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解密:道家著作《莊子》中有什麼內容和思想?

解密:道家著作《莊子》中有什麼內容和思想?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莊子》一書反映了莊子的哲學、藝術、美學、異端思想與人生觀、政治觀等等。郭象分內篇、外篇、雜篇三大部分,原有五十二篇,現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個。其中,內篇爲莊子思想的核心,有七篇;外篇十五;雜篇十一。該書包羅萬象,對宇宙、人與自然的關係、生命的價值等都有詳盡的論述。其思想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全生保身,逍遙無爲。全生保身是道家學說的中心問題,莊子對此作了系統的論述。他認爲,人既不能表現得有用,又不能表現得完全無用,要“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更重要的是,要追求精神自由——逍遙無爲。逍遙無爲,是全生保身的最好形式或最高境界。

與道爲一。道是道家學說,也是莊子哲學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莊子認爲:道是世界的本原,是大地萬物的本根,道沒有具體的規定性,亦無差別對立。要實現精神上的絕對自由即“得道”,有兩條基本途徑:一是相對主義的認識的方法,即“齊物”的方法;一是直覺主義的體驗的方法,即“體道”的方法。“齊物”就是發現並取消事物或概念之間的差別和對立,這種方法使人在精神上從貴賤、壽夭、生死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進入無差別對待的自由世界。“體道”就是按照一定的修煉程序,不用語言和概念,以達到與道爲一的直覺體驗。把人生不可避的磨難變成磨礪意志的時遇,積極無爲,自強自愛,煩惱和痛苦也只是水中月、鏡上痕,體悟大道路上的過程罷了。這種方法可以擺脫哀樂情緒的干擾,捨棄日常世界,以求得精神的解脫與超越。

解密:道家著作《莊子》中有什麼內容和思想?

無爲而治。莊子明確否定現實的社會政治制度以及虛假文化生活,他嚮往遠古的至德之世,在政治上主張不干涉主義和提高個人素質修養,實行無爲而治。莊子反對當時社會上實行的仁義禮樂等社會道德與政治制度,認爲這些都是罪惡與禍害的根源。他用“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爲諸侯”來說明“仁義”已經成了統治者竊取國家權力的手段。莊子認爲,隨着社會政治制度和文化的發展,人類社會的不平等及爭鬥也會隨之產生和激化,社會政治制度和文化的發展也並不意味着人類社會是按照必然上升的進程前進。他認爲自然的本性是最完善的,如果人爲地加以改變,便會損害事物的本性,造成不幸和痛苦。統治者應任隨社會的自然發展的良性要求,不要加以人爲的治理;無爲而治的政治主張可以說是最早的一種無政府主義思想。

莊子的散文哲學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我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文學史上一位不朽的散文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了我國曆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我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日本諾貝爾獎得主湯川秀樹、美國物理學家卡普拉、英國近代生物化學家和科學技術史專家李約瑟和德國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主要創始人海森堡都受到莊子哲學思想的影響。湯川秀樹說他得諾貝爾獎的成果靈感就是受莊子“口與忽相遇於渾沌之地”的啓發。海森堡十分推崇莊子技術哲學的思想,並多次在講演中提到莊子的觀點。後來,海森堡又把莊子的哲學寫進了他的專著《當代物理學的自然圖象》。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