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陳勝吳廣爲了起義而忽悠大家是怎麼回事 歷史真相到底是什麼

陳勝吳廣爲了起義而忽悠大家是怎麼回事 歷史真相到底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起“陳勝吳廣起義”,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這次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意義十分重大。

陳勝吳廣爲了起義而忽悠大家是怎麼回事 歷史真相到底是什麼

關於這次起義爆發的原因,有一個近乎真理的認識,其根本原因在於秦朝殘暴的統治,而直接原因則是大雨沖毀道路致使兵役誤期。

《史記·陳涉世家》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爲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可以看出,秦朝嚴刑峻法,發徭役一旦延誤日期,就要面臨殺頭的危險,正因爲進退橫豎一死,陳勝、吳廣才舉旗起義。

陳勝吳廣爲了起義而忽悠大家是怎麼回事 歷史真相到底是什麼 第2張

事實真是這樣嗎?1975年12月,湖北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簡。經考證,這些竹簡寫於戰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包括《秦律十八種》、《效律》、《秦律雜抄》等十部分內容。其中,《秦律十八種》之“徭律”有如下記載:

御中發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其得(也),及詣。水雨,除興。

什麼意思呢?爲朝廷徵發徭役,如耽擱不加徵發,應罰二甲。遲到三天到五天,斥責;六天到十天,罰一盾;超過十天,罰一甲。所徵發人數已足,應儘速送抵服役處所。降雨不能動工,可免除本次徵發。

陳勝吳廣爲了起義而忽悠大家是怎麼回事 歷史真相到底是什麼 第3張

從內容上看,秦法徭役徵發充分考慮到自然因素,體現了人性的一面。因爲降雨原因,可免除本次徵發,並不會有“失期,法皆斬”的後果。

這是不是陳勝吳廣爲了起義而忽悠大家呢?當然,並不排除這種可能。秦朝統一天下,徭役繁重,又沒有科舉制度,古人文化程度可想而知。不知法律也是情理之事。

陳勝吳廣爲了起義而忽悠大家是怎麼回事 歷史真相到底是什麼 第4張

不過,話又說回來,司馬遷《史記》以嚴謹著稱,而且史記成書年代距秦並不遙遠,“失期,法皆斬”應該是可信的。

但爲什麼會出現不一致的地方呢?《史記》載,朝廷徵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漁陽是古地名,得名於漁水(今白河)之陽,大致在北京市密雲區一帶,在秦代屬於邊境之地。屯戍,即駐防。由此可見,陳勝等人此去是要戍邊服兵役的。在秦代,戍邊是一種半軍事性活動,由百姓輪流完成,並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徭役。

陳勝吳廣爲了起義而忽悠大家是怎麼回事 歷史真相到底是什麼 第5張

由於涉及軍事,對違法者的處罰應該是比較嚴苛。秦繼承春秋時代的傳統,對不執行軍事命令等的人員加以嚴懲。同時,秦法中規定,對沒有遵守作戰命令、及時進入戰鬥崗位的罪犯,根據情節輕重,給予從耐刑到死刑不等的刑罰,是爲失期罪。此外,《秦律雜抄》規定“同居毋並行,縣嗇夫、尉及士吏行戍不以律,貲二甲。”對幫助逃避兵役,縣尉、縣令都要罰二甲的處罰。組織者尚且如此輕罰,又怎言失期要斬首呢?

陳勝吳廣爲了起義而忽悠大家是怎麼回事 歷史真相到底是什麼 第6張

陳勝、吳廣按處罰的最高限來鼓動大家,這裏面不無忽悠的成分。不過,陳勝、吳廣在激怒兩個隨行的縣尉併合力殺死以後,終於道出了實話“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不被殺頭,但將來戍邊死去的可能性依舊很高。此時,衆人已經無可選擇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