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中國歷史上大大小小的變法,爲什麼只有商鞅變法較爲成功

中國歷史上大大小小的變法,爲什麼只有商鞅變法較爲成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一個王朝與國家,發展到一定時期,總會在諸多方面出現痼疾。而當政者爲挽救國運的頹勢,也總會採取某些變革的措施。雖然有些變革在短期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長期來看,卻並不能改變其國運頹勢的走向(如春秋時期的鄭國子產變革,戰國時期的魏李悝、齊鄒忌、楚吳起、韓申不害等人的變革,乃至北宋的王安石、明末的張居正等變革等)。

中國歷史上大大小小的變法,爲什麼只有商鞅變法較爲成功

戰秦的商鞅變法,可以說是我國幾千年歷史上,變革較爲成功的罕見案例了,這又是爲何呢?任何變革都是對利益的重新調整與劃分,其必然會觸犯既得利益者。就如同一塊蛋糕,蛋糕就那麼大,怎麼分都會有人不滿,失去利益的一方必將尋找機會進行反撲。這也是歷來變革者下場都比較悽慘的原因所在。

唯一能安撫他們的辦法就是將蛋糕做大,這樣纔會讓各方儘量滿意。而舊時的我國是小農經濟,其產出可以說是定量的,也就是說蛋糕並不存在做大的可能。而商鞅變法的核心思想就是“利出一孔、獎勵耕戰”,其變法的成功就在於其能夠通過戰爭的手段將這蛋糕做大。通常,我們都說是商鞅變法讓秦國變強,以致其屢戰屢勝。但事實上,是兩者互爲促動,商鞅變法促使了秦人對戰爭的狂熱。而戰爭的勝利又保障了商鞅變法得以在秦國推行。

中國歷史上大大小小的變法,爲什麼只有商鞅變法較爲成功 第2張

如果說,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在其前幾次的戰爭中都不能獲利,那麼其變法也就早夭折了。秦統一天下的進程,都可以通過這種對外戰爭的手段,獲得外部資源補充,這也是秦人好戰的根源所在。我們對比秦朝的版圖與清末漢人的主要聚居地--“關內十八省”,就可以發現兩者的版圖基本相當。秦朝的疆域就約相當於清末的“關內十八省”+明末的遼東都司。

中國歷史上大大小小的變法,爲什麼只有商鞅變法較爲成功 第3張

我們雖漢唐時期都大力的開拓西域,但是卻也只是在軍事上的駐守而已,以當時的條件並不能遷徙內地的漢人去那裏生活居住。所以也並不能落到多少實處,其補給全仰仗內地,而且補給運輸的損耗又過大,對帝國的財政上着實是不小的負擔。至明太祖朱元璋期間,其時,日本對大明無禮,朱元璋還是強忍怒火將日本等國列爲永不征討的國家。

這並非當時大明欠缺征討的軍事實力抑或朱元璋有好生之德、不願妄動干戈。而是其看出征討日本等國無利可言,得其地不足耕、得其民不足使,所以征討日本等國也不過是徒耗錢糧、徒流將士鮮血而已。所以說秦朝在當時,已經擴張到農耕民族的極限了(東至大海,西抵高原,南達嶺南,北到戈壁)。

中國歷史上大大小小的變法,爲什麼只有商鞅變法較爲成功 第4張

但秦並天下後,情況卻不同了。秦法嚴苛,視山東六國舊地的百姓如奴僕,肆意驅使,而無任何恩德可言。秦奮六世之餘烈兼併天下的同時,也積了六世之餘怨。秦自商鞅變法後,出關與諸侯戰,採取的斬首授爵制,屠戮山東六國軍民太重(秦軍的斬首業績中,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戰俘與平民)。秦人的殘暴無道,終於招致了山東六國皆反(秦人之所以不反,是因爲秦人是既得利益者,將其自身的矛盾與痛苦全部轉移到山東六國百姓的身上)。

而此時,山東六國故地皆反。就使得秦國當初併購過來的良性資產頓時全轉化爲公司壞賬,不但無法再通過戰爭以獲利,反而需要燃燒帝國自身的脂肪以去平定山東六國故地的叛亂。從戰爭獲利模式到戰爭消耗模式的轉變,商鞅變法的那一套構思也就自然玩不轉了。

中國歷史上大大小小的變法,爲什麼只有商鞅變法較爲成功 第5張

秦以後的王朝,其痼疾也通常出現在人口六千餘萬的高峯期。某些史書通常將之歸結於“土地兼併、吏治腐敗”。其實,其本質就在於人口與資源的矛盾。土地再兼併,那些大地主們也不是自身耕種,而是依賴於依附他們的百姓去耕種。而此時的變革,也就自然難見效用了(除非是生產方式發生重大改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