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如何看待古代的分餐制和現代的分餐現象?

如何看待古代的分餐制和現代的分餐現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商周時期開始,古代的貴族一直採取分餐制,以此區分地位的尊卑。

普通的老百姓“庶民”是不具備分餐資格的。

漢朝時期出版的《易林》記載:

“二人同室,兄弟合食,和樂相好,各得所欲。”

也就是說,古代的分餐制只限於貴族階層。

《禮記》記載:“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這裏的“豆”指的是一種盛裝食物的容器。

這段話的大意是:天子的食物爲二十六道菜,公爵官員爲十六道,諸侯十二道,上大夫八道,下大夫僅有六道菜。

古代時,只有天子及貴族纔有資格“憑俎案而食”、“擊鐘列鼎而食”,其他人吃飯沒有桌子(几案)的,都是席地而坐。

盛裝食物的餐具就放在鋪墊上,稱爲“筵”,筵上設席。

《周禮》記載:“設席之法,先設者皆言筵,後加者爲席。”

如何看待古代的分餐制和現代的分餐現象?

劉松年《十八學士圖》

近年來,考古人員在發掘山西襄汾陶寺龍山文化遺址時,出土了“案、俎、幾”等貴族使用的餐桌。

其中的一隻“案”爲長方形,長約一米,寬三十釐米,高爲十五釐米,出土的時候,木案上擺放着酒具。

略小於木案的“木俎”,上面擺放着豬排骨、豬蹄等食物,用來祭祀祖先。

古代的分餐制度突出地位的不同,但也有一些貴族爲了表現自己禮賢下士,採取規格相同的食物分餐。

《史記》記載:“孟嘗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飯不等,輟食辭去。孟嘗君起,自持其飯比之。客慚,自剄。士以此多歸孟嘗君。”

有一次,孟嘗君和門客吃夜宵,因爲有人遮擋了燭光,一位門客認爲孟嘗君的食物和自己的不同,於是丟下餐具打算離開。

孟嘗君發現後,起身端來飯菜和這位門客比較。

門客發現食物是一樣的,大爲慚愧,於是橫劍自刎。

此後,投奔孟嘗君的門客越來越多了。

如何看待古代的分餐制和現代的分餐現象? 第2張

南唐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描繪了南唐貴族在幾、案上分餐而食的場景。

那一時期,已經出現了椅子。

隨着“胡牀”、“胡桌”陸續傳入中原地區,受胡人的風俗影響,貴族也開始出現了合餐。

還有一種說法。

宋朝時期,科舉士大夫取代了傳統的門閥士大夫,民間的合餐飲食方式逐漸取代了繁文縟節的分餐制度。

如何看待古代的分餐制和現代的分餐現象? 第3張

宋徽宗趙佶《十八學士圖》

宋徽宗趙佶創作的《十八學士圖》中,描繪了貴族在方桌上合餐的場景,說明至少在北宋時期,貴族階層已經出現了合餐制。

而現在,很多場合又逐漸出現了“分餐”現象,這其中的原因就涉及到衛生、禮儀、身份象徵等等,也無可厚非。

只是有一點,有的家庭日常吃飯居然也要分餐。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