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李四光生平都經歷了哪些事情 地質學家李四光簡介

李四光生平都經歷了哪些事情 地質學家李四光簡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爲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勳,2009年當選爲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李四光生平都經歷了哪些事情 地質學家李四光簡介

李四光1910年7月畢業於日本大阪高等工業學校;1911年,出任湖北軍政府實業部長;1928年1月,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1948年,當選爲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5月,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951年4月,當選爲世界科學工作者協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1952年9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1955年,被選聘爲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8年9月,任中國科協主席;1969年4月,被選爲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970年8月,任國務院科教組組長。

李四光創立了地質力學,併爲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早年對蜓科化石及其地層分層意義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邊緣學科“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概念,建立了“構造體系”的概念,創建了地質力學學派;提出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有廣闊找油遠景的認識,開創了活動構造研究與地應力觀測相結合的預報地震途徑。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於湖北省黃州府黃岡縣回龍鎮下張家灣村(今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的一個貧寒人家,取名“李仲揆”。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自幼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李仲揆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並改名爲李四光。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5月,李四光官費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宏文學院普通科學習;同年12月,李四光結識了當時在東京法政大學學習的近代民主革命家宋教仁,經宋教仁介紹又認識在東京京西大學學習工藝化學的馬君武。此時,他接受了更多的民主革命思想,開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並毅然將盤在頭上的長辮子剪掉,表明自己站在革命的一邊。

李四光生平都經歷了哪些事情 地質學家李四光簡介 第2張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初,李四光學習任務雖很重,但他仍經常出入留學生會館,赴集會,聽演講,決定追隨孫中山先生。他還積極投身革命政黨的組建活動,7月30日,他參加了在東京赤阪區鬆町三番黑龍會會所召開的中國同盟會籌備會。會後由孫中山主盟,宣誓加入同盟會。其中,李四光的自書誓詞爲:聯盟人湖北省黃州府黃岡縣李四光,當天發誓: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渝此,任衆處罰。天運乙巳年七月三十日中國同盟會會員李四光。李四光是同盟會第一批會員中年齡最小者,8月20日,在日本東京赤阪區鬆町內田良平先生的宅邸,李四光參加了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入大阪高等工業學校船用機關科,學習造船機械,宣統二年(1910年)畢業。因其在日本受了帶有漢民族主義的反滿革命思想的影響,成爲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中年齡最小的會員,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爲己任。並獲孫中山讚譽,送其八個字:“努力向學,蔚爲國用。”

嶄露頭角

1911年(清宣統三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清朝帝制政府,李四光出任湖北軍政府實業部長;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該省實業部改爲實業司,仍任司長。不久,袁世凱篡奪了革命果實,李四光憤然辭去了實業司司長職務。

1913年(中華民國二年),遠渡重洋,去英國留學,考入英國伯明翰大學,先學採礦,後改學地質,1919年畢業,被授予碩士學位。

李四光生平都經歷了哪些事情 地質學家李四光簡介 第3張

1920年(中華民國九年),接受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的聘書回國,在北京大學地質系任教授、系主任,同時還擔任過北京大學評議會的評議員和理學院的庶務主任。

1922年(中華民國十一年),李四光同章鴻釗、丁文江、翁文灝等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地質學會,他被選爲第一屆的副會長,嗣後還擔任了較長時期的會長、理事長。

1928年以後,李四光長期擔任前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同年8月,國民政府決定組建國立武漢大學,國民政府大學院(教育部)院長蔡元培任命李四光爲武漢大學建設籌備委員會委員長;同年11月,該委員會決議,以武昌城外東湖附近珞珈山一帶爲新校舍地址(武漢大學內還有李四光選址的雕像)。

1929年(中華民國十八年)10月,新校舍落成,他與蔡元培等參加武漢大學新校舍落成及開學典禮,實現了他久想在有山有水的地方,辦一所現代化大學的願望。

1931年(中華民國二十年),以《中國北部之科》被英國伯明翰大學授予自然科學博士學位。

1932年(中華民國二十一年),任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代理校長。

1934年到1936年期間,先後在英國倫敦、劍橋、伯明翰等八所大學講授《中國地質學》,受到英國學術界的歡迎讚譽。

1937年(中華民國二十六年),任中央大學理學院地質系名譽教授;同年11月,率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遷廣西桂林。

李四光生平都經歷了哪些事情 地質學家李四光簡介 第4張

1944年(中華民國三十三年),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經貴陽遷往重慶。

1944至1946年,任重慶大學教授,並在重慶大學開設全國第一個石油專業。

1948年(中華民國三十七年),當選爲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2月初,李四光和他的夫人許淑彬一同從上海啓程赴英國倫敦出席第十八屆國際地質大會,同年接受挪威奧斯陸大學授予的哲學博士學位。

1949年初,其數次給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的許傑等人寫信,支持他們堅守南京,反對搬遷廣州;同年4月初,以郭沫若爲團長的中國代表團赴布拉格出席世界維護和平大會。出國前,郭沫若根據周恩來的指示,給李四光帶了一封信,請他早日回國。可惜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從英國到遠東的客輪船票要提前一年預訂,歸期只得拖延。

艱難回國

1949年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即,李四光被邀請擔任政協委員,然而做好回國準備時卻被倫敦的朋友(凌叔華、陳源夫婦)告知,國民黨政府駐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其公開發表聲明拒絕接受政協委員職務,否則將被扣留。李四光當機立斷,隻身離開倫敦來到法國。兩星期之後,夫婦二人在巴塞爾買了從意大利開往香港的船票,於1949年12月啓程祕密回國,直到1950年5月6日,李四光終於到了北京。

1950年5月,出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員會主任、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主席。

1951年4月,當選爲世界科學工作者協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同年8月,中國長春地質專科學校、山東大學地質礦產學系、東北工學院地質學系和物理學系合併爲東北地質學院(後名長春地質學院,現爲吉林大學地學部),李四光擔任首任院長。

1952年,李四光再次應邀回到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工作;同年9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

1955年,被選聘爲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後改稱院士)。

1956年2月,成立地質力學研究室,兼室主任;1958年,室改成所,兼任所長。

1958年6月,被蘇聯科學院授予外籍院士;同年8月,任中國科學院原子能委員會主任;同年9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同年12月,經何長工、張勁夫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李四光生平都經歷了哪些事情 地質學家李四光簡介 第5張

20世紀60年代以後,李四光因過度勞累身體越來越差,還是以巨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預測、預報以及地熱的利用等工作中去。

1969年4月,被選爲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970年8月,任國務院科教組組長。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