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馬恩河戰役的歷史評價:德軍上層盲目發動戰爭

馬恩河戰役的歷史評價:德軍上層盲目發動戰爭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德皇威廉二世指派小毛奇接任參謀總長,如果只是基於年青時期的朋友,而沒有考量到他的才能與軍事素養,那麼就是過於濫情與草率。就後世史家及軍事戰略學者所評,小毛奇除了蒙其叔父老毛奇的福廕外,他長年在德皇身邊,倍受重視,深體德皇之意。且他與皇親國戚的關係非常融洽,獲得德皇的信任與王公大臣們的喜愛,他自知難以擔任此重任,但德皇卻當面應允“戰時我會代而行之”的話語。在不諳軍事之下,施利芬計劃就是他的救急仙丹,以不變應萬變。

二、大戰之前情勢並非有全面燎原之勢,任誰都沒有想到一箇舊時代的民族情緒發洩,會引爆世界性的大戰;奧塞兩國若直接談判,不要假以民族認同擴大情緒,不要以聯盟的形式介入,或許可以用戰爭的另一種方式來解決這項“情緒性事件”,其中比較顯著的事例與漫延,卻逐步走向戰爭,變質爲民族戰爭,全國民的戰爭。

馬恩河戰役的歷史評價:德軍上層盲目發動戰爭

三、普法戰爭後,毛奇率兵入巴黎城,迫法國割讓亞洛兩州,種下德法世仇;期間法主動親近俄國,兩國關係緊密,共同的敵人就是德國,史利芬認爲日耳曼必須兩方面同時作戰,他認爲只有實施內線作戰與國內雄厚的經濟實力,可以迅速的機動與戰力擊敗法、俄。他的作戰關鍵就是“東守西攻”,因爲法國是危害最大的敵人,而俄國國力雖強,但可藉地障予以拖緩,這是處在強鄰與地緣居中不利態勢下的戰略作爲,史利芬的傑作,純就軍事言,堪稱完美,但1914年的變化與1905年相較,可以說完全不一樣,三國協約已經形成,法國的民心士氣及英國的從中撥弄,怎可純就軍事戰略來考量的,況且,俄國的“巴爾幹聯盟”主要的就是要排除日耳曼族的高漲,這些可能是史利芬生前無法預料,而小毛奇也未加重視的事。

四、小毛奇修改了施利芬計劃,從西線兵力部署的7:1改爲3:1,就隱然有維護皇太子及王公大臣們作戰勝利的考量,小毛奇是否能體會史利芬計劃的精髓,後人不知道,如果以德軍的機動戰力,縱然是3:1,應該可以達成從右翼攻略法國的目的,(這可以從魯登道夫攻略列日要塞證明),但錯在抽調兵力到東線(事實上,兩個軍也沒有到達),及皇太子及王公大臣們完全不明瞭史利芬計劃的旨趣,要他們拒守誘敵,他們卻要加強兵力,主動發動攻勢,搶佔戰功,完全破壞了作戰計劃的精神,小毛奇在無法瞭解前線及緊韁統制下,指揮官不解參謀本部,上下無法通聯,戰機盡失,一錯再錯。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