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凱恩斯主義的內容是什麼?凱恩斯主義有什麼弊端?

凱恩斯主義的內容是什麼?凱恩斯主義有什麼弊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凱恩斯主義(也稱“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是建立在凱恩斯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思想基礎上的經濟理論。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即擴大政府開支,實行財政赤字,刺激經濟,維持繁榮。

凱恩斯主義的內容是什麼?凱恩斯主義有什麼弊端?

凱恩斯主義除了在表面上看似能對經濟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之外,更爲深層的原因恐怕還在於,讓政府獲得更多和更廣泛干預經濟的理論依據。在我國,政府職能過於寬泛,政企不分,一些官員習慣以追求政績爲目標。一些地方政府把擴大內需搞成簡單的總量擴張,不加控制地實行貨幣和財政雙擴張政策,盲目投資、重複建設,通過大量投入來求得GDP的增長。繼而產生泡沫經濟,地方政府再逼迫銀行貸款,進一步加大金融風險。於是地方政府最大的治病本領似乎便是不停地投資。 凱恩斯主義關心的是短期問題,不關心長期問題。一項政策給這個國家的長期發展帶來傷害的時候,爲什麼還要堅持這樣的政策?唯一的理由是政治上的考慮。地方政府官員一般只考慮短期的事情,不考慮長期的事情,凱恩斯主義尤其適合只考慮短期利益的地方政府官員使用。

近些年人們議論這些年市場經濟改革發展步履艱難,問題出在哪裏?就在於凱恩斯的理論佔據了中國經濟學的主流地位。 在一些經濟學家眼裏,過去10多年裏每年兩位數以上的GDP增長率彷彿就是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屢試不爽的明證。然而,真正對當今中國經濟社會有深入觀察和研究的人,無不清楚這種“成效”背後越來越難以承受的代價。而且,在與西方國家迥然不同的制度語境下,我們奉行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已經帶來後遺症,其中最突出的表現是始終把速度增長作爲首要目標,消費作爲手段而不是目的,而消費又總是刺激不起來,還存在壟斷性經濟對民間經濟活動空間的擠壓和蠶食。可以這樣認爲,凱恩斯主義是市場經濟改革屢屢陷入窘境的理論源頭。

凱恩斯主義的內容是什麼?凱恩斯主義有什麼弊端? 第2張

20世紀後期開始諸多國家爆發的經濟危機顯示:凱恩斯的理論有過於簡化和低估的因素,形成理論的漏洞:

勞工薪水降低或是停滯,多餘的錢落入資本家口袋中後並沒有創造更多就業,因爲更多「投資」不代表更多「就業」,投資可能是投機性的金融遊戲或是房地產的炒作,也有可能是害怕虧損而靜態放置在低利率標的上的資金,這些都不會產生工作機會

就算投資實業的資本家也可能創不出太多就業,因爲很多新興行業是走精兵政策而不需要勞動大軍,例如一億美金開設的紡織廠需要5千名員工;但同樣一億美金開設的軟體公司可能只要1百名員工。最後導致總就業率並無上升,大量中產人口落入無工作的赤貧同時帶動了少量中產人口上升至富豪,社會財富結構開始逐漸扭曲。

凱恩斯主義的內容是什麼?凱恩斯主義有什麼弊端? 第3張

忽略結構性失業的殺傷力,在分工越精密的先進社會,「隔行如隔山」的效應會不斷極大化,不像早期工業時代製鞋廠被開除的員工可 以輕易流動至火柴廠上工,因爲越原始的工業越不依賴需要長期訓練的專業能力,現今社會中被開除的軟體工程師無法去金融業找工作,反之亦然,因爲需要的學歷和專業力已經不是公司老闆開一週訓練班就能培養的,有心學習新技能的員工也必須付出數年的時間重回學校,期間要揹負長期無收入的壓力和學費壓力,這形成了一種無形壁壘加大了結構性失業的嚴重度。

誤認爲「總需求」可以無限制提升,凱恩斯並沒有提出當有一天總需求停滯時將怎麼處理,理論假設人會一直有新項目的需求產生而生出更多新產業的新工作機會,但是隨著科技進步和機械自動化,滿足同樣需求所需僱用的勞工數量日少,例如1950年每月要生產一萬輛汽車可能需要3千名員工,到了2010年因爲大量電腦化機械化,只要2百人就能操作一間同產量工廠。所以產生新產業新需求的速度必須加快才能彌補缺額,然而大量低薪或失業的人由於沒有錢消費會導致總需求的下降或無法表現,從而抑制新產業工作的出現,開始掉入惡性循環或停滯性循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