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金庸的“武學退化論”是怎麼回事?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金庸的“武學退化論”是怎麼回事?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金庸“武學退化論”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金庸小說《碧血劍》和《鹿鼎記》的劇情一脈相承,《碧血劍》中的阿九、何鐵手、歸辛樹等人,在《鹿鼎記》中也出場了。《碧血劍》說的是明末崇禎年間的故事,而《鹿鼎記》說的是清初康熙年間的故事。

一直以來有這樣一個傳說:金庸小說中存在着武學退化的規律,小說故事發生的年代越晚,武林總體的武學境界越低。但是卻有讀者認爲,《鹿鼎記》中的武功境界比《碧血劍》要高一些。

金庸的“武學退化論”是怎麼回事?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那麼事實的真相是什麼呢?《鹿鼎記》的武學境界真的比《碧血劍》高嗎?金庸小說的“武學退化論”真的成立嗎?且聽夢露居士仔細分析。

《碧血劍》裏基本都是正常的武功招式,然而《鹿鼎記》中卻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奇幻功夫。比如化骨綿掌,中掌後當時沒事,過一段時間卻骨骼寸斷而死。凝血神抓也是當時沒事,一段時間後卻全身血液凝結。

其實這種有延遲效果的武功《碧血劍》中也有,比如洪勝海攻擊袁承志,結果被袁承志以內力反擊回來,受了內傷。他胸前有銅錢大小一個紅塊,摸上去毫無知覺,三個月之後,麻木之處慢慢擴大,等到胸口心間發麻,那就是他的死期到了。但是這種效果和“化骨綿掌”、“凝血神抓”無法相提並論,顯然是《鹿鼎記》更勝一籌。

在《鹿鼎記》中,九難對內力的操縱,已經到了隨心所欲、出神入化的地步。比如她將火折輕輕向上一擲,左手衣袖揮出,那火折爲袖風所送,緩緩飛向蠟燭,便如有一隻無形的手在空中拿住一般,逐一點燃了四支蠟燭。然後九難衣袖向裏一招,一股吸力將火折吸了回來。《碧血劍》中的武功一味剛猛,缺少這種柔弱勝剛強的武功。

《碧血劍》中,袁承志還需要靠金蛇劍這種奇門兵器克敵制勝。而在《鹿鼎記》中,高手已經不屑於用劍了。

金庸的“武學退化論”是怎麼回事?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第2張

其實,金庸小說中的“武學退化論”純屬巧合。真正的規律應該是:金庸小說的寫作年代越靠後,金庸越放飛想象力,武功水平也越高。

金庸的想象力在《天龍八部》中達到頂峯,被人批評爲魔幻。金庸因此反思自己,並收斂了想象力,因此武功水平開始回落,但還是強於早期。

夢露居士把金庸十四部小說按寫作年代排列起來,大家看看是否符合這個規律:

《書劍恩仇錄》1955年

《碧血劍》1956年

《射鵰英雄傳》1957年—1959年

《雪山飛狐》1959年

《神鵰俠侶》1959年—1961年

《飛狐外傳》1960年—1961年

《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倚天屠龍記》1961年

《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連城訣》1963年,又名《素心劍》

《天龍八部》1963年—1966年

《俠客行》1965年

《笑傲江湖》1967年

《鹿鼎記》1969年—1972年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碧血劍》是金庸第二部小說,此時金庸的想象力還不夠豐富,描寫武打場面總是詳細描述一招一式,不厭其煩。因此《碧血劍》中的武功,總是逃不出現實武功的窠臼,無非是力量更大一些,速度更快一些等等。

《鹿鼎記》則是金庸的封筆之作,金庸此時已是武俠界的大宗師,在《天龍八部》的奇譎詭異之後復歸平淡。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已經比《碧血劍》時期高了兩個層次。

所以《鹿鼎記》中的武功看似平平淡淡,卻能在不經意間顯出了金庸的想象力。

金庸的“武學退化論”是怎麼回事?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第3張

一切有爲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爲你解讀金庸武俠。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