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曇無竭:關外去西天取經的唯一一位高僧

曇無竭:關外去西天取經的唯一一位高僧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本站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曇無竭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我國曆史上的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是一個戰亂的年代,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卻也是佛教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

在今遼寧省西部的土地上,曾先後出現了前燕、後燕、北燕三個地方割據王朝,他們都是鮮卑人建立的國家,都定都於龍城(今遼寧朝陽市)。

龍城在當時不僅是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一個高僧雲集、塔寺林立的佛家聖地,有許多出類拔萃的高僧,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曇無竭。

曇無竭:關外去西天取經的唯一一位高僧

據南朝梁國高僧慧皎(497-554年)編撰的佛史名著《高僧傳》卷三《釋曇無竭傳》記載,曇無竭本姓李,是幽州黃龍人,幼時即爲小沙彌,他苦行修煉,持戒誦經,受到法師和衆僧的器重。

曇無竭苦讀佛經,常常感慨佛經殘缺不全,便立下誓言,決心要親赴西天取經。

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曇無竭召集志同道合的僧人僧猛、曇朗等25人,攜帶供養佛、菩薩的幡蓋和法器等物,從北燕都城龍城出發,開始向西天出發。

曇無竭出發這一年,比我們熟知的大唐高僧玄奘法師還要早了整整206年。唐玄奘是在貞觀元年(626年)從長安出發的,而曇無竭不僅時間比唐玄奘早,路程也比唐玄奘遠些,畢竟,曇無竭是從關外出發的。

曇無竭最初的西行路線和唐玄奘差不多,也是先到高昌郡,再經歷龜茲、沙勒等西域諸國。他們“登蔥嶺度雪山。障氣千重層冰萬里。下有大江流急若箭。”

曇無竭等人過大雪山時,懸崖壁立無法安全落腳,石壁皆有故杙孔處處相對,他們各自執四杙,先拔下杙,手攀上杙,輾轉相攀。等到安全通過後,一數人數,同行的僧侶已經失去了12人。

曇無竭剩下的13人西行一直到了今克什米爾和巴基斯坦東部一帶的達賓國,他們在該國停留了一年的時間,學習了當地的語言、文字,並求得梵文《觀世音受記經》一部。

之後,曇無竭再往西行,進入了位於今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部的月氏國,禮拜了佛肉髻骨(即佛頭骨)。

然後他們到達了北印度檀特山南石榴寺,這裏有常住僧人三百多人。曇無竭在此停留下來誦經坐禪,並受大戒,從師天竺(古印度)禪師佛馱多羅。

後來,曇無竭一行13人離開了石榴寺,繼續向南往中天竺行進。在這兩地的交界之處,荒無人煙,無處化緣,他們只能靠隨身攜帶的石蜜充飢。這期間,同行的僧人又有8人餓死坐化,只剩下曇無竭等5個人繼續向前跋涉。

曇無竭雖屢經危難,但仍矢志不移地前行着,並且,他一路上不停地念誦隨身所帶的《觀世音受記經》。

曇無竭:關外去西天取經的唯一一位高僧 第2張

當他們快到達舍衛國(中印度古王國名)時,在山野間遇見一羣野象,將要攻擊他們,曇無竭等人無可奈何,只得站住口唸佛號。不料,恰好有獅子突然竄出來,把野象驚跑了。

隨後,曇無竭等人渡河時,又遇見一羣野牛吼叫着向衆人衝來,曇無竭等人又像上次那樣,口唸佛號等死。在這危難時刻,一羣兇猛的老鷹又衝着野牛飛了過來,將野牛驚散,曇無竭等人再一次化險爲夷。

曇無竭等人一次次的化險爲夷後,在天竺各地禮拜佛祖聖地,尋訪名師,學習梵文經典。數年後,他們一行人從南天竺搭乘商船,過印度洋,過南海,安全地回國,到達了廣州。

曇無竭回國後,在江南一帶弘揚佛法,直至去世。具體死於何時,史書未記載,也就無從考證。

曇無竭將他在西天尋求到的梵文《觀世音受記經》翻譯成漢文後,廣泛地流傳於南北各地,後收錄於《大藏經》中,爲世人所傳誦。

曇無竭還將西天取經的遊歷見聞寫成了《歷國傳記》,可惜今已失傳。

曇無竭是關外去西天取經的唯一一位高僧,也是東北取經的第一人,但是,他還不是我國曆史上前往西天取經的第一人,因爲,比他還要早早20年的高僧法顯就已經去西天取經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