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文化名家 > 吳淑姬的代表作有哪些?關於她的評價如何?

吳淑姬的代表作有哪些?關於她的評價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相思令

煙霏霏,雪霏霏。

雪向梅花枝上堆,春從何處回?

醉眼開,睡眼開,疏影橫斜安在哉?

從教塞管催。

作品賞析

關於這首詞的來歷,是有一個故事的。

南宋文

荼蘼花神 吳淑姬

荼蘼花神 吳淑姬

學家洪邁在其《夷堅志》和王世貞的《豔異編。卷三十》,還有馮夢龍的《情史》一書中,對此都有記載。

吳淑姬本出身在窮苦人家,卻遭不幸被當地一惡少長期霸佔。後來別人還誣陷並告發她有偷情的行爲,因而被捕入獄。當時審理此案的郡僚,知道她是冤枉的,更對她的才華也早有所耳聞。於是命令獄卒打開她身上的枷鎖,對她說:“久慕你的文采非凡,我也是憐香惜玉的人。如果你今天能即興作一首自詠的好詞,我就會把你的冤情轉告太守。這樣一來,興許能替你開脫罪名,還你清白之身。否則,你會很危險的。”

吳淑姬說道:“這個沒問題,請大人出題吧。”時正值冬末春初之際,積雪未消,寒梅怒放,郡僚便讓她以此情景爲題,作一首《長相思令》。

吳淑姬的代表作有哪些?關於她的評價如何?

不一會,她就作出了這一首有名的《長相思令》。

“煙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從何處回?”霏霏,形容大雪紛飛紛亂的樣子。惡劣的天氣下,無情的雨雪正摧殘着不幸的梅花。可她所向往的春天,會在何處回來呢?這一句話的潛臺詞,其實就是在問:在這不公的世道里,我蒙受了不幸的冤屈。不知那位解救我的大人,如今又在何處?

“醉眼開,睡眼開。疏影橫斜安在哉,從教塞管催。”各位,請睜開眼吧,小心看吧,暗香疏影的梅花依然在那裏傲放。儘管傳來悠悠的羌笛聲想要將它催落,可是,它會毫無所懼的。

郡僚聽後深受感動,他不僅收藏了這首詞,而且第二天就告知了太守。君子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一個女子從此也重獲了自由。

這首詞的弦外之音,是不言而喻的。霜雪欺凌下的梅花,有着傲霜鬥雪的精神,有着無比高潔的靈魂。而這株梅花,比喻的就是作者自己。吳淑姬借物自詠,筆法運用得細膩婉轉,使之讀來寓意深刻,真切感人。惠淇源在其《婉約詞》書中收錄了這首詞,並註解爲:迎春小詞,以景襯情,寄喻頗深。春日且至,而窗外菸雨霏霏,雪堆梅枝。不禁想到“春從何處回”!

南宋人黃升在《唐宋諸賢絕妙詞選》中收錄其詞作三首,並寫有:“淑姬,女流中黠慧者,有《陽春白雪》詞五卷,佳處不減李易安。”其中“黠慧”二字,頗值得玩味。

也許,這首詞就是一個最好的印證。

——文章摘自青若的《冰肌玉骨未肯枯——那些寫詞的宋朝女子》

小重山

謝了荼蘼春事休。

無多花片子,綴枝頭。

庭槐影碎被風揉,鶯雖老,聲尚帶嬌羞。

獨自倚妝樓。一川菸草浪,襯雲浮。

不如歸去下簾鉤。

心兒小,難着許多愁。

吳淑姬的代表作有哪些?關於她的評價如何? 第2張

作品賞析

荼蘼花欲謝,春意正闌珊。

有幸還瞥得見零星的花瓣,點綴在花枝上。空氣中,暗暗流動着少許清香的氣息。

雲鎖朱樓,門扉深閉。庭院寂寂春不語,鞦韆架上空無人。

風乍起,把幾棵槐樹斑駁的樹影,無情地揉碎了一地。遠處隱約傳來幾聲黃鶯的啼叫,這聲音雖有幾分清脆,可一聲一聲的像是在,催促着春天的歸去。

眼看春天就要離開,花兒也要凋謝。

往事驚心。。。。。。

一個女子,悽然失落下一聲輕嘆:落花時節不逢君。

她輕

吳淑姬

吳淑姬

移蓮步,來到了樓前。軟軟地倚靠着欄杆,把一泓秋波,溫情脈脈地流向了遠方。

自由飄忽的白雲下面,是一望無際草悽煙迷的景象。細長而濃密的芳草,隨風一波一波地翻卷。那些芳草,就如一陣陣洶涌的浪濤,拍打着她。她的胸口,忽然有些隱隱作痛。

她嘆氣,起身回屋,輕輕地放下了簾鉤。

屏山半掩人惆悵,殘煙嫋嫋起寂寥。

她無奈地問自己:“爲什麼人的心,偏偏就生得這樣的小?這教我又如何能裝得下,那麼多的愁啊!?”

吳淑姬的這首詞,是借闌珊的春意來傷景懷人。其筆調輕柔淺傷,隱約悽迷。《宋詞鑑賞大辭典》的一書中,收錄並精彩地賞析了這首詞。

從詞中,我們還可以捕捉得到吳舒姬當年的那種無奈和悲慼。比如“不如歸去下簾鉤”,還有“心兒小,難着許多愁”這些句子,和李清照《永遇樂》裏寫的是“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武陵春》裏的“載不動許多愁”,簡直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只是,吳淑姬的愁太多,心太小,她無法裝下。李清照則是愁重如山,她無論如何也承載不起。

吳淑姬的代表作有哪些?關於她的評價如何? 第3張

吳淑姬自創了“花片子”和“草浪”兩個新詞語。《古今詞統》眉批雲:“竹浪、柳浪、麥浪與草浪而四”,即指吳淑姬自創新詞“草浪”,直可與前人所創“竹浪、柳浪、麥浪”相媲美。

菸草之意象,是作者用來寄託自身情感來進行抒懷的。芳草的無情,恰好似遊子外出不歸的無情。如《楚辭》裏寫的:“王孫遊兮不歸,芳草生兮萋萋。”范仲淹的《蘇幕遮》:“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還有馮延巳《臨江仙》詞裏的:“夕陽千里連芳草,萋萋愁煞王孫”。

清朝乾隆間文人陸昶,在其所著《歷朝名媛詩詞》卷十一處曾評吳淑姬言:“筆甚輕倩,能以致勝,人云不減易安,卻不及易安溫雅。”

誠然,她是不能與易安相比的,但她也有自己的過人之處。所謂“襲故而彌新,沿濁而更清,便是上乘”。我更喜歡這種,意境柔美婉約且翻新出奇的詞。

蘇軾言:“荼蘼不爭春,寂寞開最晚。”

許是因衆芳飄零,憐它是開在春天最寂寞的花。許是喜它經常出現在古典詩詞中,能帶給我一份千百年前的美麗與哀愁。荼蘼花對我來說,一直都存在着極大的誘惑。

一個人產生的愁緒,既是無形,也是凌亂的。但它絕非是,莫名而來。

無人獲知她心中隱藏堅守的那個祕密,也無人知道她當時曾執著而焦急地等着誰。她依然癡癡地等,等待着春天最後一瓣荼蘼花兒,從枝頭悽美地飄落,直至零落成泥。

天地間,一切早煙消雲散。

只是從此,不知這世間還有沒有人再記得那一道煢煢孑立的清瘦身影?還記得一個女子曾經的心花怒放,以及一闋花開到荼蘼的傷悲呢?

——文章摘自青若的《冰肌玉骨未肯枯——那些寫詞的宋朝女子》

惜分飛

岸柳依依拖金縷。

是我朝來別處。惟有多情絮。

故來衣上留人住。

兩眼啼紅空彈與。未見桃花又去。

一片征帆舉。斷腸遙指苕溪路。

吳淑姬的代表作有哪些?關於她的評價如何? 第4張

祝英臺近

粉痕銷,芳信斷,好夢又無據。

病酒無聊,敧枕聽春雨。

斷腸曲曲屏山,溫溫瀋水,都是舊、看承人處。

久離阻。應念一點芳心,閒愁知幾許。

偷照菱花,清瘦自羞覷。

可堪梅子酸時,楊花飛絮,亂鶯鬧、催將春去。

吳淑姬,

吳淑姬

吳淑姬

《唐宋諸賢絕妙詞選》收錄其詞三首。這一首《小重山》寫的是一個獨守閨房的女子對遠方情人的思念。這類抒發離愁別恨詩詞,歷代曾有多少詞人墨客創作過,其中也不乏名篇佳作。例如溫庭筠的《夢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這兩首詞,題材完全相同。然有溫庭筠這樣的妙語在前,後人再想起這前人的成就,就非易事。吳淑姬卻能別出心裁,翻新花樣,謀篇構思,絕無雷同。這兩首詞的區別主要兩點。其一溫詞着重寫此女子倚樓所見,立足點在樓上;吳詞卻從庭院寫起,再登樓遠望,立足點是移動的。

其二溫詞單寫此女子等候遠人不歸的惆悵失望的情緒,表現出一種淡淡的哀怨;而吳詞則將此女子青春將逝,與遠人歸來無望,兩相對比,反映了一種深深的愁苦。從本詞具體描寫看,其筆墨也非泛泛。上片寫暮 暮之景,然卻有新意她不寫滿地落紅,而寫枝上殘花;不寫風雨摧花,而寫風拂槐影;不寫杜鵑啼血,而寫鶯聲猶嬌。不僅顯得清麗新鮮,而且都與此女子的特定身份和思想感情緊密聯繫,是從她獨特的眼中看到獨特的景物,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你看,她寫茶蘼,“謝了茶蘼春事休”,說的是茶蘼花謝,春天可算徹底結束了。,這裏也就蘊含着春事將休未休。“花片子”是詞人自鑄新詞,既通俗,又貼切。“綴枝頭”, 給人的感覺,雖是殘花,但仍有悽清之美。同樣,寫“鶯雖老”,但“聲尚帶嬌羞”,也是將老未老。這些不但是時序節物的準確刻畫,也正是這位思婦青春將逝未逝,尚有美麗的面容,尚帶嬌羞的態的真實寫照。“庭槐影碎被風揉”,槐影被風揉碎,春天被風吹走。這不禁使她想自己的青春呢?也將一起消逝,因此,在她看來,這風揉碎了槐影,也揉碎了她的芳心。

吳淑姬的代表作有哪些?關於她的評價如何? 第5張

我們從這繚繞脣吻的音節中,從這欲吐還吞,委婉曲折的筆法中,體味到詞人在這裏寄託了一種青春將逝的深沉的感慨。

下片“獨自倚妝樓”,承上啓下。上片寫此女子庭院所見之景,觸景生情,情苦而不忍睹;既不忍睹,遂回妝樓既回妝樓,更思遠人;既思遠人,則倚樓 凝望。那麼,她望到的又是什麼呢?在前人詞中,溫庭筠寫道:“過盡千帆皆不是”。柳永寫道:“想佳人 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八聲甘州》)。而在這首詞中詞人寫道女主人公們都看到了舟,但皆不是所思遠人的歸舟,結果是從希望到失望。而吳淑姬筆下的這位思婦,望到的卻不舟,而是“一川菸草浪,襯雲浮”。連天菸草,襯着浮動的白雲,猶如浪濤滾滾,鋪天蓋地而來,哪裏有歸舟可見,簡直絲毫的希望都沒有,其愁苦可想而知。用“一川菸草”來形容愁之大,愁之多,這在賀鑄的《橫塘路》詞中已用過。但在菸草後着一“浪”字,實屬吳淑姬獨創《古今詞統》眉批雲。“一川菸草”是靜景“一川菸草浪”則是動景。這裏用來比喻愁思恰如連天草浪,滾滾襲來,極爲生動貼切,也爲下句“不如歸去下簾鉤”鋪墊。放下簾鉤,意欲隔斷草浪,擋住愁潮,然而這愁思是隔不斷,擋不住的,“不如”兩字,寫出了主人公明知不能而強爲之的痛苦心態。“心兒小,難着許多愁”,自是警句。“愁”字最後點出,使通篇皆有精神,有畫龍點睛之妙。李清照寫愁的名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不正面寫愁,從舟着眼,反襯愁之大;然而吳淑姬這裏先把愁比作“一川菸草浪”,極言愁之大之多,再將它與“心兒小”作強烈對比,落到容約而下。兩人寫法不同,而各有千秋。所以南宋黃升評論說:“淑姬女流中黠慧者,有詞五卷,佳處不減李易安。”這種評價是很客觀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