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燕侯克的“百家姓”,他們臣服了燕國

燕侯克的“百家姓”,他們臣服了燕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傳燕侯克是召公的嫡子,當年召公受封燕國,但召公並沒有到封地就任,而是派燕侯克到燕地建國,周成王還把羌、馬、摣、雩、馭、髟六族送給了燕侯克管理,這在克罍中有着明確記載。那麼,六支部族是什麼樣的羣體呢?他們對燕侯克到底有着什麼樣的影響?

上古時代有很多民族,他們分佈於不同的地區,有些相似的習俗。那時候沒有成熟的農耕文明,很多部族都是過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尤其是夏商兩朝,就連王族子弟也在頻繁遷徙都城,基本上還處於非常原始的狀態,除了平原地區,很多高山、峽谷、草原、灘塗之地都生活着不同的民族,真正的王國機制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政治統治更多依靠的是武力,依靠的是暴力控制中的血腥屠殺,因此夏商之時,部族與部族之間的征戰往往也以屠殺爲目的。

在這種屠殺格局之中,很多部族還沒有真正發展起來,就消失不見,大部分連名字也沒有留下來。而那些留下來的部族,則成爲新王朝的臣服者。新王朝對待這些部族,往往不會將他們留在原來的地方,而是會遷徙其地,還在周圍部署監控力量,以徹底的控制他們。魯國控制了菴國舊民,晉國控制了懷姓九族,而燕國人也控制了六個民族,史載“羌,馬,摣、雩、馭、髟“六族。那麼,這些部族是什麼樣的族羣呢?

燕侯克的“百家姓”,他們臣服了燕國

燕國

這裏的羌族顯然跟後來的羌族不同,《詩經》記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據我們所知不止夏商,就是周人時代早期,我們今天所說的祖先們大多活躍的地方是在東部地區,就是包括黃河中游及以下和長江中游及以下的呈南北扁形的廣闊範圍之內,也就是說周人的所謂羌人,更多可能是來自這個區域。

今天的所謂羌人則大多指的是四川、甘肅乃至陝西地區的一些族羣,當然這也跟周人時代的中後期的發展有關,由於戰爭的頻繁和諸侯國的互相蠶食,整個地區只剩下僅存的幾個國家,其餘的那些部族們則向北,或者向西逃亡,其中就有西方爲羌的說法。但是有一點似乎一直沒有發生變化,那就是羌人似乎都是善於牧羊的族羣,因此燕侯克所控制的羌族,應該也是善於牧羊之族羣,至於這個族羣是否來自西方巴蜀或陝甘之地,則還有待商榷。如果他們是來自西方,則很有可能是被周人所放逐。

至於馬族,則更是稀缺。這個族羣跟羌族比較起來,就更是要少見得多。甚至後人就認爲馬這個姓氏的起源是在戰國時代,趙奢因受封爲馬服君,後來有崇拜者以此爲姓,是爲馬姓淵源。可是在更早的商周之際,就有馬族的存在,在燕國建立而後,即成爲燕侯克管轄範圍內的臣民。《周禮》中記載:司馬,謂總武事也。馬族既然以馬爲名,當然跟馬有緊密關係,若非以馬爲圖騰者,也是善於養馬的族羣。周人以馬爲戰爭利器,就連軍事總領也是司馬,可見對馬之重視。因此這個馬族很有可能是送給燕侯克,希望其能充分利用起來,作爲訓練成爲駐守燕國和開疆拓土的前鋒部隊。燕國早期的軍事戰爭中,馬族的身影定不會少。

燕侯克的“百家姓”,他們臣服了燕國 第2張

部族之戰

摣族則更爲小衆,在古漢字詞典中摣的意思是叉開雙手抓東西,從這種解釋來看我們沒有辦法分析其部族源頭,但是從象形的概念上來看的話,這支民族一定不是什麼文明程度很高的民族,尤其是跟特別推崇禮儀的周人比較起來,摣族人似乎要愚昧和草莽的多,那麼很有可能這支部族不是生活在當時的主流地區的,多半是來自邊境之地。當然,在爲燕人管控而後,這支部族的名字也不再出現在史書中,就連這個漢字也幾乎消失,只是後來的南方地區,摣則只是轉變成了少有的方言爲人們所使用,所謂楚之閒凡取物溝泥中謂之抯,可謂是小衆部族。

至於雩族,則在發展歷程上更要早得多,在殷商甲骨卜辭中就曾經記載過雩族人到殷商王城參加祭祀活動,還爲殷商王族奉獻出很多龜甲。在上古祭祀活動中,一般都用牛胛骨或龜甲來進行占卜,而龜甲是比較少見的上乘材料,這即說明雩族人多半是殷商王朝忠誠的附庸部族。而雩族既然可以大量奉獻龜甲,有一種可能是存在的,即雩族是生存在大江大河邊的部族,實際上來說殷商王朝的政治覆蓋尚且沒有完全達到南方長江流域,因此雩族更可能是黃河流域的部族。而當週人建立燕國,讓燕侯克負責管理雩族,其中最爲重大的職責必然就是是對這支部族的監控。

《 周禮》載:“則帥巫而舞雩”,史書中還有"雩,夏祭樂於赤帝,以祈甘雨也"、“大雩者何, 旱祭也”等類似的說法,這即是在說雩族多半還是一支擅長祭祀活動的族羣。若非擁有一個強勢和能幹的國君,似乎很難控制這樣的族羣。馭族,若從字義上來看,大致說的就是駕駛馬車的人,在《周禮》中就有對馭夫的稱呼,“掌馭貳車從車使車,分公馬而駕治之”,那麼馭族自然也是善於養馬和馴馬的族羣,那麼馭族就更符合那種逐水草而居的部族特點,多半也是較爲善戰的族羣。這裏就比較有意思了,周成王爲燕侯克所劃分的部族中,大多都是擅長戰爭和祭祀的族羣,而周人的觀念中“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對燕侯克乃至燕國都算是一種政治上的絕對支持。

燕侯克的“百家姓”,他們臣服了燕國 第3張

上古之世

髟族則更能反映這種猜測,所謂髟族,就是梳着長髮的族羣,這個族羣可能跟戎狄部族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而且很可能跟周人的生活習俗不同。在後來的數千年裏,這種髟式髮型就成爲化外之民的代表,是往往跟中原政權對立的族羣。這種觀念一定是來自長期印象的累積而形成,因此燕侯克所管理的這支部族,最終到底有沒有徹底的臣服於燕國,似乎是個祕案。後來的春秋戰國時代,燕國長年受到戎狄部族的侵擾,就說明在燕國境內的戎狄部族已經成長爲較有力量的部族,其中髟族有沒有發揮作用亦未可知。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