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美國打開日本國門時,爲何與日本簽訂了一份中文協議?

美國打開日本國門時,爲何與日本簽訂了一份中文協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53年,美國准將培理率領四艘美國戰艦闖入日本江戶灣,他們給日本人帶了一封信,要求日本和中國一樣,打開國門,實行通商。

這次的事件,也就是日本近代史上所稱的“黑船事件”。

一番恫嚇與交涉後,執政的德川幕府接受了培理的來信,而根據雙方的約定,美國人將在次年再次前來,並聽取日本人的答覆。

1854年2月,培理果然率領9艘戰艦和上千兵力再次來到江戶灣。而這一次,他們沒有停在浦賀而是直接開到了離江戶只有15英里的海面。

雙方開始會談後,日本人竭力建議美國接受以長崎爲通商口岸(當時日本對中國與荷蘭的開放口岸)的要求,並保證將善待因海難而流落日本的美國水手;

同時,日方人答應爲停靠日本海岸的美國船隻提供給養,尤其是煤炭供應等。

但讓他們目瞪口呆的是,培理拿出中美《望廈條約》的文本,要求立即開放5個通商港口。否則的話,美方將“訴諸更大的武力,提出更嚴厲的條件。”

美國打開日本國門時,爲何與日本簽訂了一份中文協議?

在內部經過一番激烈的爭吵和鬥爭後,德川幕府最終懾服於美國的武力,而不得不同意了美國的條件。

當年3月12日,德川幕府代表與美國簽訂了《日美神奈川條約》(又名《日美和親條約》),其主要內容包括:

日本開放下田、箱館(後來的函館)爲通商口岸;允許美國船隻入港增補燃料、食品;日本應救助美國漂流而來的捕鯨漁民;美國在下田設立領事;給予美國最惠國待遇等。

據美方隨行翻譯、傳教士衛三畏在之後的記載:

“舉行簽字儀式時,日方特使帶來了三份日文本的條約,一份荷蘭文譯本,還有一份中文譯本。我們則帶來了荷蘭文和中文譯本各一份,英文譯本三份。”

關於給予美國的片面最惠國待遇,據衛三畏自己說,是出自他的建議,而他又是從中法《黃埔條約》中得到的啓示。

最後簽字前,雙方覈實中文譯本時發現一方的譯本多了一個字,於是將之擦去不提。

由此或許可以看出,中文在日美簽約時起到了重要的參照作用。

美國打開日本國門時,爲何與日本簽訂了一份中文協議? 第2張

和中國打開國門的慘痛經歷所不同的是,日美這次達成和平協議,和培理的個人素質有個很大的關係。

培理曾在美國-墨西哥戰爭中擔任艦隊司令,並在海戰中首先使用蒸汽戰艦而被譽爲“蒸汽軍艦之父”。

據衛三畏之子衛斐列的評價,培理將軍有着豐富的經驗、過人的才幹,是執行此項特殊任務的最佳人選。

他才思敏捷、眼光銳利,在漫長的軍旅生涯中,他曾指揮過海軍、陸軍,這使他深諳軍事指揮和談判之道。

在與東方國家的官員周旋時,他表現得既耐心又嚴厲,既高貴又強硬,其間分寸把握得恰到好處。

美國成功敲開日本的大門後,西洋各國也都聞風而至。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裏,日本又先後同英國、俄國、荷蘭簽訂了類似的“和親條約”。

1856年秋,曾任中國寧波領事的哈里斯調任美國駐日總領事,他於1858年強迫幕府簽訂《日美友好通商條約》;

爾後,荷蘭、俄國、英國、法國也強迫日本簽署了類似條約,這五國條約即日本近代史上的“安政條約”,其主要內容包括:

開放神奈川以代替下田,增開長崎、新瀉、兵庫、大阪及江戶爲通商口岸;

五國在開放地享有居留權;五國有領事裁判權;

改變關稅稅率需雙方協商;外國貨幣可在日本流通,日本金銀及相關貨幣可出口。

美國打開日本國門時,爲何與日本簽訂了一份中文協議? 第3張

1866年,日本又被迫同英、法、美、荷簽訂《改稅議定書》,其中將進出口稅一律定爲5%(和中國一樣)。

在此前後,因爲“攘夷”運動的影響,英、法等列強又取得在日本通商口岸的駐兵權、警備權和建立海軍基地的權力。

至此,日本已陷入了和近代中國一樣的悲慘命運。

“黑船事件”後,日本有首狂歌(詼諧短歌,類似於打油詩)在民間不脛而走:

“四杯上喜選,終夜難入眠;四隻蒸汽船,驚破太平夢。”

“上喜選”是日本名茶,在日語中與“蒸汽船”同音,狂歌大意是:

喝了四杯上喜選,一夜難眠;來了四隻蒸汽船(實際只有兩艘蒸汽艦,另兩艘是風帆動力),不但一夕數驚,日本數百年的太平之夢也就此終結了。

當然,日本的國門雖然被打破了,但也未必不是一個契機,關鍵還得看如何對待!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