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千古名句“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出自於哪裏?

千古名句“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出自於哪裏?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千古名句“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出自於哪裏?其實此句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寒閨怨》,並且含蓄地反映了人民羣衆對戰亂征戍的怨恨之情。

《寒閨怨》

寒月沉沉洞房靜,真珠簾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

翻譯

寒夜月光灑向庭院深處的屋內,珍珠簾外梧桐樹影斑駁。

孤燈下她握着冰冷的剪刀爲遠方戍守的丈夫縫製着冬衣,秋霜將落,手已經預先感到寒冷。

千古名句“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出自於哪裏?

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景,後兩句寫情。其寫情,是通過對事物的細緻感受來表現的。此詩前兩句用寫景鋪墊手法,描寫主人公獨居的冷清孤寂,扣信詩題“寒閨怨”。後兩句用情景交融手法,描繪了一幅天寒歲暮、冬衣未成、秋霜欲下、征夫未歸的孤冷畫面,孤寂涼情直入人心,千般滋味涌上心頭。第一句即點明時間:深夜,而寒月曆來是秋冬兩季的代名詞。“洞房”兩字可理解爲新婚後的洞房,而“洞”又有深遠的含義,也可理解爲處於庭院深處的房間。但無論是哪種情況,一個“靜”字就讓這本該是溫暖融融的居所顯得不同尋常的冷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見幽靜。

第二句更是將冷意繼續延伸,“真珠簾”即爲珍珠簾,盡顯其華貴之意,與上洞房相稱,不可呆看,顯露出屋子主人身份的高貴,但即使是高貴的女子也擺脫不了空守閨房的寂寞。簾外的一株梧桐樹,靜靜地立在院子當中,月光搖落,將它的影子拉得很長。

洞房、珠簾,都是通過描寫環境以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與上文“寒月”相映,又暗逗下文“秋霜”,因無月則無影,而到了秋天,樹中落葉最早的是梧桐,所謂“一葉落而知夭下秋”。前兩句把景寫得如此之冷清,人寫得如此之幽獨,就暗示了題中所謂寒閨之怨。

第三句第一個字就點明此刻的季節,正是寒霜將落的深秋。在這冷清清的月光下,靜悄悄的房屋中,一簾子裏的人還沒有睡,忽然,她感到冰涼,連手也覺得冷起來了。隨即想起,是秋深了,要下霜了。但暮秋深夜,秋霜還未降落,女主人公玉手先知,預先通過手冷感受到即將到來的霜露,這不免引人遐思。

第四句給出了答案,原來女主人公並沒有就寢,而是坐在燈下裁剪衣服,要趕製寒衣要寄給遠方的征夫。氣溫驟降,手裏的剪刀立刻變得冰涼刺骨,她這才知道屋外就要下霜了。而下霜則更加說明屋外的寒冷,同時也反襯出閨房的冷寂和獨守深閨的落寞。

千古名句“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出自於哪裏? 第2張

天寒歲暮,征夫不歸,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親人不但難歸,而且還要受凍,豈能無怨?於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傳到了她手上,而且也傳到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歡樂,離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齊涌上心來,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

全詩雖似簡單,實則豐富,寫得含蓄有致,情景交融,言簡意豐,一“知”一“冷”,通過寫閨中少婦寒夜爲征夫趕製冬衣的情景,盡顯女子內心之淒涼,孤寂之“怨”。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