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爲何明朝會出現那麼多次的宦官專政呢?

爲何明朝會出現那麼多次的宦官專政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人掌權的封建王朝,於是很多人對明朝有着不一般的情感,對明代的歷史也相對熟悉。說起明朝,不得不提明朝朝廷正常運行不可或缺的兩個機構,那就是內閣與司禮監。

內閣最早只是協助皇帝處理國家事務,後來權力越來越大,成爲皇帝的最高幕僚團體和決策機構,故而有一種說法,明朝在沒有皇帝的情況下依舊可以維持正常,靠得正是內閣。而與內閣相提並論的司禮監則是由一羣太監組成,由於太監常常陪伴皇帝身邊,權力也變得越來越大,尤其當一個皇帝極度信任身邊的太監時,這些太監就完全不把大臣放在眼中,內閣大臣也不例外,成爲明朝專權之人。

朱元璋是一個極度不相信太監的人,甚至特意特意鑄了一塊鐵牌,懸掛於宮門之上,上書:“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但是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親自設立的一個機構,卻慢慢成長爲太監專權的庇護所,爲明朝多年內政混亂埋下禍根,這個機構正是“司禮監”。

爲何明朝會出現那麼多次的宦官專政呢?

洪武十七年,朱元璋設立“司禮監”,“掌宮廷禮儀,凡正旦、冬至等節,命婦朝賀等禮,則掌其班位儀注及糾察內官人員違反禮法者”。後來司禮監的職權越來越多,但是依舊只是一個太監組成的機構,沒有什麼特權。直到明宣宗朱瞻基在位後,允許太監讀書識字,甚至允許太監參與“批紅(原本是皇帝用紅字來對大臣的票擬做批覆)”,司禮監因此成爲皇帝處理國家事務的助手,也成爲了衆多皇宮太監機構中地位最高,也就是說,真正讓明朝多次出現太監專權的人是明宣宗朱瞻基。

明朝爲何多次出現太監專權?這就和司禮監的職權有很大的關係,雖然他們職權範圍極廣,但是真正讓太監有專權機會的職權其實不外乎四點:參與甚至代筆“批紅”;主掌東廠;掌管軍隊;成爲“顧命大臣”。

批紅原本是皇帝的職權,當明宣宗朱瞻基將此權力部分下放之後,他兒子明英宗因爲特別寵信王振並想借司禮監製衡文官集團,乾脆讓內閣票擬、司禮監批紅成爲一項固定制度,而這直接導致太監專權。我們熟悉的明朝專權太監王振、劉瑾、魏忠賢哪一個不是司禮監秉筆太監?手握批紅權力,堂而皇之參與朝政。

東廠是明成祖朱棣篡奪自己侄兒天下之後設立的機構,是明代特有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機關和祕密警察機關,東廠只需要對皇帝負責,可以跳過明朝司法機構抓人,地位在錦衣衛之上。根據記載,明憲宗之後,一般擔任東廠一把手的太監都是秉筆太監,從嘉靖皇帝開始,由秉筆太監充任東廠一把手就成爲了定製,有了東廠作爲司禮監的走狗,司禮監權力的越來越大。

如果說皇帝讓司禮監提督東廠只是增加他們的羽翼,那麼司禮監掌管軍隊則是加重他們的權柄與氣焰。朱棣篡權之後,將身邊近侍放入京城軍隊中作爲監督,明中期之後,司禮監太監甚至能夠與兵部尚書平起平坐,再往後,皇帝派到軍隊充任監軍的太監都由司禮監決定,也就是說司禮監可以干涉邊鎮軍隊事務,影響了軍隊決策。

熟悉清代歷史的朋友想必指導,清朝皇帝常常爲自己的繼承人留下顧命大臣,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明朝有皇帝曾讓司禮監太監充任“顧命大臣”?

爲何明朝會出現那麼多次的宦官專政呢? 第2張

明英宗朱祁鎮因寵信太監王振,以至於發生土木堡之變,落入外族人手中,後來歷經艱險重登皇位,但是依舊死性不改,仍然重新太監,臨終前讓司禮監太監牛玉等人和衆大臣、太子一起聽命,好在牛玉野心不大,不然誰也不知道會整出什麼幺蛾子。明穆宗朱載垕則更加直接,乾脆在自己駕崩前讓他寵信的司禮監太監馮保成爲顧命大臣,以至於萬曆登基之時,馮保始終站立在御座旁邊,這令滿朝文武大爲震驚,當時萬曆不過十歲,對父皇任命的這個顧命大臣十分害怕,常常忌憚。

司禮監太監能夠有以上四種權力,故而明朝能夠不斷出現專權太監也就不足爲奇了。當然,司禮監的權力遠不止這些,尤其是到了魏忠賢執掌司禮監時期,司禮監對朝政的控制達到了巔峯時刻,無恥之徒充斥朝堂,太監成爲九千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