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華佗的“麻沸散”失傳後,古人要動外科手術怎麼辦?

華佗的“麻沸散”失傳後,古人要動外科手術怎麼辦?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華佗的“麻沸散”失傳後,古人要動外科手術怎麼辦?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一:華佗遇難,古人動手術咋辦?

在常見殺伐果決的三國曆史上,神醫華佗的遇害,卻是叫多少後人唏噓的痛事。

這位奔波於三國戰火間的一代名醫,憑一手登峯造極的醫術,專攻各色疑難雜症,上演了各種“治療奇蹟”。卻在救命無數之後,偏偏觸了三國梟雄曹操的黴頭,最終悲情死於獄中。他一筆一筆記載了一生,凝結他輝煌醫學成就的筆記,也被華佗憤然燒燬。淒涼一幕,堪稱中國古代醫學史上,令人痛心疾首的損失。

華佗的“麻沸散”失傳後,古人要動外科手術怎麼辦?

這其中尤其叫人痛得錐心的,就是華佗行醫生涯裏的偉大發明“麻沸散”,也隨着這一把火徹底失傳。缺乏現代麻醉技術的古代,外科手術對於醫生與病人,往往意味着劇痛一般的煎熬。

但華佗這神奇亮相的“麻沸散”,卻輕鬆破解這難題。只要給病人服用下去,以《後漢書》的形容說,就是“醉無知覺”,然後就可以成功舉刀,完成高難度的腹腔手術。但就是這款古代外科手術的“麻醉藥”,卻也隨着一把熊熊大火,就此無情失傳。

這個慘痛損失,也叫多少後人深深擔心:是不是“麻沸散”失傳後,中國古代的外科手術,又回到“咬牙忍痛”的煎熬裏了?或者說:華佗遇難,麻沸散失傳後,中國古人要動手術,還能用上“手術麻藥”嗎?

想要弄清這個“想想就痛”的問題,就要先說一個事實:研發“麻醉藥”這條道路,放在中國古代醫學史上,神醫華佗,並非一個人在戰鬥。

二:歷史悠久的“麻醉藥”

其實,早在華佗爲研發“麻沸散”燒腦前,中國曆代的醫生們,早已爲此鑽研了很久。

以《列子·湯問》的記載,戰國年間時,名醫扁鵲就曾以“毒酒”作麻醉藥,成功將兩個病人麻暈,完成了一場精彩的腹腔手術。

發展到兩漢年間時,麻醉藥的應用也越發普遍。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裏,就有麻醉藥的詳細用法:“入溫酒一杯中而飲之,至不痛爲止。”這裏用作“麻醉藥”的“溫酒”,是以酒與烏頭製成。當然,鎮痛麻醉的效果,這時還比較有限。

比起這有限效果來,漢末三國年間,華佗的麻沸散,卻堪稱是大飛躍:融於酒裏服用的“麻沸散”,可以使病人陷入“醉無知覺”的狀態,幾乎是在毫無知覺裏,熬過力度極大的痛苦手術。

這循着前人足跡取得的突破,雖然因爲一場冤案而湮沒。但研發麻醉藥物的努力,接下來的中國曆代名醫們,也從不曾放棄。

在三國之後的兩晉至隋唐年間,各種效果的“麻醉藥物”,在醫療典籍裏就層出不窮。晉朝人葛洪就以“鬧羊花”和“草烏”製出麻醉藥。唐朝名醫孫思邈的麻醉藥,則是以“茉莉花根”爲材料。這類藥物當時雖然應用多,但麻醉效果還是有限,好似一直在彎路上“打轉”,直到宋代名醫竇材的《扁鵲心書》裏,才終於找到了突破成果:睡聖散!

比起前面各種藥材的麻醉藥來,“睡聖散”強在哪裏?

首先就是藥材,它以曼陀羅花和大麻爲材料,藥效十分強勁。

《扁鵲心書》裏記載的用藥場面,也是遠超隋唐前輩們:“人難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不知痛”。這針扎火烤都叫不醒的場面,參考《後漢書》裏“麻沸散”的藥效,堪稱直追華佗傳奇。

而這款“睡聖散”的問世,更像一把鑰匙,給宋朝以後的古代名醫們,打開一條“追趕華佗傳奇”的路。

三:薪火相傳的古代外科

“睡聖散”的意義有多大?

首先一條,就是令後來的名醫們,找到了製作麻醉藥的關鍵藥材:曼陀羅花。

自宋朝以後,元明年間的“草烏散”等麻醉藥物,都是以曼陀羅花爲材料。更飛躍的是用藥配藥理念。“睡聖散”的使用,不再如之前的“溫酒”一樣簡單粗暴,相反要嚴格遵循用法劑量。

元朝名醫危亦林的《世醫得效方》裏,就對有強大麻醉效果的曼陀羅花,做了“數字化管理”:

患者的年齡健康狀況傷情不同,使用曼陀羅花也就有不同的劑量。使用後病人的反應不同,也需要根據現場情況調整藥量。同樣以這部寶典記載,元代治療骨科和瘡毒疾病時,麻醉藥的使用,已經很普遍。

待到明初年間,明朝藩王朱橚的《普濟方》問世後,集結了宋元各種麻醉藥優點的“草烏散”,成了明初起常見的麻醉藥。

以這種麻醉藥的效果,病人在接受剪骨等手術時,都可以成功實現全身麻醉。對不同的手術科目,《普濟方》裏都有“草烏散”用藥時嚴格的藥量規定。這時的麻醉藥,已經十分安全。

比起這成熟的全身麻醉技術,從明代起,中國古代的“局部麻醉”技術,也是突飛猛進。

明代醫生王肯堂,就以酒混合麻醉藥物,成功完成了局部麻醉。清代的名醫吳謙與顧世澄,更把“局部麻醉”的技術精進一步,顧世澄曾以利刀與繡花針,輔以不同配料劑量的麻醉藥,完成對患者的缺脣修補手術。

吳謙的《醫宗金鑑》裏,更大量記載了以局部麻醉的方式,成功完成的各類外科手術。

明清時代,這類低調的突破,不但遠遠超過了昔日華佗的傳奇,也是古代史上,了不起的醫學突破。

這突破的背後,卻是一代代名醫們,幾乎用生命在踐行的心血:麻醉藥的研發不同於其他,每一種可以用來參考的藥物,都有相當大的風險性。

這不止需要漫長的耐心與精細的鑽研,更有以身殉道的決心。比如《本草綱目》裏,就留下了李時珍鑽研麻醉藥時,那句看似輕描淡寫的記載:“曼陀羅花,火麻花等爲末,熱酒調服三錢,少頃昏昏如醉”。每一步看似簡單的收穫,都是用生命在嘗試。

華佗麻沸散的傳奇,留下的不止一聲嘆息,更是中國醫學先賢們,上下求索的倔強身影!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