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做老師到底有什麼要求 如果教的沒有用可能會被髮配到邊疆

古代做老師到底有什麼要求 如果教的沒有用可能會被髮配到邊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古代老師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中國一直都有尊師重道的教育觀念。

早在西周時期,周太公就在書裏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弟子跟從老師學習,就應該像尊敬父親一樣尊敬老師。”到了春秋時期,孔子更是提出了“只管學習,不分階層”,這樣充滿哲理性的名言。所以,在中國古代,老師一直都是一個很受他人尊重的職業。

那麼,在古代,什麼人才可以當老師呢?做老師有什麼樣的要求呢?古代的老師,需要像我們現在這樣考教師資格證嗎?

古代做老師到底有什麼要求 如果教的沒有用可能會被髮配到邊疆

其實,古代的老師也要考試。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瞭解一下古代的教師。

在西漢以前,教師一般都是通過推薦產生的,不需要通過考覈。而到了東漢時期,一個人想要成爲教師的話,就要通過資格考試了。如果,想成爲一名太學博士,那麼,就要通過太常主持的考試,這跟我們現在教育部主持的考試差不多。在那個時候,只有精通經學的名門望族,才能擔任教師一職。而且,官府還對教師做出了嚴格地規定:曾經教導過五十個以上的學生,教師年齡至少在五十歲以上。

到了隋唐時期,中國的“官學制度”基本形成。所謂的“官學”,就是官府主持的教育,這類似於我們現在的公辦學校。在官學裏,不僅有小學、大學,還有各種綜合性的學校和專科學校。當然,因爲是官府置辦的學校,所以,在教學管理和要求上,比民辦學校要嚴格很多,它對教師的任職資格和教導學生的能力,都有一套相對比較完整的考覈制度。

唐朝時期,無論是負責教育行政的官員,還是本來就是教師的官員,都要定期進行“考課”考覈。這一般分爲兩個部分:每年進行一次小考;三到五年進行一次大考。考覈的內容也很廣泛,包括:業務、品德和教學成果等方面,並且,還將考覈的結果分爲了九個等級。這其中,講課數量的多少,是評定一個教師在這個年度等級高低的重要標準。

古代做老師到底有什麼要求 如果教的沒有用可能會被髮配到邊疆 第2張

另外,古代的教師有很多種稱呼。

在秦漢之際,教師被稱爲“博士”,到了宋朝的時候,教師則被叫做“教授”。一些著名的宋學者,都曾擔任過太學教授一職,比如說:石介、孫復和胡瑗等人。除此之外,因爲,宋朝的商品經濟十分活躍,所以,人們對於教育的需求也大大增強,但是,原有的公辦學校根本不能滿足要求。

於是,一時間,各種民辦學校開始涌現並繁榮發展起來。但是,這一時期,官府依然沒有放鬆對官學的管理,人們想要當上公辦教師的話,就要通過考試。到了宋熙寧八年,朝廷頒佈了一個“教官試”制度。這個制度被人們視作是中國教育發展史上,最難通過的教育主管和教師資格的考試。

根據宋朝的文獻記載,因爲,考試的難度大大加大,所以,這一時期,全國的州縣只有五十三個教授而已,而一些注重師儒的教官,不願意輕易教授課程或者任意設置教師。除了以上這些以外,教師的業績還和升學率有關。在唐宋以前,朝廷對教師業績的考覈,主要是看其授課數量的多少。

古代做老師到底有什麼要求 如果教的沒有用可能會被髮配到邊疆 第3張

到了明朝時期,朝廷對教師的考覈則發生了重大的轉變。人們不再以講課的多少來評定一個教師的好壞了,而是把教師的業績與升學率聯繫起來。並且,在明朝,官府對教育主管和教師資格的考覈,不僅有“考滿”、“考察”,還有朱元璋開創的“學官考課法”。

所謂的“學官考課法”,就是指在九年時間裏,以教師教出的學生有多少個能在科舉考試中上榜爲標準,並根據這個標準升遷或者降職這個教師。除此之外,不同職稱的教師,有不同的上榜學生標準,比如說:府學教授有九個學生中舉鄉試,州學學正有六個學生上榜,縣學教諭有三個學生中試。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朝廷也規定了一套對教師進行考覈的制度。例如:在月考裏,如果,學生們連續三個月都沒有任何進步的話,那麼,就要扣教師的工資。在當時,教師的薪酬主要有兩個部分,分別是:現鈔和大米,而扣工資的形式主要是扣大米。

如果,學生們在學期末舉行的“歲考”中,仍然沒有什麼進步的話,那麼,府州縣的地方官還有這個教師,都要被朝廷罰俸祿和接受訓導。若情況更加嚴重的話,就要取消這個教師的教師資格。

古代做老師到底有什麼要求 如果教的沒有用可能會被髮配到邊疆 第4張

以上說的這些,都是對普通教師的規定罷了。而在古代,對國子監教師的考覈更加嚴格的。根據記載:永樂七年,國子監有幾名學生不想繼續學業,想當官了。於是,吏部就給他們安排了一次考試,但是,沒想到考出來的成績卻是一塌糊塗。

按理來說,在這樣的情況下,朝廷應該處置時任主管教學任務的司業,但是,明成祖朱棣在知道這件事後,卻放過了司業。不過,他卻下了另一個命令:“如果學徒中有不知文理的人,就要懲罰他們的老師,把老師發配到偏遠地區。”

參考資料:

【《文獻通考·學校七》、《大戴禮記·保傅》、《漢書·儒林傳》、《周禮·地官·師氏》】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