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文化名家 > 唐代詩人李白簡介:詩仙李白生平經歷了哪些歷史事件?

唐代詩人李白簡介:詩仙李白生平經歷了哪些歷史事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詩仙李白有着怎樣傳奇的一生呢?詩仙李白生平經歷了哪些事件?李白是怎樣的一位詩人,歷史評價怎麼樣?李白是怎麼死的? 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與杜甫並稱爲“李杜”,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越女詞》、《早發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爲崇高的地位。

唐代詩人李白簡介:詩仙李白生平經歷了哪些歷史事件?

李白生平經歷介紹: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爲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爲昌明)爲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爲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爲任城尉。

神龍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則天去世。李白五歲。發矇讀書始於是年。《上安州裴長史書》雲:“五歲誦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幹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是年岑參生。

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讀書。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獵,正好李白也在西遊,乘機獻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他的《大獵賦》希圖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聖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幅員遼闊,境況與前代大不相同,誇耀本朝遠勝漢朝,並在結尾處宣講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當時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進長安後結識了衛尉張卿,並通過他向玉真公主獻了詩,最後兩句說“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還在送衛尉張卿的詩中陳述自己景況很苦,希望引薦,願爲朝廷效勞。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統治階級的上層。李白這次在長安還結識了賀知章。李白去紫極宮,在那裏遇見了賀知章,立刻上前拜見,並呈上袖中的詩本。賀知章頗爲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

李白瑰麗的詩歌和瀟灑出塵的風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竟說:“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間?”賀知章稱他爲謫仙。三年後,李白髮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嘆,離開長安。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牀賜食於前,親手調羹”。

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爲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後世,以盛況向後人誇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豔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生了嫉恨之心。

天寶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歲。詔翰林院。初春,玄宗於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宮中行樂詞》,賜宮錦袍。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對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人仙”之遊,玄宗呼之不朝。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於玄宗,玄宗疏之。

唐代詩人李白簡介:詩仙李白生平經歷了哪些歷史事件? 第2張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避居廬山,胸中始終存在着退隱與濟世兩種矛盾的思想。恰在此時,永王李璘出師東巡,李白應邀入幕。他認爲天下亂局已定,此時大唐的情形十分類似於東晉永嘉南渡,正是割據江南的大好時機。因此力勸永王直取會稽,並在永王發動叛亂之後寫下《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中有“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爲君談笑淨胡沙“,“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等語,自比謝安,慫恿李璘割據稱帝意圖昭然。

永王不久即敗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潯陽獄。這時崔渙宣慰江南,收羅人才。李白上詩求救,夫人宗氏也爲他啼泣求援。將吳兵三千軍駐紮在潯陽的宋若思,把李白從監牢中解救出來,並讓他參加了幕府。至德元年(756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五月,郭子儀、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復河北十餘郡。六月,安祿山率部攻破漁關,生擒哥舒翰。李白五十六歲。歲初,與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難。春在當塗。

旋聞洛陽失陷,中原橫潰,乃自當塗返宣城,避難會稽(今浙江紹興市)。至漂陽(今江蘇省灤陽縣),與張旭相遇。夏至越中。聞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大勝,又返金陵。秋,聞玄宗奔蜀,遂沿長江西上,入廬山屏風疊隱居,永王數次下達聘書,幾經猶豫,終於決定下山入其幕府,李白成爲宋若思的幕僚,爲宋寫過一些文表,並跟隨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視,並以宋的名義再次向朝廷推薦,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是最終反被長流夜郎(今貴州桐梓)。

至德二年(757年),李白五十七歲。正月,在永王軍營,作組詩《永王東巡歌》。永王兵敗丹陽,李白自丹陽南逃。旋被搏入尋陽獄中。妻宗氏爲救其四處奔走。江南宣慰使崔渙與御史中承相宋若思極力救之,乃獲釋。宋若思闢白爲軍幕參謀,以掌軍中文書事務。並隨宋若思一同至武昌(今湖北省鄂城縣)。九月,病臥宿松(今安徽省宿松縣)。曾兩次贈詩宰相張鎬求救。終以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長流夜郎。是年杜甫四十六歲,四月,從賊營逃出,謁肅宗於風翔,授右拾遺。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反。五月,肅宗罷張鎬宰相,出爲荊州大都督長史。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今河北省南部)。李白五十八歲。李白自尋陽出發,開始長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春末夏初。途經西塞驛(今武昌縣東),至江夏,訪李邕故居,登黃鶴樓,眺望鸚鵡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峽。是年杜甫四十七歲,爲華州司功參軍。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宣佈大赦,規定死者從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經過長期的輾轉流離,終於獲得了自由。他隨即順着長江疾駛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發白帝城》最能反映他當時的心情。到了江夏,由於老友良宰正在當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陣。乾元二年,李白應友人之邀,再次與被謫貶的賈至泛舟賞月於洞庭之上,發思古之幽情,賦詩抒懷。不久,又回到宣城、會稽舊遊之地。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他往來於兩地之間,仍然依人爲生。

李白是怎麼死的?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鎮江。在鎮江,他的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上元三年(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二歲。關於李白之死,歷來衆說紛紜,莫衷一是。總體可以概括爲三種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

唐代詩人李白簡介:詩仙李白生平經歷了哪些歷史事件? 第3張

第一種死法見諸《舊唐書》,說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第二種死法亦見諸其他正史或專家學者的考證之說。說當李光弼東鎮臨淮時,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聞訊前往請纓殺敵,希望在垂暮之年,爲挽救國家危亡盡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於當塗縣令、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李陽冰處。

而第三種死法則多見諸民間傳說,極富浪漫色彩,說李白在當塗的江上飲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與詩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種死法,都因參與永王李璘謀反作亂有着直接的關係。因爲李白流放夜郎(即今貴州一帶),遇赦得還後不久,就結束了他傳奇而坎坷的一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李白歷史評價怎麼樣?

杜甫:“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杜甫:“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春日憶李白》)辛棄疾:“當年宮殿賦昭陽,豈信人間過夜郎。明月入江依舊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尋飯顆山頭伴,卻趁汨羅江上狂。定要騎鯨歸汗漫,故來濯足戲滄浪。”(《憶李白》)杜甫:“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歌》)

賀知章:“謫仙”(《本事詩》)。魏顥:“白與古人爭長,三字九言,鬼出神入。”許多文人都對李白有着很高的評價。蘇軾:“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然魏、晉以來,高風絕塵亦少衰矣。”(《書黃子思詩集後》)韓愈:“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爲“三絕”。

白居易:“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楊升庵:李太白爲古今詩聖。(《周受庵詩選序》)嚴羽:李、杜二公,正不當優劣。太白有一二妙處,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處,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爲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爲子美之沉鬱。太白《夢遊天姥吟》《遠別離》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車行》《垂老別》等,太白不能作。論詩以李、杜爲準,挾天子以令諸侯也。少陵詩法如孫吳。太白詩法如李廣。(《滄浪詩話》)

王世貞:五七言絕句,李青蓮、王龍標最稱擅場,爲有唐絕唱。少陵雖工力悉敵,風韻殊不逮也。(《藝苑卮言》)傅若金:太白天才放逸,故其詩自爲一體。子美學優才贍,故其詩兼備衆體,而植綱常系風化爲多,三百篇以後之詩,子美其集大成也。(《清江集》)

高棅:太白天仙之詞,語多率然而成者,故樂府歌詞鹹善。或謂其始以《蜀道難》一篇見賞於知音,爲明主所愛重,此豈淺材者徼倖際其時而馳騁哉!不然也。白之所蘊,非止是。今觀其《遠別離》、《長相思》、《烏棲曲》、《鳴皋歌》、《梁園吟》、《天姥吟》、《廬山謠》等作,長篇短韻,驅駕氣勢,殆與南山秋氣並高可也。雖少陵猶有讓焉,餘子瑣瑣矣。(《唐詩品彙》)

呂居仁:“唐自李、杜之出,昆耀一世,後之言詩者,皆莫能及。”(《江西宗派圖序》黃錦祥對李白杜甫同讚道:“執唐詩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余光中:“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