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湘軍打仗有多厲害?曾國藩將一個細節做到了極致

湘軍打仗有多厲害?曾國藩將一個細節做到了極致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金田起義之後,太平天國聲勢日隆,而由於清朝承平日久,腐朽落後,八旗軍和綠營都不堪重用,屢戰屢敗。鑑於江忠源等人的經驗,清政府決定鼓勵地方辦團練以保境安民,一天之內任命四十三名在籍官員爲欽辦團練大臣。然而大浪淘沙下來,只有曾國藩和他的湘軍取得了成功,其中成功的原因,長期以來都是學者的研究的重點。

湘軍打仗有多厲害?曾國藩將一個細節做到了極致

湘軍能取得最終勝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個細節是不可忽視也爲後人津津樂道的,那就是曾國藩提出的:“扎硬寨,打呆仗”的思想。

後半句有時候又稱爲打死仗,不管是打呆仗還是打死仗,這都很好理解,然而“扎硬寨”是什麼意思呢?

原來,文人出身的曾國藩,在帶兵之初,因爲經驗缺乏,曾經被太平軍多次偷襲,吃足了苦頭。嶽州之敗就是一個例子。後來,他總結經驗,思考不足,又通過高人指點,並結合自己的個性,提出行軍打仗安營時必須“扎硬寨”。

所謂“紮營寨”,就是部隊每到一處住宿時,不管是颳風、下雨還是冰雪,都必須挖掘戰壕。這個戰壕怎麼挖?曾國藩曾經是這樣要求的:

築牆須八尺高,三尺厚;壕溝須八尺寬,六尺深;牆內有內濠一道,牆外有外濠二道或三道;壕內須密釘竹籤。

曾國藩對於這個做法極爲看重,他不僅率先垂範,身體力行不打折扣的執行,即使他後來坐鎮指揮,很少親臨前線,但每次湘軍將士出戰,他都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囑此事,視爲湘軍的法寶。

這個方法弊端是很明顯的,首先,它耽誤了行軍的速度,安營時,部隊要挖溝挖壕壘牆,拔營時又需要將竹籤等一一帶走,非常耽誤時間。其次,它讓部隊減少了訓練和休息時間,更多的時候,湘軍就像一支工兵部隊,走到哪裏修到哪裏。再次,這個方法嚴格執行下來,必然會導致延誤戰機,左宗棠就說過曾國藩用兵“每苦鈍滯”,貽誤戰機。

但是曾國藩就不以爲然,堅持要用這個方法,而且憑藉它一支打到天京城下,剿滅了太平天國運動。因爲這個方法的優點實在是太大了。

湘軍打仗有多厲害?曾國藩將一個細節做到了極致 第2張

第一,它防備了偷襲,讓湘軍永遠處於不敗之地。自從採用了“扎硬寨”的方法,李秀成多次要偷襲湘軍都無功而返。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更是將此法發揮到極致,攻城時也採用,以致於獲得了“曾鐵桶”的外號。

曾國荃攻打安慶、天京時將這個戰法發揮到了極致。他甚至一圈又一圈的修築高牆和深溝,雨花臺一戰,曾國荃僅帶着兩萬人的“吉字營”湘軍面對李秀成帶着的幾十萬人大戰了四十六天都立於不敗,全靠這個方法。

第二,這也讓湘軍減少了傷亡損失。曾國藩深知,朝廷沒有授予他無限制的權力,他只能從湖湘招募士兵,而兵源是最可寶貴的資源,他沒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將士,不可能用人命去堆積勝利。

因此湘軍採用這個陣法,守城中能讓太平軍無計可施,攻城時,每到一個地方,先不急着和太平軍打,還是扎硬寨,而且是一圈又一圈的扎,知道對方援兵打不進,突圍衝不出,在城中彈盡糧絕才攻擊。所以在湘軍歷史上,陣亡三千人的戰鬥很少,僅僅在武昌出現過。

曾國藩立下不世之功,可是後人彷彿數不出他的經典戰役,他彷彿就是在不斷的圍城挖壕之中,又笨又慢的贏得了一仗又一仗。

湘軍打仗有多厲害?曾國藩將一個細節做到了極致 第3張

別人說他不善奇謀,他就不不指望自己能有什麼奇謀,更不認爲自己善於帶兵,他在意的是自己先不輸,這樣每一次贏一點,積小勝而大勝,直至完勝。他如同最高明的拳師,每一招都是大巧不工,從不投機取巧。

同樣,也就是這個方法,培養了湘軍獨特的氣質。那就是老老實實,從不投機取巧,不麻痹大意。他們知道,勝利不是靠一兩個雕蟲小技能獲得的,而是憑藉紮實的基本功,靠着吃得苦霸得蠻的倔強作風而取得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