狀。

雲屯雨驟師集,蛇豕奔突奚藏?

許爾軍民綁來降,爵賞酬功上上。

意思是說,李自成們爲何不安安靜靜的做一個餓死鬼,非要效仿奮臂螳螂!不知明粉們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農民起義確實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也不能改變我國本身農業文明的處境。但如果我國一定要在改朝換代的輪迴中循環,那麼每一次新王朝的建立確實也能使天下休養生息,權力、土地和利益重新分配。

歌頌每一次農民起義當然沒有必要,但站在統治者的立場直接斥之爲“流寇”恐怕也更不客觀。對於農民起義,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項羽敗了,但他是貴族出身,留給文人的是無限的想象空間。

李自成敗了,但他出身布衣,留給文人的卻是無盡的罵名。

雖然我國從陳勝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開始,便不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貴族,但對貴族的嚮往卻從未走遠,至今不是還有某女星膜拜英國所謂的“貴族精神”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