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東漢爲什麼會出現很多外戚干政的現象?

東漢爲什麼會出現很多外戚干政的現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兩漢四百年,外戚干政頻發,且有太監干政,最後導致皇帝大權旁落,州牧變成諸侯。如果說唐朝亡於藩鎮割據的話,那麼說漢朝亡於外戚干政也不爲過。西漢先是有呂氏專權,差點幾十年就要了劉氏江山,最後王政君掌握朝政大權,重用外戚,王氏五個兄弟先後稱侯,號稱“王氏五侯”,侄子王莽,更是厲害,陰謀篡漢成功,改國號新。雖然有光武帝劉秀奮力一搏,推翻新朝,但東漢並未改變外戚干政的局面,反而越演越烈,最後還是外戚與太監把大好江山喪送了。

東漢爲什麼會出現很多外戚干政的現象?

東漢中後期外戚專權、宦官干政

幼帝繼位,太后登上歷史舞臺

西漢王朝,出現了呂后、竇太后、王太后三位“太后”,導致外戚干政。東漢王朝,因爲幼帝即位,太后不得不登上歷史舞臺。東漢開國,出現了三位有作爲的皇帝,光武帝劉秀開創了“光武中興”時代,繼任者漢明帝和漢章帝也很有本事,開創了“明章之治”,史載“天下安平,百姓殷富”,但漢章帝之後,繼位的漢和帝劉肇年僅十歲,於是漢和帝的母親竇太后臨朝稱制。這個竇太后乃是西漢竇太后的後世子孫,有前朝竇太后之風,重用竇氏宗族,重啓外戚干政之風。

還好漢和帝不甘受外戚干政之害,聯合“太監黨”掃滅竇氏宗族,開創“永元之隆”。但漢和帝駕崩後,繼位的漢殤帝劉隆歲數更小,不滿百天,其母鄧太后代子稱制,鄧太后的兄長鄧騭等鄧氏戚族因爲鄧太后的關係專權於朝。劉隆未出滿月就死了,雖爲皇帝但沒有機會嚐到皇帝的滋味,鄧太后與哥哥車騎將軍鄧騭迎立清河孝王劉慶的兒子劉祜爲帝,是爲漢安帝。漢安帝也是個小皇帝,繼位時年僅十三歲,所以還是鄧太后與鄧騭等鄧氏宗族說了算。這個鄧太后是個很厲害的皇太后,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漢安帝二十六時都不能親政,諫議鄧太后退隱後宮的大臣杜根被擊殺拋屍,就連另一位鄧氏宗族鄧康因爲“吃裏扒外”勸鄧太后退隱而遭罷黜。直到鄧太后去世後漢安帝才得以親政。

漢安帝親政後,誅殺了外戚鄧氏集團。但他去世後,皇后閻氏起了異心,爲了把持朝政,不立其子劉保爲帝,反與哥哥閻顯勾結,擁立濟北惠王劉壽之子劉懿爲帝。爲什麼不立太子劉保呢?因爲劉保不是閻皇后親生的,而是另一位嬪妃李氏所生,李氏也被閻氏所殺。

閻皇后擁立的劉懿也是位小皇帝,當了二百多天皇帝就死了,宦官們不滿閻氏外戚專權,合謀誅殺了閻顯兄弟,趕走了閻太后,擁立漢安帝的太子劉保爲帝,是爲漢順帝。漢順帝也是位小皇帝,繼位時年僅十一歲,親生母親李氏被閻氏殺了,所以他只能依靠擁立他的太監們和皇后的族人梁氏宗族。漢順帝的皇后名叫樑妠,乃大將軍樑商之女。所以漢順帝當皇帝,實際上是皇后的哥哥樑冀說了算。

東漢爲什麼會出現很多外戚干政的現象? 第2張

樑冀專權

漢順帝只活了三十歲就死了,他的兒子漢衝帝繼位,年僅一歲。所以由樑妠臨朝攝政,他的哥哥大將軍樑冀繼續把持朝政。可沒想到漢衝帝只活了兩歲就死了,樑冀等擁立了渤海孝王劉鴻之子劉纘,是爲漢質帝,漢質帝當皇帝時年僅八歲,所以仍是皇太后樑妠攝政,大將軍樑冀說了算。

漢質帝雖然才八歲,但很聰明,他不滿樑冀獨斷朝綱,當面稱樑冀爲“跋扈將軍”,樑冀怕漢質帝長大後遭清算,竟然在漢質帝九歲時毒死了他,改立蠡吾侯劉翼之子劉志爲帝,是爲漢恆帝。

漢恆帝繼位時年僅十五歲,因爲歲數小仍然受樑冀把控。但漢恆帝不甘心像前面的幾個皇帝一樣當樑冀的傀儡,他畢竟大了點,爲了保命,隱忍十三年,二十八時聯合宦官一舉誅滅梁氏,得以親政。漢恆帝是個昏君,諸葛亮把他和漢靈帝當做昏君的典型。漢恆帝雖然後宮一萬,但卻是個無後的皇帝,他死後皇后竇妙與其父竇武擁立劉宏爲帝,是爲漢靈帝。

漢靈帝也是位小皇帝,繼位時十二歲,朝政仍把持在外戚竇氏手裏,恆、靈之時是東漢時期的亂世,引發了黃巾起義,漢靈帝去世後,漢少帝劉辯繼位,何太后臨朝稱制,大將軍何進把持朝政,歷史進入後漢三國時代。

綜上所述,東漢自漢章帝以後,幾乎所立的皇帝都是小皇帝,導致太后乃至太皇太后臨朝稱制,重用外戚,皇帝或被殺,或聯合宦官誅滅外戚,但馬上又進入下一下惡性循環。終東漢一百多年,也沒有解決外戚專權問題,最後也亡於外戚專權和太監干政。當歷史的車輪進入三國時代的時候,東漢的皇帝已經名存實亡,不可救藥了,就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爲防外戚干政,後世王朝各出奇招

其實早在漢武帝時代,就已經因爲呂后和竇太后專權的事,狠心立下了“立子殺母”的辣手毒招。這一招雖然狠毒,但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歷史上只有漢武大帝那樣辦,其他皇帝可沒有他這麼果斷。

漢朝以孝立國,尊奉儒學,立子殺母的事實在幹不來。但不殺皇后和皇太后,遇到小皇帝繼位,往往歷史的洪流會將皇后或太后推上前臺,導演一幕幕外戚干政的大劇。東漢王朝將近二百多年,有一百多年是在外戚干政的歲月裏度過的。

爲了防止外戚干政,後世的皇帝也屢出奇招。其中北魏時期繼承了漢武帝立子殺母的規矩。但被史家評價很低,畢竟這樣有失倫理。唐朝比類漢朝,武則天不但干政,而且親政,改朝換代建立大周當上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相比漢唐,宋、明、清三個朝代解決外戚干政效果比較好。宋太祖、明太祖、清太祖各出奇招,較好地防止了外戚干政現象的歷史重演。

宋太祖趙匡胤靠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當了皇帝,後又杯酒釋兵權,解除了開國功勳們的兵權,開了兩宋三百年重文輕武的新時代。宋朝武人的地位低下,文官們呢,宋太祖又施行改革,三司、宰執、樞密使三官各司其職,如同“三權分立”。外戚們想依靠武人專權,武人地位低;想依靠文人專權,文人脾氣梗、原則性強。加上三權分立的體制,使外戚很難通過少數官員達到目的。三百年來,兩宋較好地維持了國家機器的良好運轉,即使面臨亡國之危,也沒有極端的外戚干政專權的事情發生。

東漢爲什麼會出現很多外戚干政的現象? 第3張

同治帝繼位慈安慈禧垂簾聽政

明太祖爲了防止外戚干政,想出的辦法更爲殘忍。一是恢復商朝時的殉葬制度,先帝駕崩後,讓嬪妃們陪帝王殉葬,不管是生過孩子的還是沒有生過孩子的。史載朱元璋駕崩後,四十名嬪妃殉葬,明成祖駕崩後,十六名嬪妃殉葬,這種制度傳了七世,由明英宗廢止。二是明朝公主不許與文武大臣的子弟聯姻,只許挑選民間沒有根基的優秀子弟,堵死“強強聯姻”的路子。朱元璋的辦法很殘酷,但整個明朝直到滅亡沒有外戚干政專制,卻出現了宦官干政乃至專權,這大概是朱元璋沒有想到的。

清朝爲了防止外戚干政,不給嬪妃們與皇帝機會。皇帝需要嬪妃侍寑,採用翻牌制,翻到誰的牌子,喜歡不喜歡都得按規矩,而且,嬪妃侍寑,是有時間限制的,到了時間太監會提醒皇帝,提醒三次強行將陪侍的嬪妃帶走。皇帝后半夜自己睡覺,不給嬪妃吹枕頭風的機會。這樣做的結果,嬪妃們想談情說愛難上加難,成了皇帝發泄和生育的工具,吹枕頭風更是會帶來殺身之禍。但這種方法對於皇帝來說,是很不舒服的,到了同治皇帝就討厭這樣的生活,甚至偷偷溜出皇宮去妓院討樂子,年紀輕輕就死了。由於咸豐帝的突然駕崩,慈安、慈禧登上歷史舞臺,終於還是沒有防住慈禧干政,亡了大清江山。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