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十六雄國之婆蹉怎麼樣?曾經發達過嗎?

十六雄國之婆蹉怎麼樣?曾經發達過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十六雄國之婆蹉怎麼樣?曾經發達過嗎?婆蹉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時期,然而因爲國王的昏庸無能,最後迅速走向衰落,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婆蹉,古印度列國時代(公元前6—4世紀)十六國之一,位於朱木拿河上游的西部,首都爲毗羅陀。和蘇羅色那、車底的關係很密切,一度成爲車底王國的一部分。最後爲摩揭陀所統一。

朱木拿(Jumna)河是印度北部的大河,全長1400公里,它從喜馬拉雅山的源頭出發,就和世界聞名的恆河保持一種肩挨肩、齊頭並進的態勢,滾滾而下。

地圖上看,它像一個大括弧,括在恆河的右側。兩者遙遙相望、彼此呼應地奔流了1400公里,然後在阿拉哈巴德附近相會。正因爲如此,使人弄不清楚它們究意誰是主幹,誰是分支。

其實,如果就支流數和流域面積而論,朱木拿河甚至大大超過恆河。

十六雄國之婆蹉怎麼樣?曾經發達過嗎?

從一個觀點看,朱木拿河和恆河彷彿是孿生兄弟或孿生姐妹,用地理學上的術語說,就是“雙子河”。

中國也有類似的河流,如河南省的洛河和它的支流伊河,便是一對雙子河,只是規模小多了而已。印度的古人早已發現了這種有趣的地理現象,這從朱木拿河的名稱上,即能得到證明。

朱木拿河名來自印地語,原義“孿生”,就是說它與恆河是一對“雙生子”。

朱木拿河還有一名叫亞穆納河(Yamuna),來自梵語,是根據傳說中的太陽神的女兒亞穆的名字取的,意爲“太陽神女兒亞穆之河”。

從歷史上看,梵語河名亞穆納似乎行之在先,中國古代有關典籍的著錄和譯自梵文的佛教經典說明了這一點。如《水經注》卷一引《釋氏西域記》中說:阿耨達山西南有水名“遙奴”,這大概是這條河梵語名的最早漢譯,晉代法顯《佛國記》中提到的捕那河,《水經注》中的蒲那河,是此河名的另外兩種古代漢譯。

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卷四“* 祿勤那國”條中說這個國家“……北背大山,閻牟那河中境而流”。其中的閻牟那河,則是中國唐代對梵語河名Yamuna的新的漢譯,而且是非常接近原名語音的譯名。

此後,這條河又見於《繼業行紀》,但譯作陷牟河。在漢譯佛經中,此河名多次出現,從《孔雀王經》僧伽婆羅譯本中的閻母那河到《孔雀王經)義淨譯本,不空譯本中的琰那河,指的都是這條河流,此外還有耶蒲那、遙扶那、焰牟等異譯,顯然全都是以梵語名Yamuna爲根據的;而據印地語名Jumna的漢譯河名,則一個也沒有,可見它的出現與使用,是很遲以後的事。

晚出的印地語名Jumna,因英國殖民統治時,用羅馬字母轉寫而得以廣爲傳播。

中國清代的許多有關印度的輿地著作,也多半據此漢譯了,先後有朱木拿、因那、贊木納和禪那等多種形式,而以朱木拿一名最爲通用。

十六雄國之婆蹉怎麼樣?曾經發達過嗎? 第2張

直到現在,提到此河時,仍習慣用這個譯名。但印度自己卻已恢復使用古時的梵語名Yamuna作爲正式名稱,其他國家爲適應這種新情況,近些年出版的地圖等,也多半採用了後者。

不僅如此,印度還把它推廣用到城市名稱上,比如河的上游右岸,哈里亞納邦北部興建的一座新城市,便取名亞穆納訥格爾(Yamunāaga)意即“穆納河城”(Yamunā+nagar<城市>)。

這樣看來,我們也應改用亞穆納一名,何況此名早在一千五六百年前就已傳入我國(雖漢譯用字與今天有異),而採用“朱木拿”一譯名的時間卻晚得多。

婆蹉依傍着這樣一條大河,本該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可惜它卻未能好好利用這一優勢,最後導致覆亡的命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