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北宋在文化及科技上的發展如何 人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北宋在文化及科技上的發展如何 人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宋(960—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趙宋。

文化

北宋是個非常奇特和發展不平衡的時代。一方面,北宋雖然擁有龐大的軍隊,但軍事實力不強,與遼國和西夏對抗時長期處於劣勢。經濟上雖然十分繁榮,但北宋政府經常國庫空虛,入不敷出。由於北宋在軍事上“積弱”,在經濟上“積貧”,被歷史學家視爲“中國歷史上最貧弱的一個朝代”。

北宋在文化及科技上的發展如何 人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然而,在另一方面,北宋是中國歷史上科技最發達、文化最昌盛、藝術最繁榮的朝代之一。中國歷史上很多重大發明都出現在北宋。在11、12世紀內,中國大城市裏的生活程度可以與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比較而無遜色。北宋在文學藝術方面,更是名人輩出,登峯造極。北宋是中國歷史上文化最繁榮昌盛的朝代之一。正如陳寅恪先生所言:“華夏民族的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文學

宋朝的科舉制度使文人得到了可以自由發展的空間。北宋文壇羣星薈萃,明代學者宋濂稱:“自秦以下,文莫盛於宋。”在‘唐宋八大家’中,只有韓愈、柳宗元爲唐人,其餘六人均爲北宋人。”六人中除“三蘇”(蘇洵、蘇軾、蘇轍)外,還有歐陽修、王安石、曾鞏。

宋代詩歌成就雖比不上唐詩,卻另有特色。宋詩多喜說理,尚議論,以理趣見長;多以冷靜的態度去體察客觀事物,“以方學爲詩”,比較喜歡用典,書卷氣較濃,顯得委曲精深;往往把散文的章法,句法引入詩中,結構手段,敘述方法和語言風格具有散文化傾向。

宋朝的詞作品已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它與唐詩併成爲中國古典文學藝術的瑰寶。詞源於民間,始於唐,興於五代,盛於兩宋,而北宋詞人衆多,佳篇迭出,可以說是詞的鼎盛時期。北宋著名詞人有晏殊、歐陽修、張先、晏幾道、范仲淹、柳永、蘇軾、秦觀、黃庭堅、周邦彥、李清照等。

書畫

北宋涌現了許多著名書法家和畫家。書法以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成就最高,被稱爲“北宋四大家”,另外,宋徽宗取衆人所長獨出己意創造的“瘦金書”也別具一格,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

北宋畫家早期有李成、范寬、燕文貴、文同等名家,中後期有蘇軾、李公麟、張擇端、米芾、米友仁、趙佶(宋徽宗)等人,北宋的山水畫最能代表中國畫最高的藝術水平。畫作首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幅長卷通過描繪東京開封的風物,使近六百人躍然紙上,成爲中國繪畫史上不朽的佳作。

史學

《新唐書》和《新五代史》這兩部史籍都是紀傳體史書,這種體裁的史書以本紀和列傳爲主要內容。《新唐書》由歐陽修主持編寫,《新五代史》則是歐陽修以一己之力私撰的。

《新唐書》不僅補了《舊唐書》之缺,對了解唐朝史書,也頗有幫助。《新五代史》相對《舊五代史》而言,取材廣泛,敘事生動。加上歐陽修文筆簡淨,因而更有可讀性。

北宋在文化及科技上的發展如何 人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第2張

司馬光的史學成就更高,他和太史公司馬遷並稱“兩司馬”,他的《資治通鑑》,是中國古代編年體史書的最高成就和總結性作品。《資治通鑑》共294卷,上起戰國時期的三家分晉(公元前403),下迄五代之末(公元959),記載了1362年的史事。另有《目錄》、《考異》各30卷。該書“詳於理亂興衰”,在取材上“專取關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慼,善可爲法、惡可爲戒者”。顧炎武把《資治通鑑》視爲後世不可無之書。

哲學

北宋在哲學領域遠超唐代,出現了一批理學家。理學是儒家哲學的特殊形式,因理學家着重探討義理、性命之學,故稱爲理學,又稱爲道學。北宋初期,石介、胡瑗、孫覆被稱爲“理學三先生”,但實際的開創者爲“北宋五子”,即周敦頤、張載、邵雍、程顥、程頤。

科技

火藥

火藥從晚唐開始逐漸應用於戰爭,北宋在汴京設立專門機構,製造火器,後經由西亞各國傳入歐洲。

指南針

指南針在北宋逐漸應用於航海,當時已掌握了利用天然磁體進行人工磁化的技術,人造磁鐵的磁性比天然磁體要穩定得多。

活字印刷術

雕版印刷術在北宋時有飛速發展,廣泛被用來刻印書籍。

國子監刻印的書,後世稱爲監本。民營書坊刻印的書被稱爲坊本。帝都汴梁、浙江杭州、福建建陽、四川眉山都是印刷業的中心。

北宋在文化及科技上的發展如何 人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第3張

北宋紙的種類很多,竹、藤、楮、麻等都是造紙的原料。四川的布頭箋、冷金箋,歙州的凝霜、澄心,宣州的慄紙,浙江的藤紙,溫州的蠲紙等,都是有名的品種。歙州出產一種長紙,製作甚精,一幅長五十尺,竟均能做到自首至尾,勻薄如一。

《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是北宋科學家沈括所著的筆記體著作,被西方學者稱爲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中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夢溪筆談》爲“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天文曆法

宋朝天文學家蘇頌創建了大型天文儀器“水運儀象臺”。它是集觀測天象的渾儀、演示天象的渾象、計量時間的漏刻和報告時刻的機械裝置於一體的綜合性觀測儀器。沈括創制“十二氣歷”。這是一種純太陽曆的歷法制度,既簡單,又便於各種生產活動,但在傳統力量極爲濃厚的古代是不可能被採用的。現代行用的公曆,其實質與十二氣歷相似。

醫學

宋代是中國古代兒科學發展的鼎盛時期,不僅出現了被譽爲“兒科聖手”的兒科專家錢乙,而且對天花、麻疹、驚風、疳積,已有較明確的認識和有效的治療方法。唐代以前稱戰傷爲“金創折療”,並無明確的外科、傷科之分。到了宋代,外傷科的名稱才明確起來,也有了“專門接骨”的醫生。

數學

沈括的《積隙術和會圓術》。沈括在數學的許多領域內都取得了許多成就,《隙積術和會圓術》記所記的隙積術和會圓術就是他的兩大重要研究成果。沈括的研究開了中國垛積術研究的先河。會圓術是計算圓弧的弦、矢(弧的高)與孤長間數量關係的數學公式。在中國數學史上,沈括第一個利用弦、矢求出了孤長的近似值。

社會

節日

北宋時期經濟文化進一步發展,商業貿易日益繁榮,各節日活動的內容也愈來愈多,而作爲當時全國玫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節日自然過得更加隆重、歡快,在當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當時東京人每年要過的節日很多,諸如元旦、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冬至等節日都會放幾天假,另外,每年也都會有兩個以上的“黃金週”。跟現代不一樣的地方是,宋朝的黃金週比較多,七天長假有五個,分別 是元日(春節)、元宵節、寒食節、天慶節、冬至。換言之,相當於可以過五個“黃金週”。在以上衆多的節日中,“都城以冬至、元旦、寒食爲三大節”,節日過得格外隆重。

飲食

宋朝時中國國飲食文化發展的第三個高峯期。飲食業在北宋的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北宋的飲食文化對中國國的飲食行業有很大的影響。不但有酒樓和分茶店等,也出現極爲興盛的夜市,至今仍影響着當下中國人的生活。

北食

饅頭、包子、餅是北方人的主食,雖然南食及川飯在汴京流行,但並沒有影響北食的主導地位。汴京有許多北食店如徐家瓠羹店、馬家羹店、史家、橋頭賈家瓠羹店,都是以賣羹爲主的食店,《東京夢華錄》記載,頭羹、石髓羹、石肚羹等等。饅頭有“在京第一”的萬家饅頭、孫好手饅頭,包子有王樓山洞梅花包子、鹿家包子等包子饅頭店,吃食有筍蕨餛飩、灌漿饅頭、薄皮春繭包子、蝦肉包子、肉油餅、糖肉饅頭、太學饅頭等名目。另外還有油餅、胡餅店,油餅店,則賣蒸餅、糖餅、裝合、引盤之類。胡餅店則賣門油、菊花、寬焦、側厚、油、髓餅、新樣滿麻。這些餅店的規模很大,而製作也非常專業化。

南食

南食店所售,則有魚兜子、桐皮熟膾面、煎魚飯等等,這些飲食店,“每店各有廳院東西廊,稱呼坐次,菜蔬精細,謂之造齋,每碗十文,面與肉相亭,謂之合羹,又有單羹,乃半個也。舊只用匙,今皆用箸。”這些南食店以寺橋金家、九曲子周家“最爲屈指”。而相國寺之北甜水巷內的“南食最盛”。

川飯

至於川飯店所售,則有插肉面、大燠面、大小抹肉、淘煎燠肉、雜煎事件、生熟燒飯等等。

酒樓文化

北宋,城市完成了由裏坊制向廂坊制的轉變,坊牆被拆除,城市空間格局由封閉的裏坊式演變爲開放的街巷式。士庶可以沿街開店,市民宅第與酒樓、店鋪混雜交錯。

北宋汴梁的大小酒樓不計其數,宋人把大酒樓叫酒店上戶或正店,小酒店叫腳店。宣和年間最著名的正店是三酒樓。在京正店七十二戶,其中著名的有麴院街街南的遇仙酒樓,州東宋門外仁和店、姜店,州西宜城樓、藥張四店、班樓,金樑橋下劉樓,曹門蠻王家、乳酪張家,州北八仙樓,戴樓門張八家園宅正店,鄭門河王家、李七家正店,景靈宮東牆長慶樓。也有資料說其中最有名的是欣樂樓、和樂樓、豐樂樓。

娛樂

瓦舍

北宋時期,人們把商業性遊藝場所稱爲“瓦舍”(或稱“瓦子”“瓦市”“瓦肆”等),而在瓦舍裏設置的劇場稱作“勾欄”(或稱“勾闌”“鉤欄”等),“勾欄”的名稱被專指爲演出場所。北宋汴京遍佈瓦肆。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則中瓦,次則裏瓦,其中大小勾欄五十餘座,另外還有朱家橋瓦子,州西瓦子,州北瓦子等。大的瓦舍可容數千人。瓦肆主要分佈在御街至殺豬巷、馬行街、潘樓街、右掖門外街巷等。

小唱

這種演唱一般是歌者一人執拍板清唱,有的也用若干簡單樂器如篳篥、琵琶、簫、笙、方響等伴奏。歌者有男有女,但以女性爲主,宋人且以女性演唱爲本色。“小唱”是宋代最普遍的演唱形式,從市井勾欄瓦合的商業表演到皇家宮廷宴會、官府宴會、士大夫雅集宴會,以至於士人家宴,無不採用。京瓦伎藝有“小唱李師師、徐婆惜、封宜奴、孫三四等,誠其角者”,這都是擅長“小唱”的著名歌妓。“小唱” 這種唱詞形式大受聽衆歡迎,在勾欄伎藝表演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商業性質也非常鮮明。

北宋在文化及科技上的發展如何 人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第4張

嘌唱

嘌唱是“凡今世歌曲,比歌鄭、衛又爲淫靡,近又即舊聲而加泛灩者名曰嘌唱”。

宋徽宗崇寧(1102—1106)、大觀(1107—1110)時,有“嘌唱弟子張七七、王京奴、左小四、安娘、毛團等”在汴京瓦肆中活動。在北宋末年,“嘌唱”已經與雜劇、說話等伎藝一起,成爲瓦肆勾欄和上流社會中一門很重要的羣衆性娛樂活動了。

“嘌唱”的演唱特徵“嘌唱,謂上鼓面唱令曲小詞,驅駕虛聲,縱弄宮調,與叫果子唱耍曲兒爲一體。”一方面“嘌唱”有鼓板等樂器伴奏,顯得很熱鬧,另一方面,“嘌唱”在演唱方面又“驅駕虛聲,縱弄宮調”(即添加“泛豔”),顯得縱情恣肆,聲樂結合起來,自然給人一種急管繁弦、活潑恣縱的“淫靡”之感,但它貼近市民的現實生活,以至於“與叫果子唱耍曲兒爲一體”(即爲一類),成爲在瓦肆勾欄和街頭巷尾廣泛流行的一種歌唱藝術。

雜劇

雜劇,是在宋金時期諸宮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文學樣式,是一種把歌曲、賓白、舞蹈結合起來的藝術形式。宋代的“雜劇”逐漸成爲一種新表演形式的專稱;這一新形式也確實稱得上“雜”的,包括有歌舞、音樂、調笑、雜技,它分爲三段:第一段稱爲“豔段”,表演內容爲日常生活中的熟事,作爲正式部分的引子;第二段是主要部分,大概是表演故事、說唱或舞蹈;第三段叫散段,也叫雜扮、雜旺、技和,表演滑稽、調笑,或間有雜技。代表人物有張翠蓋、張成弟子、薛子大、薛子小,俏枝兒,楊總惜、周壽奴等。

傀儡戲

木偶戲是由演員在幕後操縱木製玩偶進行表演的戲劇形式。在中國古代又稱傀儡戲,北宋時期的傀儡戲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表演時,演員在幕後一邊操縱木偶,一邊演唱,並配以音樂。根據木偶形體和操縱技術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線木偶、杖頭木偶、鐵線木偶等。

影戲

影戲,亦稱“影燈戲”。用紙或皮剪作人物形象,以燈光映於帷布上操作表演的戲劇,是一種優美的民間戲曲藝術,起源於唐,繁榮於宋,在宋朝的時候,皮影戲已成爲一種比較完善的盛行的戲劇藝術。

人權

在整個帝制時代,宋朝的自由化程度算是最高的,政府壓在百姓頭上的稅賦和徭役負擔雖然沉重,卻在人身權利上給平民鬆綁,允許你自由流動,也允許你自由集會。當時法律上對民間結社和集會的限制極少,根據《宋刑統》記載,只找到一條針對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法律:“諸在市及人衆中,故相驚動,令擾亂者,杖八十。”說明除了不能擾亂公共秩序之外,絕大多數集會都是被允許的,事前不需要向有關單位申請,事後也不需要找有關單位彙報。

北宋在文化及科技上的發展如何 人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第5張

宋朝立國的320年間,也不是沒有民衆造反,宋朝二度傾覆,皆緣外患,唯獨沒有亡於內亂。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