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文化名家 > 楊度:清末民初第一奇人

楊度:清末民初第一奇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民衆中,人人皆知“中華民族”一詞,但是這一詞彙的由來呢?

“‘中華’之名詞,不僅非一地域之國名,亦且非一血統之種名,乃爲一文化族名……以此類推,華之所以爲華,以文化言,不以血統言,可決知也。故欲知‘中華民族’爲何等民族,則於其民族命名之頃,而已含定義於其中。”

“中華民族”一詞一問世,立刻得到知識界精英們的廣泛認可。

它很快流傳開,成爲一個民族通向世界的響噹噹的身份證。——這應該是作者楊度沒有想到的。

楊度:清末民初第一奇人

楊度生於湖南湘潭,本名楊承瓚,字皙子,祖上是世代務農的鄉紳之家。

太平天國運動時,楊度之祖父入湘軍,官至正四品的都司;楊父曾入曾國荃營中效力。

楊度九歲時,父親病故,他被伯父楊瑞生收養。回籍後,以“才男”之名,被本省碩儒王闓運收爲弟子。

王闓運,人稱“湘綺老人”,素抱帝王之學。楊度師承這位國學大師,自幼立下大志,隨時準備成爲一代帝王之師。

“庚子之亂”後,慈禧太后意識到興辦新政的重要性,隨下令派人與湘綺老人商討派遣少年留學生之事宜。

楊度不顧恩師的反對,毅然自費赴日,成爲黃興等人的同窗。

那一年,楊度二十七歲。

楊度:清末民初第一奇人 第2張

留學日本第二年,清政府痛感人才匱乏,接受新派人士的提議,下詔舉行“經濟特科”。

湖南才子楊度經人推薦,在紫禁城參加了殿試。發榜下來,楊度的成績在一百八十六位“拔尖人才”中,名列一等第二名,僅次於廣東人樑士詒。

不幸的是:慈禧太后召見軍機大臣時,聽說殿試的人員中,多有“新黨”混入,隨下令通緝。楊度被老鄉出賣,只好潛逃出京。

再到日本時,他因被通緝而名聲大震。他寫的《湖南少年歌》,一時間打動了無數仁人志士。

其中“若道中華國果亡,除是湖南人盡死”一句,更是激勵了包括毛澤東在內的多少湘籍熱血青年的心!

楊度創作的另一首詩歌《黃河》,由沈心工譜曲,成爲清末各學堂必唱的一首愛國歌曲。

“長城外,河套邊,

黃沙白草無人煙。

飲酒烏梁海,策馬烏拉山,誓不戰勝終不還。

君作鐃吹,觀我凱旋。”

楊度:清末民初第一奇人 第3張

20世紀末,中國音樂界評選“二十世紀經典歌曲”,它因其意義深遠,排名第一,列李叔同《送別》之前。

此時的楊度,能寫一流歌詞,更有一流政見。

1905年,奉旨出洋考察的兩位大臣找到楊度,請他撰寫東西洋各國憲政情況的文章。楊度此番受託,不啻是另一次展示思想鋒芒與非凡文采的“殿試”。

他的《中國憲政大綱應吸收東西各國之所長》和《實行憲政程序》兩篇重要文件,獲得朝廷首肯,成爲清廷立憲的藍本。

不久,他便以“精通憲法,才堪大用”被張之洞和袁世凱聯名保薦,官職四品京堂候補,入憲政編查館行走。

楊度終得“金榜題名”,成爲清國憲政第一人。連當時名滿天下的梁啓超也背地裏贊他爲“國士”。

楊度:清末民初第一奇人 第4張

何謂國士?

“國士乃見解超前,韜略過人的時代先驅,他首先是思想家和政治家,其次纔是文學家或別的什麼家。國士的‘證書’是靠當時的輿論和歷史兩位‘評委’共同頒發的。”

入仕後,楊度一直感念袁世凱的知遇之恩。

一年後,光緒與慈禧相繼過世,袁世凱被新政載灃懷疑與“戊戌變法”的告密有關,被判了個“開缺回籍養痾”。

袁世凱帶着家眷僕人,慘淡返鄉。衆門生及軍界故舊皆避嫌不來送行。但有兩位內閣高官不避人嫌,趕到月臺話別。其中之一就是楊度。

之後,他在敏感時期,仍親去老袁的洹上村探望。恰遇朝廷派人準備重新啓用袁世凱。楊度力勸老袁不要應命,應觀事態發展。

這一招果然靈驗。老袁稱病“不肯授命”,朝廷只好把前線指揮權全部交於老袁,後又授其內閣總理大臣之職。

楊度:清末民初第一奇人 第5張

袁世凱重組內閣時,楊度一躍成學部副大臣,即新政前的各部侍郎,正二品的高官。

辛亥年(1911年)12月9日,袁世凱接受南方獨立各省代行大元帥黃興的建議,全力促成了清廷遜位,作爲條件,他如願當上民國大總統。

“帝王學”傳人楊度明白:晚清時期,他要輔佐的人,只能是袁世凱。

民國四年(1915年),被七嘴八舌的議會政治弄得鬱悶不堪的袁世凱,動了變更國體的邪念。

是年七月,長子袁克定宴請梁啓超,楊度作陪。席間,小袁談了共和體制的缺點,表露出更改國體之意。樑當場反對,楊度卻一下子摸準了袁氏父子的脈。

8月,大總統的洋策士古德諾寫了一篇《共和與君主論》,明白下了結論:中國如用君主制,較共和制爲宜。

暗中籌劃的楊度知道機會來了。他前往中南海覲見大總統,請示建立一專門“研究國體問題”的機構。

在老袁的默許下,楊度與幾位有影響人士,成立“籌安會事務所”;自任理事長,將早已寫好多日的《君憲救國論》拋了出來。

楊度:清末民初第一奇人 第6張

“多數人民不知共和爲何物,亦不知所謂法律以及自由、平等諸說爲何義。”

楊度認爲:正是由於國民的政治素養太低,纔有了目前的混亂政局。欲強國富民,唯一的途徑是走“君憲”制。

楊度的雄文,撓到老袁的最癢處。

他親賜“曠代逸才”的匾額給楊度,等於給各地官吏指出了前進的方向。各地的反對之聲因袁的明確表態,迅速變向。

很快,京城大街上就出現衆多請求變更國體的請願團。許多請願團中,甚至出現“車伕請願團”、“乞丐請願團”。

各民意代表,只需在“君主立憲”的票上寫“贊成”,或“反對”,投入箱中,就可領幾百元的車馬費。——這一鬧劇,以各省代表人數“全票”通過,贊成君主立憲。

然而,如此倒退行徑,必然遭到全國一片反對聲。

隨着雲南護國軍的討伐聲越來越近,北洋軍舊部也加入反叛行動,再加上東交民巷(各國外交部所在地)拒絕承認新帝國,老袁內外交困,只得匆匆宣佈取消帝制。

袁世凱創立的“中華帝國”只存活了八十三天。6月6日,袁世凱在一片詛咒生中命喪黃泉。

據袁氏第七子回憶:父親臨死時,曾大呼“上當”;還有傳言,說老袁嚥氣前,恨恨地說了句“楊度誤我。”

楊度:清末民初第一奇人 第7張

袁世凱過世第二天,楊度前往中南海弔唁,留下那副令人擊節的輓聯:

共和誤民國,民國誤共和?百世而後,再平是獄;

君憲負明公,明公負君憲,九泉之下,三復斯言。

黎元洪主政後,籌安會六君子,成爲過街老鼠。楊度被迫竄至天津租界避禍。

楊度:清末民初第一奇人 第8張

至此後,他遠離政壇,潛研佛經與書法。後來,孫中山與北洋軍閥反目遭炮轟。楊度一度出山,襄助孫中山和國民黨躲過大劫難。

之後加入國民黨,成爲孫中山器重之人。不幸,孫氏三年後病故,有功之臣楊度再遭冷落……

時間到了1931年,一個深秋的夜晚,潘漢年通過良友圖書公司找到當時的地下黨夏衍。

兩人乘出租車來到一家小洋房裏,潘把一位五十多歲的紳士介紹給夏衍。

他們似乎很熟絡,彼此沒有太多寒暄。兩人交談了一陣,內容所涉及的人物名字,夏衍全都不瞭解。

臨走,中年紳士把一盒雪茄煙交給了潘漢年,似乎是臨別禮品了。

出了門,潘漢年反覆告誡夏衍,此人乃知名人物,祕密黨員,他會告訴我們許多有用的事情,你絕對不能對他怠慢。

夏衍和那位中年紳士來往半年後,他才坦然告知:“我叫楊皙子,楊度。”這一下可真讓夏衍大吃一驚。

楊度,當年的帝國禍首,軍閥政府的座上賓,上海灘無人不畏的青幫頭子杜月笙的清客,竟然是本黨同志!這一幕簡直太傳奇了!

楊度:清末民初第一奇人 第9張

民國二十年(1931年)9月17日,楊度溘然歸西,享年五十六歲。

“市井有誰知國士?”是楊度自嘆的詩句,也流露出作者的傷感心境。

他一生縱橫捭闔,想通過幫助非常之人,成就救國大業;或許是性格中的缺憾,或許是他將理想寄託於君憲制,而非共和制,錯選了方向。

但是楊度在“毀家紓難”上,其功德之深厚,無愧“國士”之名。

當年,爲搭救朋友李大釗,他把京城的住宅“悅廬”賣了;數年後,爲了救濟李大釗及同案烈士們的遺屬,又把青島的洋樓賣了。

失去私宅的楊度,不得不靠杜月笙提供的住房,外加600元月薪,再加自己賣字畫的潤筆過活。民國初年的“曠代逸才”,屈尊爲杜氏“門客”,吃嗟來之食。

然而,當你知道他已經被周恩來發展成中共“特科”的成員,利用他的名士身份,在與新朋故交的談天、飲茶、搓麻將之時,獵取無價的情報,再轉給潘漢年等人。你又能做何種感想?

能把危機四伏的間諜工作揮灑成一種優雅生活的主,恐怕也只有楊度這等名士吧。

在明爲杜府祕書、暗爲中共間諜的歲月,楊度先後在上海加入“中國互濟會”等慈善組織,捐款甚巨。

“中國互濟會”營救了當時不少遭政治迫害的受難者、被關押的政治犯,以及很多流浪各地街頭的中共領導者的子女。

只可惜楊度這些可歌可泣的功德,在新中國成立後,在人人自危的一系列運動中,逐漸地被埋沒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