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揭祕:琅琊王氏領銜的東晉四大家族到底有多強?

揭祕:琅琊王氏領銜的東晉四大家族到底有多強?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建興四年(316)十一月,正是天寒地凍的時候。天空飄着鵝毛大雪,寒風嗚嗚地颳着。晉愍帝司馬鄴口含玉璧、光着上身坐在羊車之上,從長安(今西安)東門出來,正式向漢國投降。至此,西晉從司馬炎篡魏稱帝開始,到司馬鄴被擄平陽爲止,一共經歷了晉武帝司馬炎、晉惠帝司馬衷、晉懷帝司馬熾和晉愍帝司馬鄴四個皇帝,歷時五十二年而亡。

西晉滅亡之後,皇族宗室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政權,史稱東晉。可以說,東晉是西晉的延續,統治者都是司馬懿的後代。然而,東晉的實際政權卻不在司馬氏手裏,而是由王、謝、桓、庾這四大家族輪流掌控,東晉的門閥政治也因此發展到歷史的巔峯時期。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句話,“王與馬共天下”。這個“王”說的就是琅琊王氏。司馬睿在登基時竟然拉着王導同升御牀,要一同接受羣臣的朝賀,這在中國歷史上恐怕只此一案。王氏顯貴,從“臥冰求鯉”的王祥、王覽兄弟開始,到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名士王衍,家族子弟陸續登上歷史舞臺。尤其是經歷了永嘉之亂,五胡亂華,王導、王敦兄弟協助司馬睿南渡、並在建康重建晉室有功,使王家更是名震江東,王氏的門生子弟都被安插在朝廷的重要位置上。這讓皇帝司馬睿非常不爽,他試圖栽培新人、壓制王家勢力,結果惹來了王敦的大軍,都城建康也被攻破,皇帝根本不是王家的對手。可見,“不以王爲皇后,必以王爲宰相”並不是誇張之說。據統計,東晉時,王氏家族曾先後出過8個皇后,與皇室公主聯姻的有20多人。而且,又出了王羲之、王獻之、王徽之等風流雅逸的名士,使得王家不僅在政治上無人能敵,而且在文藝上也聲名顯著。

揭祕:琅琊王氏領銜的東晉四大家族到底有多強?

“山陰道上桂花初,王謝風流滿晉書。”東晉時期,能與琅琊王氏比肩的,唯有陳留謝氏。陳留謝氏,又稱陳郡謝氏,出自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謝氏的起步較晚,但是發展卻很快。謝氏一族最顯赫的人物,便是在淝水之戰中打敗前秦的謝安,而謝氏的發跡也是從謝安這一輩開始的,謝安的堂兄謝尚、大哥謝奕、二哥謝據出仕後,家族的名望與日俱升,到謝安任相時期達到頂峯。謝安最初其實只想當隱士,高臥東山,狎妓飲酒。可是,謝氏家族於朝中爲官之人盡數逝去,謝家需要有人出來支撐門面。謝安還是不想出來,就推出了自己的四弟謝萬,結果這個謝萬隻會紙上談兵,打了敗仗,被朝廷廢爲庶人。爲了家族的利益,謝安只有親自出馬了,後官至丞相,這就是所謂的東山再起。謝安的侄子謝玄也是著名的軍事家,有經國才略,他組建的北府兵,對東晉朝有着深遠影響:在淝水之戰中打敗前秦,北府兵功勞甚大;後來推翻東晉、代之以宋的劉裕,則是北府兵的首領。

揭祕:琅琊王氏領銜的東晉四大家族到底有多強? 第2張

至於桓氏一族,發跡於桓彝。桓彝是譙郡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最初在齊王司馬冏麾下任騎都尉,晉元帝時受封安東將軍,之後“累遷中書郎、尚書吏部郎,名顯朝廷”。不過,桓氏家族的威望則是由桓彝之子桓溫樹立的。桓溫是晉明帝司馬紹的女婿,有皇親的光環照耀,更是一個有真本事的能將。當時,北方的後趙政權與西南的成漢結盟,對東晉形成半包圍之勢,兩害相權取其輕,滅掉成漢便成爲東晉的首要目標,而完成這一任務的正是桓溫,他也因此在朝中名聲大振,升至大司馬,長期執掌朝政大權。後來,桓溫又北伐中原,打敗後秦,得以進入洛陽給晉朝的列祖列宗掃墓。這些都是蓋世奇功!桓溫有點飄了,他想改朝換代,可是又不敢撕破臉面,結果扭捏地把皇帝司馬奕給廢了,另立了簡文帝。桓溫在有生之年雖然沒能實現篡立的目標,卻奠定了家族不可動搖的地位。到了他的兒子桓玄時,終於起兵反叛,逼迫晉安帝司馬德宗禪位,於公元404年建立桓楚政權。桓楚政權被劉裕的北府軍打敗後,桓氏家族餘衆仍與晉室對抗多年,這讓本就日趨沒落的東晉朝廷,變得更加搖搖欲墜,最終被劉宋所取代。

揭祕:琅琊王氏領銜的東晉四大家族到底有多強? 第3張

庾氏家族則來自潁川(今河南許昌),是當地赫赫有名的名門望族。庾家的代表人物是庾亮,他因妹妹庾文君嫁給了晉明帝,而入朝擔任了中書監,和王導分庭抗禮。晉明帝死後,庾亮以國舅的身份成爲輔政大臣。不過庾亮英年早逝,死後由二弟庾冰接替他擔任宰相,掌握朝中大權。當時的晉成帝是庾家兄弟的外甥,晉成帝死後,庾冰爲了繼續以舅舅的身份掌權,沒有立晉成帝的兒子,而是立了晉成帝的弟弟,這就是晉康帝。連皇帝都由庾家人擁立,可見庾家在當時有多厲害。庾冰死後,他的弟弟庾翼都督江、荊、司、雍、樑、益六州諸軍事,兼任荊州刺史,基本上掌控了東晉的軍政大權。然而,庾家兄弟雖然才能出衆,卻都活得不長,都是四五十歲就死了,這也是庾氏家族的名氣、延續力不如其他三大家族的重要原因。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