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名句“天上有行雲,人在行雲裏”出自於哪裏?

名句“天上有行雲,人在行雲裏”出自於哪裏?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名句“天上有行雲,人在行雲裏”出自於哪裏?此句出自宋代辛棄疾的《生查子·獨遊雨巖》,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

生查子·獨遊雨巖

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雲,人在行雲裏。

高歌誰和餘,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翻譯

人在溪邊行走溪水映照出人影,藍天倒映在清清的溪水裏。藍天上有飄動的白雲,人正行走在那飄動的白雲裏。

我放聲高歌,誰來應和?只聽空幽的山谷清音響起。那響聲不是來自鬼怪神仙,而是桃花旁的流水聲悅耳無比。

賞析

名句“天上有行雲,人在行雲裏”出自於哪裏?

上片寫詞人遊覽雨巖見到的景色。第一句“溪邊照影行”,是點題,寫遊人;第二句“天在清溪底”,寫清溪和藍天;第三句“天上有行雲”,寫行雲;第四句“人在行雲裏”如同電影中的定格,總寫溪、人、雲,展示了水底的一個畫面。作者在這裏所描寫的人、天、雲都不是實體,而是水中的倒影。清清的溪水,不但是雨巖的優美景色之一,而且也成了詞人攝取這張風景小照的膠捲。遊人的身影、碧藍的天空、飄動的浮雲,都通過清清的溪水映現出來。“人在行雲裏”這樣神奇美妙的景象,真可謂巧奪天工,不但使描寫的景物高度集中,而且意境更爲清新活潑,整個畫面非常生動,所描寫的景物,全部處在變化之中,溪水自然是流動的,遊人漫步岸邊——“影行”,白雲飄轉空中——“行雲”,這就使畫面充滿了動感,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如果說上片的寫景,重在刻畫形象的話,那麼這個下片的抒情,則是着力描繪聲音。嘩嘩的流水,飄蕩的歌聲,不僅使寂靜的山谷增添了生氣,也爲上面的圖畫配上了音樂。

清人沈祥龍《論詞隨筆》說:“詞貴藏於內……於言外有所感觸。”驀然讀去,這首詞意境優美,靜中有動的圖畫,配着富於形象的歌聲與音樂,平易通俗、流暢自然的語言,也令人讚歎不絕。但仔細咀嚼,就會發現:作者把辛酸的感觸,藏在迷人的畫面背後;把滿心的苦悶,融於優美的樂律之中。題目中的“獨”字,已經爲全詞規定了基調,透露出苦悶的氣息。下面的內容,自然全都圍繞“獨”字展開,所以起拍第一句就是“溪邊照影行”。這一畫面裏,只有一個倒映在水中的人影,點出了“獨遊”,而比“獨遊”更深刻,因爲它渲染出一種悲涼的氣氛。

在這特定的氛圍裏,那清清的溪水,蔚藍的天空,飄動的白雲,這些美好的景物,也染上了淒涼冷清的色彩,成爲詞人表達孤獨之感的襯景。“人在行雲裏”,不止是倒影交織的畫面,也寫出了詞人不苟隨世俗的決心和孤傲清高的品格,暗寫了自己遭受打擊的原因。內心澎湃的激情和遭受壓抑的苦悶,終究是掩遮不住的,“高歌”正是詞人內心感情的流露和發泄。然而,並沒有人能理解他,與他相和的,只是空谷裏的溪水。詞人的“獨”唱,同嘩嘩的水聲,從聲音方面渲染了淒涼憂傷的氣氛。這種“高山流水少知音”的感慨,是他內心苦悶的表現;而這種“曲高和寡”的情景,正是他收復中原的主張不能得到採納的寫照。那幽深寂靜的山谷,那溪水漂浮的殘花,不能不說帶有象徵意義。所以,這首詞表面上是記遊,描寫水光山色,實際上處處貫注着詞人憤激的感情,表現了詞人遭受排擠、閒居家鄉、有志難伸的苦悶和寂寞,也反映了他對時局的不滿和對國事的關心。他熱愛大自然的風光,又不忘懷於世事,正表現了詞人退居時期的內心矛盾,說明他並沒有因自然風光的優美而陶醉、而頹廢。

名句“天上有行雲,人在行雲裏”出自於哪裏? 第2張

這首詞通過記敘獨遊雨巖的情景,抒發了遭受打擊、閒居鄉里的苦悶,反映了作者內心的不平和對國事的繫念。同時,這首詞構思新穎,剪裁精妙。題爲“獨遊雨巖”,作者就在“獨”字上作文章,上片寫“形”獨,下片寫“聲”獨。隨即帶出了雨巖的優美景色,如清溪、藍天、行雲、山谷等。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意境清新自然而又沉鬱,景愈美,愈可反襯出詞人的不平與憤懣。語言通俗流暢,以虛寫實,虛實結合,高度集中。所有這些都顯示出了這首詞的高度藝術性。

清代乾嘉時期嶺南的著名詩人和畫家黎簡,有詩云:“七十二峯倒江水,俯見峯尖插天底;一舟天上棹海松,回合三萬寒虯龍。”其構思與辛詞同,可見辛詞影響之遠。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