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戶次川合戰發生於什麼時候?戶次川合戰的背景

戶次川合戰發生於什麼時候?戶次川合戰的背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天正十四年(1586),島津軍如龍捲風一般掃蕩着九州,爲了在這羣雄逐鹿的亂世之末再作最後一搏。薩摩雄兵旌麾所向之處,大小豪族無人能逆其鋒芒。北九州沒落的豪門大友氏在此重壓之下,只得屈身於豐臣氏,降格爲臣,以求得天下人秀吉的支援。

 歷史背景

此時的豐臣家在取得德川家方面形式上的的臣伏之後,立時失去了掣肘之患。於是,在大友宗麟再三的懇請之下,以中國、四國各路大名爲先鋒,下達了九州出陣的命令。

 戰前形勢

首先,豐臣家命令大友和毛利這一對長年以來的宿敵議和,並立下了從此以後齊心在豐臣麾下效力的誓言。之後,在中國地方以黑田如水、宮木豐盛作爲監察使(相當於監軍、都督,有總領決斷的權利),伊予的小早川隆景軍勢10000餘人由長門渡海,與吉川元春的20000大軍合流後,於八月十六日在豐前登陸。毛利軍總大將毛利輝元率領毛利軍本隊20000人也於十六日從廣島城出發,於門司地方登陸,在長府等地佈陣,爲接應豐臣大軍渡海做準備。

戶次川合戰發生於什麼時候?戶次川合戰的背景

在毛利的先遣軍從豐前登陸之後,立即着手渡過筑後川,面對早已侵入筑前的島津軍的島津忠長、新納忠元、伊集院忠棟、野村忠敦等部,開始了針鋒相對的用兵。

另一方面,在四國地方,仙石秀久被任命爲監察使。長宗我部元親、信親父子率領長宗我部軍3000,加上讃岐的仙石秀久、十河存保領兵3000從伊予的今治港出發,經海路於豐後的衝之濱登陸。九月十三日,各部在上野原集結,由仙石秀久爲總指揮,由日向口攻入豐後,其鋒芒直指正在進攻諸城的島津軍。

島津方面,八月二十八日,正在對陣大友庶家、南郡衆的志賀親益的新納忠元,瞭解到了豐臣大軍出陣,以及大友義統和中國、四國方面軍兵船的登陸意欲向島津發起攻擊的情報,於是在得到了親益的兒子作爲人質後停止了進攻。(『上井覚兼日記』)

八月二十五日,豐臣家向大友義統送出文書,做出對島津作戰的指示:

"島津氏聚集九州的亂臣賊子,進出雙方邊境。即使其有合戰之意圖,亦不必理會,堅守即可,只等四國、中國兩方面的兵船着岸。在此期間,切勿輕舉妄動。"(《大友家文書錄》)

然而,大友義統卻違背了此項指示,離開豐後向豐前出兵。結果,其所領的宇佐郡內發生了大規模的叛亂,不得不先着手平定了叛亂。在花費了大量精力平亂之後,義統與仙石、長宗我部的四國軍約定,於十月三日共同出兵。

"讃岐國主(仙石秀久)率軍來援豐後,但卻並不參與防守,反而不聽從弗朗索瓦(宗麟)的建議,與宗麟之子大友家家督(義統)密謀,兩人輕率地一起侵入了豐前國。另一方,薩摩國主利用了這次機會,乘豐後國空虛,攻入豐後" (『日本西教史』)

果然,島津家的當主義久得知大友·豐臣聯軍由豐後的府內城向豐前出陣的消息之後,立即傳令全軍向豐後中心地帶全力侵攻。當時,東、西兩方面的島津軍都做出了進攻豐後的決定--在豐臣軍登陸九州之後,停止進攻立花城的島津忠長軍撤退至八代鎮進行了重編;於出水城佈陣,防備豐臣軍南下的島津義弘、島津家久軍則分別於肥後口、日向口與豐臣軍的先頭部隊交鋒,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已經向豐前出陣的大友、四國聯軍聽到了豐後軍情危急的消息,急忙於十一月初返回府內城。

自從天正十五年於日向大敗而歸之後,昔日"鎮西之霸王"大友宗麟返回了丹生島(臼杵)城居住,休養生息。藉着此次戰敗,宗麟重新把戰略目標由向外侵攻轉移到平定領內的任務上來了。爲了平定國內爆發的叛亂,宗麟曾經多次出城作戰。

丹生島城是在永祿五年(1562)到六年之間,於海中的浮島上建造的。這座城是一座東西長約420m,南北長約100m的小城,而且島的四周臨海,斷崖林立,形成了易守難攻的天然的要塞。而在退潮的時候,島的西側海水會退去,露出沙洲與陸地相連。守城一方針對這一特點,也已經做好了充分的防備。

天正十四年(1586)十一月二十五日,島津家久從鬆尾山本陣出兵2500,進攻宗麟守備的丹生島(臼杵)城。這支軍隊由伊集院美作守久宣、白浜周防守重政、野村備中守忠敦指揮,很快攻佔了平清水口。

島津的先鋒部隊藉助岩石,樹陰的掩護,接近了兔居島(現光蓮寺附近)所在的城門處。

守城的一方,以大友宗麟爲核心,集中了臼杵鎮順、古莊丹後入道、吉岡甚吉、吉田一佑等部,外加薬師寺、若林等海部衆,在城中固守。另外,城方還出動了另一殺手鐗--前些年買入的經過改進的被稱爲"國崩"的大炮。武宮武藏守奉命,使用大炮向島津軍射擊。武藏守在炮筒中一次填滿了火藥,放棄了使用鉛製的大炮彈,而把大量的小炮彈填入炮筒。然後,大友軍從大守口向島津軍隱藏的平清水方向開炮。

戶次川合戰發生於什麼時候?戶次川合戰的背景 第2張

在巨大的響聲過後,天空中大量的炮彈紛飛,紛紛擊中兔居島的大柳樹林。遭到炮擊的大樹成片的轟然倒下,在此林中隱蔽的島津軍隊被斷木壓砸而死傷者不計其數。

遭到猛烈炮擊的島津軍的陣營一時間發生了動搖,呈現了潰敗的態勢。守城方抓住這一時機,由古莊丹後入道、葛西周防入道等部從北面出城延敵,與敵軍展開混戰。而平清水口方面的臼杵軍則遭受了一些損失,死傷不少。另一方面,在城外西南側地勢爲空曠的丘陵的仁王座口,吉岡甚吉、利光彥兵衛尉、吉田一佑與島津軍奮力交戰,陣斬數十人將敵軍擊退,戰功卓著!在那之後,戰局呈現膠着狀態,眼看攻陷城池無望得島津軍,留下一支部隊防止臼杵勢的追擊,帶領着平清水口方向來的士兵,全軍從臼杵撤軍。

丹生島城乃是天然的要塞,居高臨下,使得從南蠻引入的大炮"國崩"的威力得以充分的發揮,從而使戰局向有利於守城方的方向發展。作爲戰國名將的大友宗麟,能以少數的兵力死守住丹生島城,其能力之強可見一斑。

而作爲島津家警戒府內方向援軍的別動隊,在臼杵城久攻不下的情況下,依次撤退,與本軍合流,轉而向府內城進攻。之後,爲了能早日使得豐後降服,加快了進攻步伐的島津家久軍於十二月對大友家支城鶴(鶴賀)城進行了猛烈的攻擊。

鶴賀城又被稱爲利光城,是戶次川上游地區連接大分與臼杵的要衝,也是阻止薩摩軍攻入大分的最後防線,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島津家久動用了一萬八千兵力包圍了鶴賀城,而守城大將利光鑑教勇字當頭,不但親自指揮兩千士兵堅守城池,甚至伺機出城逆襲,在大塔附近擊敗了薩摩軍,使得敵軍不得不向梨尾山陣地撤退。

然而不幸的是,利光鑑教卻在這場戰鬥中戰死了--

"利光宗魚身被火威鎧頭系五枚兜,上至箭樓,欲觀望敵人退至何處,不料被遠處隱藏在樹叢中的一名敵兵發現,此人彎弓搭箭,射出一箭,不幸的是此箭正中宗魚要害,宗魚疼痛難忍,不久死去"(《豐薩軍記》)

失去了總大將,守城方只得退回城中死守不出,從十二月六日到十一日進行了艱苦的城防戰。即使水源被敵軍切斷,城兵也拒不降服,繼續頑強抵抗的同時也向府內城請求援軍。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