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爲何明朝時國外對中國的稱謂是“契丹”呢?

爲何明朝時國外對中國的稱謂是“契丹”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14世紀,帖木兒帝國與大明帝國同時崛起於亞洲。

其中,朱元璋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建立了大明帝國,時間是公元1368年。

帖木兒則以西察合臺汗國女婿的身份,取而代之,建立了帖木兒帝國,時間是公元1370年。

爲何明朝時國外對中國的稱謂是“契丹”呢?

帖木兒比朱元璋小8歲,壽命則相同(都是70歲),所以帖木兒活到了朱棣時期,並在中亞和西亞擊敗金帳汗國、奧斯曼帝國、馬穆魯克王朝之後遠征大明。

帖木兒對明朝皇帝的稱呼是“契丹國的野豬皇帝”,這顯然是一個蔑稱,但卻有淵源。

1、契丹

在古代,每個國家其實都有自稱,也有他稱,中國也不例外。我們雖然自稱“華夏”、“中華”、“九州”、“神州”,還有大漢、大唐等,但傳到了國外便會由於語言的不同而變味,因此所謂中國的他稱,便是其它國家口中的中國的名字。

今天的我們都知道,俄語中對中國的稱謂是Китай——契丹,但事實上不僅是俄國,西方許多國家都稱中國爲“契丹”,而這一稱謂的由來應當源自耶律大石的西遼。

耶律大石,文武全才,遼國進士出身。但生逢大遼末世,當遼國被新崛起的女真人所滅後,他率部西遷,在中亞建立了威名赫赫的西遼帝國。

西遼,是一個標準的中國式政權,官方語言是漢語,而耶律大石廟號德宗,號“天佑皇帝”,年號“延慶”,同時自稱“菊爾汗”,也就是“萬汗之汗”、“汗中之汗”的意識,與波斯人的“萬王之王”類似。

耶律大石名揚天下,緣於卡特萬之戰。這一戰發生在公元1141年,交戰的雙方是西遼與伊斯蘭世界的塞爾柱帝國。

爲何明朝時國外對中國的稱謂是“契丹”呢? 第2張

塞爾柱帝國蘇丹號稱“東方和西方之王”,其版圖從中亞一直延伸到小亞細亞,並由於重創東羅馬帝國而引發了歐洲持續兩百年的十字軍東征。

而塞爾柱帝國的衰落,便源自卡特萬之戰,這一戰耶律大石以少勝多,大敗10萬塞爾柱大軍,塞爾柱帝國聯軍陣亡者陳屍數十里。關於這場大戰,我國的記載不多,但阿拉伯史學家曾這樣記載:

在伊斯蘭教中沒有比這更大的會戰,在呼羅珊也沒有比這更多的死亡。

此戰,使塞爾柱帝國退出中亞,而西遼成爲了中亞的霸主。十字軍的勁敵似乎在一夜之間便化爲烏有,從此“契丹”開始在西方被神話,即使後來蒙古大軍西征,西方人也是將其當做契丹人的。這便是我國被稱爲“契丹”的來源。

不過,從淵源來說,契丹人與蒙古人也確實都出自東胡。

2、桃花石

桃花石,也是西方對中國的稱謂,只不過要比“契丹”更早。

關於“桃花石”這一稱呼的來源,如今衆說紛紜,因爲它是一個音譯詞。在我國史書中最早出現桃花石一詞,是在丘處機的《西遊記》一書中。

公元1227年,長春真人丘處機應成吉思汗之召趕往中亞,途經阿里瑪城(今新疆霍城縣境內)時,有如下記載:

農者亦決渠灌田,土人卻以瓶取水,載而歸。及見中原汲器,喜曰:“桃花石諸事皆巧。”桃花石謂漢人也。

桃花石,指的便是漢人。

不過,桃花石這一稱呼出現的很早,大約在公元七世紀初,東羅馬的史學家便已經在史書中用“桃花石”一詞稱呼中國了。

桃花石——Taugast,這一稱謂的由來史學界莫衷一是,主要曾出現過四種說法:

其一,是大魏,也就是北魏,由法國學者德經首倡其二,是拓跋,法國伯希和、日本白鳥庫吉提倡,目前這一說法是主流,且從產生的時間來說也比較符合其三,唐家(唐朝的自稱),德國學者夏德、日本學者桑原藏提倡,但“桃花石”這一稱呼卻早於唐朝其四,大漢(漢朝的自稱),我國的張星烺所主張。唐朝後期,回被黠戛斯擊敗後進入西域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又稱黑汗汗國),而在喀喇汗王朝的《突厥語大詞典》中,對“桃花石”是這樣解釋的:

桃花石,乃是秦的名稱。秦分三部分,上秦在東是桃花石,中秦是契丹,下秦是八兒罕(即喀什噶爾)

“桃花石”,在這部詞典中被稱爲摩秦,而秦曾是西方對中國最早的稱呼。此外,契丹、喀喇汗也被稱爲“秦”。在這一概念中,當時中國分爲三部分:宋朝在東 ,遼朝在中部,最西部則是喀喇汗王朝。

或許,“桃花石”本就不是一個單一源頭的詞彙,體現的是從漢朝進入西域開始,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不同的西方民族對中國的稱謂的變化,而由於丘處機將其翻譯成“桃花石”而有了固定的漢語詞彙。

3、現在可以回答帖木兒爲何將明朝皇帝稱爲“契丹國的野豬皇帝”了

公元1405,年西班牙人克拉維約在撒馬爾罕所著的《奉使東方記》中這樣記載:

契丹國(Cathaya)皇帝名朱四汗(Chuscan),蓋統有九邦大帝之意。唯察合臺國人稱爲陶格司(Taugas),豬皇帝(Pig Emperor)之意也。朱四汗爲大國之主,帖木兒昔嘗稱臣納貢,今不肯再納矣。

契丹,指的便是中國。

而野豬之語,其實是因爲突厥語中“桃花石”(Taugas)與“野豬”(Tonguz)諧音,帖木兒故意誤讀“桃花石”爲“野豬”,通過罵明朝皇帝,在口頭上佔便宜而已。

當時,帖木兒已經決定於大明決裂,不肯再稱臣納貢,所以纔會有這一稱呼。

契丹國的野豬皇帝,本來其實是契丹國的桃花石皇帝,而契丹和桃花石,都是西方對中國和中國人的稱呼。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