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二戰前瘋狂的巡洋艦軍備競賽:華盛頓條約的漏洞

二戰前瘋狂的巡洋艦軍備競賽:華盛頓條約的漏洞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皇家海軍仍然是全世界最強大的海上力量。對於英國皇家海軍來講,巡洋艦是最有用的艦種。在英國皇家海軍中,巡洋艦通常擔任伴隨艦隊行動、爲艦隊提供偵察、加強並擔任驅逐艦分艦隊領艦和對抗敵方巡洋艦等任務。在戰時巡洋艦被用來保護貿易航線,在和平時期它則在全世界顯示英帝國的存在。這些迥異的任務需要不同類型的巡洋艦,但是由於英帝國廣大的疆域,所以這些巡洋艦必須具有較大的續航能力和較好的居住條件以適應遠洋航行的需要。當時在英國皇家海軍內部有一種說法:“英國決不能冒險將巡洋艦數量降到70艘以下!”(在一戰結束時共有120艘有巡洋艦在英國皇家海軍服役)

當英國皇家海軍的巡洋艦被用來保護它遍佈全球的廣大利益時,位於東方的日本擴大自己的海軍則是爲了奪取這些利益。如果日本海軍想在這場爭奪戰中獲勝,他們的各種戰艦就需要比他們潛在對手擁有的同類戰艦更加強大。日本的這一企圖先後讓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和遠在歐洲的英國感到不安。爲了迴應日本的挑戰,他們也投入到這場海軍競賽中。由於美國考慮到在日後的戰爭中其作戰範圍要包括廣大的太平洋,這樣則要求巡洋艦要有極高的續航能力,結果美國更傾向於選擇排水量大一些的巡洋艦。但是這些巡洋艦增加了的噸位僅僅用來提高其續航能力,而沒有使其火力得到增強,從而取得超越日本海軍巡洋艦的優勢。在美國和日本海軍中,巡洋艦通常擔任偵察、爲其他大型軍艦和驅逐艦提供護航和充當小型戰列艦的任務。有意思的是美國和日本開始建造的這些新的巡洋艦卻不完全適合執行上述任務。這些新巡洋艦的設計只是爲了簡單地在性能上超過對方的同類軍艦,而非出於實際的需要。

對於其他國家,這一問題則相對簡單。在1935年以前,戰敗的德國被凡爾賽和約束縛住了手腳,它只能建造少數中型軍艦。法國由於沒有了德國海軍這一強大對手,轉而集中精力開展以意大利爲假想敵的造艦計劃。同樣意大利也以同樣的策略回敬法國。這兩個國家建造的軍艦都犧牲了部分裝甲防護能力來換取較高的航速。

二戰前瘋狂的巡洋艦軍備競賽:華盛頓條約的漏洞

持續的造艦競賽讓在一戰中精疲力竭的各個國家不堪重負,最後導致了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誕生。在該條約中首先禁止建造排水量超過10,000噸的巡洋艦,同時還將巡洋艦主炮的口徑限制在最大不超過8英寸的範圍內。後者是英國代表團通過不懈努力取得的結果。當時英國皇家海軍絕大多數巡洋艦的火炮口徑都爲8英寸,而同時代其他國家巡洋艦主炮口徑大多爲7.5英寸,如果將主炮口徑限制在7.5英寸則意味着英國皇家海軍將要將一大批軍艦退役或進行改造。但是實際上這一行爲很明顯是爲了短期利益而以犧牲長遠利益作爲代價的。這是因爲在條約生效後各海軍強國都開始建造新的裝備8英寸主炮的重巡洋艦,這些巡洋艦比英國皇家海軍已經擁有的同類艦隻更新更強大,爲了應對其他海軍強國的這些新型巡洋艦,英國皇家海軍不得不重新建造相當數量的同類巡洋艦。而英國皇家海軍實際需要的是更小一些的、裝載6英寸火炮的巡洋艦(對於國庫已經枯竭的英國,最有效的策略應該是將有限的資金投向較小型的軍艦,以維持絕對數量的優勢)。

1923年,意大利和日本最早開始建造新的條約型巡洋艦,但是他們對巡洋艦的設計卻截然不同。意大利建造的裝備8門8英寸主炮的塔蘭託號和的裏雅斯特號巡洋艦(Trento、Trieste)與以往的意大利巡洋艦一樣,擁有很高的速度(35節),但是結構相對簡單。日本建造的古鷹級和青葉級(Furutaka、Aoba)攜帶6門8英寸主炮,但是性能較爲均衡。其航速爲33節(訓練中最高曾經達到34.5節),裝甲相對於意大利巡洋艦則較好。此後意大利建造了另外5艘重巡洋艦,其中後四艘航速較慢,但是裝甲得到了加強。日本在建造古鷹級和青葉級以後則建造了4艘妙高級重巡洋艦(Myoko)。在裝備10門8英寸主炮和覆蓋面更寬的側面裝甲的情況下,日本人聲稱該級艦排水量略少於10,000噸。妙高級的航速更是取得了34節的好成績。在二戰爆發時,這些巡洋艦更是裝備了威力強大的24英寸長矛魚雷,使其成爲海戰中可怕的對手。妙高級之後日本還建造了高雄級重巡洋艦(Takao)。

爲了應對日本咄咄逼人的造艦計劃,美國人也開始建造他們自己的重巡洋艦。這些重巡洋艦大多數在30年代早期完工。比起日本人建造的巡洋艦,美國的巡洋艦無論火力還是防護都略遜一籌。這是由於日本的建造的艦隻排水量故意超過了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規定(以達到性能超越其他國家海軍的目的,比如妙高級實際排水量約爲13,000噸),而美國海軍的設計師卻爲了滿足排水量不超過10,000噸的限制而降低了性能要求。

在一戰後美國最早建造的巡洋艦(彭沙科拉號和鹽湖城,Pensacola 、Salt Lake City)裝備有雙聯裝和三聯裝8英寸主炮各兩座(三聯裝炮塔裝備的位置高於雙聯裝炮塔,10門主炮是華盛頓海軍條約的極限值),這造成了該級艦重心過高。美國人在後續幾級巡洋艦的設計中寧可捨棄一門主炮,而令主炮佈置爲三座三聯裝炮塔。同一時代英國皇家海軍建造了著名的郡級重巡洋艦('County' class),該級艦裝備4座雙聯裝8英寸主炮炮塔,幹舷較高,煙囪數量爲3個。由於它們船側裝甲非常薄弱而且高幹舷設計令其側面面積較大,這讓它看起來非常易受攻擊,以至於人們將它稱爲“白象”(意爲中看不中用之物)。實際上郡級重巡洋艦是非常實用的軍艦。它性能可靠、航海性能極佳,同樣它也擁有上乘的續航能力(超過10,000英里)。在二戰期間郡級重巡洋艦經常執行遠程巡邏任務,實踐證明它在執行這種任務時十分有效。雖然有以上優點,但是郡級相對於英國皇家海軍實際的需要還是偏大,所以在其後建造的教區級重巡洋艦('Cathedral' class,埃克賽特號和約克號,Exeter、York)減小了尺寸、將主炮數量減爲6門8英寸主炮(雙聯裝炮塔3座),留出的排水量用來增加裝甲防護。

在30年代中期,由於英國的努力,各國建造8英寸火炮重巡洋艦的熱潮開始減退,同時將注意力轉回裝備6英寸主炮的輕巡洋艦。英國傾向於6英寸火炮的原因是 6英寸火炮較高的射速可以彌補它在射程威力上的不足。尤其是在惡劣氣象條件下或夜間,這一優勢更加明顯。英國在這一階段建造了3級輕巡洋艦(利安得級、安菲翁級和水神級,Leander、Amphion、Arethusa;此處按照原文譯出,安菲翁級應爲利安得級改進型,首艦原名安菲翁,後改名爲珀斯,該級艦全部交付澳大利亞皇家海軍使用)。這三級艦都裝備3-4座雙聯裝6英寸主炮炮塔、8門4英寸高炮、6到8具魚雷發射管、中等厚度的裝甲(船側2-4英寸),航速最大爲32節、續航能力爲12,000英里。這三級艦成功地經受住了二戰的考驗,事實證明這些輕巡洋艦具有和重巡洋艦一樣的作戰效能。

在太平洋方面,這一潮流的影響並不是令巡洋艦設計者回到設計排水量較小的巡洋艦的思路上來,而是在設計中在限定主炮口徑的情況下儘量增加主炮數量。美國和日本的設計者都在犧牲艦隻航海穩定性的基礎上試圖令己方的巡洋艦在火力性能上超過對方。日本人建造的最上級(Mogami)裝備有6.1英寸火炮15門(3聯裝炮塔5座),美國對此的迴應是同樣裝備15門火炮但是航速稍慢的布魯克林級(Brooklyn)。日本人建造的該級和隨後幾級巡洋艦的排水量都遠遠超出了10,000噸的限制(超出約25%)。受到日本人的刺激,英國皇家海軍隨後裝備了著名的南安普敦級輕巡洋艦(Southampton)。該級艦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設計,在排水量沒有超過10,000的條件下裝備了12門6英寸主炮。在此基礎上英國皇家海軍又發展出並不成功的愛丁堡號和貝爾法斯特號(Edinburgh、Belfast)和較爲成功的斐濟級(Fiji,也稱直轄殖民地級)。此外,由於英國試圖勸說其他國家將巡洋艦的排水量限制從 10,000降到8,000噸。爲了給其他國家作出榜樣,斐濟級的排水量只得按照後一標準來建造。

在戰爭爆發時各海軍強國重新將注意力轉向建造裝備8英寸主炮的重巡洋艦。

日本人在戰爭爆發前迅速將最上級改進型(利根級,Tone,譯者注)上的12門6.1英寸主炮換爲8門8英寸主炮,此後又按照同樣的方法換裝了最上級的火炮(其上5座三聯裝6.1英寸主炮換爲5座雙聯裝8英寸主炮)。美國這在此時建造了威奇塔級(Wichita),該級艦實際上是換裝了9門8英寸主炮的布魯克林級。在日美之間進行新的8英寸火炮巡洋艦競賽的時候,英國皇家海軍並沒有跟隨這一潮流,這也許是明智之舉。在30年代中期,蘇聯也建造了搭載7.1 英寸主炮具有意大利設計風格的基洛夫級重巡洋艦(Kirov)。蘇聯建造這些軍艦的藉口是德國新建的重巡洋艦對其構成了威脅。在二戰中無論是德國的還是蘇聯的巡洋艦對戰爭進程起到的作用都非常有限。

由於面對越來越大的空中威脅,許多國家開始建造具有強大防空能力的輕巡洋艦。英國皇家海軍在戰前建造、戰時完工、使用新型5.25英寸高平兩用炮的黛朵級防空巡洋艦(Dido)非常適合在狹窄水域作戰。在這些水域通常會遇到來自於空中與海上的密集進攻。英國皇家海軍同時將老式的開羅級巡洋艦(Cairo)拆掉6英寸炮塔,重新換裝爲8到10門4英寸高炮。美國建造的同類型軍艦是排水量爲6,000噸的聖迭戈級巡洋艦(San Diego)。該級艦裝備16門5英寸高平兩用炮,航速爲34節。在30年代中期曾經建造了許多高速巡洋艦的意大利則建造了3,750噸的內戈羅級巡洋艦(Regolo,也有部分資料將其劃爲驅逐艦),該級艦裝備8門5.3英寸高平兩用炮。意大利人聲稱該艦航速可達41節!

在二戰期間只有美國建造了大批新的巡洋艦。這主要是由於美國強大的工業實力使巡洋艦建造週期縮短所致。在這些巡洋艦中最著名的是裝備12門6英寸火炮的克里夫蘭級(Cleveland)和裝備9門8英寸火炮的巴爾的摩級(Baltimore,該級艦是實驗性的威奇塔級的擴大版本)。在各國海軍已有的巡洋艦當中有很大部分在戰時也經歷了改裝。許多裝備4座炮塔的英軍巡洋艦將其第3號炮塔換爲高炮炮塔。爲了可以裝備新型雷達許多巡洋艦的桅杆也得到了加強,同時自動防空設備也逐步上艦。因爲認爲新裝備的雷達和護航航空母艦上的飛機可以爲巡洋艦提供偵察,所以英國皇家海軍許多巡洋艦上的水上飛機和彈射器先後撤裝。然而美國海軍的巡洋艦和戰列艦卻保留了他們的飛機與彈射器,這是由於美國海軍認爲這些艦載水上飛機可以爲航空母艦提供偵察,而航空母艦則可騰出手來專注於起降戰鬥機和攻擊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