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文化名家 > 富春山居圖是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那麼它的作者究竟是誰?

富春山居圖是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那麼它的作者究竟是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於1350年創作的紙本水墨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黃公望爲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以浙江富春江爲背景,畫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佈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溼並用,極富於變化。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富春山居圖是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那麼它的作者究竟是誰?

黃公望 ,元代畫家。自稱浙東平陽人。陶宗儀《輟耕錄》稱其“本姓陸”,出繼溫州平陽黃氏爲義子,因改姓黃,名公望,字子久,號一峯、大癡道人等。

黃公望曾任中臺察院掾吏,一度入獄;後入全真教,往來杭州、松江等地賣卜;晚年住杭州筲箕泉,元順帝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二十五日逝世,享年八十六歲。

黃公望工書法,通音律,善詩詞散曲。尤擅畫山水,曾得趙孟頫指授,宗法董源、巨然、荊浩、關仝、李成等。水墨、淺絳俱作,以草籀奇字法入畫,氣勢雄秀,筆簡神完,自成一家,得“峯巒渾厚,草木華滋”之評。名列“元四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之首。傳世畫作有《富春山居圖》《水閣清幽圖》《天池石壁圖》《九峯雪霽圖》《富春大嶺圖》等。著有畫論《寫山水訣》。

延祐五年(1318年)至至順元年(1330年),黃公望五十至六十二歲期間,多活動於松江、蘇州、常熟一帶。由於長期浪跡山川,他開始對江河山川發生了興趣。爲了領略山川的情韻,他居常熟虞山時,經常觀察虞山的朝暮變幻的奇麗景色,得之於心,運之於筆。他的一些山水畫素材,就來自於這些山林勝處。他居松江時,觀察山水更是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有時終日在山中靜坐,廢寢忘食。

至元四年(1338年),黃公望結廬隱居於杭州筲箕泉,行蹤不定,虞山、蘇州、無錫、荊溪、吳興、松江等地是他時常往返的地方。後其子黃德宏尋至筲箕泉,於是歸富春。

富春山居圖是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那麼它的作者究竟是誰? 第2張

至正七年(1347年),黃公望定居於富春江。當時,他身上總是帶着皮囊,內置畫具,每見山中勝景,必取具展紙,摹寫下來。黃公望一生結交許多禪師,其中無用禪師就是他最要好的朋友,兩人經常一起結伴出遊,有一次,從松江回到富春山居,無用禪師希望黃公望能爲自己創作一幅長卷,黃公望答應用三年的時間,繪製一部歷史鉅作《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從開始創繪《富春山居圖》畫稿,歷經數年,時斷時續,直到至正十年(1350年)他爲此圖作題時,尚未最後竣稿。此圖是黃公望水墨山水畫中的傑作,是中國最早的一部禪宗山水畫,它的知名度與《清明上河圖》齊名,一直備受世人關注。後來被燒成兩段,前半卷被另行裝裱,定名爲《剩山圖》,後半卷稱《無用師卷》,以無用禪師的名字而命名。《無用師卷》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剩山圖》現藏於浙江博物館。

在繪畫風格上,黃公望崇尚自然,講求寫意。他注重師法造化,常常深入自然,細心觀察自然界在風、霧、雨、雪、空氣和陽光下的變化,捕捉四季不同的景色,探究深山幽壑古木泉流的靈性。他重視對景寫生,強調對實際景物的觀察以及生活中的真實感受,故其所畫的山水有着很強的生機和活力。

他常年居住在虞山富春山一帶,常攜帶紙筆描繪虞山、三泖、九峯、富春江等地的自然勝景。他隨身攜帶紙筆,見到使他激動的景色即刻摹寫下來。由於他的創作是來自於他對自然景物的切身感受,將淡泊寧和的情感與山水的氣韻合一,因此達到了自然渾成的至美境域。他的畫筆墨簡遠逸邁,風格蒼勁高曠,氣勢雄秀。他創淺絳山水,畫風雄秀、簡逸、明快,對明清山水畫影響甚大。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