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秋鶯》的作者是誰?該怎麼賞析呢?

《秋鶯》的作者是誰?該怎麼賞析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秋鶯

李煜 〔五代〕

殘鶯何事不知秋,橫過幽林尚獨遊。

老舌百般傾耳聽,深黃一點入煙流。

棲遲背世同悲魯,瀏亮如笙碎在緱。

莫更留連好歸去,露華淒冷蓼花愁。

譯文

黃鶯啊黃鶯,你怎麼還不知道現在已經是寒秋時節了,爲什麼還在這深暗的樹林裏獨自翱翔呢?

側着耳朵仔細聆聽老鶯的鳴叫聲,但始終聽不明白它在鳴叫着什麼,看着它飛向空中,漸漸變成深黃色的一點,不見了蹤影。

我和這老鶯一樣,與這世事相背,遲鈍笨拙,雖然鳴聲依舊,但是已經不連貫了,破碎不堪。

黃鶯啊,你莫要留戀深暗的樹林,趕快歸南避寒去吧,樹林裏有什麼好處呢?露水蓼花,讓人心生淒冷,心裏發愁。

創作背景

《秋鶯》的作者是誰?該怎麼賞析呢?

這首詩從內容上看,應當是李璟原冊立的太子李弘冀爲了保全自己的地位毒殺了自己的叔父,李煜爲了免除太子對自己的懷疑,而決定隱居時所作。

賞析

這首詠物詩寫一隻黃鶯在深秋時節還未南飛避寒,勸其不要在此處留戀,應當儘快南歸,表現出李煜對殘酷的政治鬥爭的懼怕和對自己處境的擔優。全詩託物言志,純用“賦體”,不事雕琢,以簡馭繁,以明白曉暢的詩句表現了生活的苦楚,讓人產生無限的同情悲憫,教人神思黯然。

黃鶯在春天啼叫,鳴聲清亮婉轉,悅耳動聽,如自言,如對語,喚起人的遐想,送之巧名爲“百舌”,視爲春天的象徵,是詩詞文賦中常見的歌詠對象。李煜的大臣韓熙載就有奉令之作《御製遊春長句》曰:“黃鶯歷歷啼紅樹,紫燕關關語畫樑。”但是,李煜這首詩,不取詩人習常之路,掉轉而去詠歎秋天的黃鶯,立意不同,情思不同。秋來氣象肅殺,草木凋零,黃鶯已過歌唱的生命而面臨着嚴冬的枯索,結合李煜的處境,病體衰微的狀況,都會使人想到,這首詩名爲詠鶯,實爲自詠。

此詩一開篇便點出歌詠的對象黃鶯,卻稱其爲“殘鶯”,用詞深刻。這是一隻由春歷夏而入秋的黃鶯,歌唱過春天的繁花,棲身過夏日的濃陰,如今秋已至,冬將臨,竟然還在林間獨自飛。所謂“殘”,是說這隻黃鶯年齡已老,體力已衰,是說這隻黃鶯躲過天災人禍的劫難而存留到今天,還是說這隻黃鶯的夥伴都已不在而只剩下獨自的生活。詩人不言,讀者自可體會。看這黃鶯在林間孤獨地穿飛,詩人心中涌起無限的憐惜:“殘鶯何事不知秋,橫過幽林尚獨遊。”寫林而用“幽”,強調林間的昏暗幽深,吉凶不明,黃鶯的前途難說。“獨遊”二字更見出幽暗中獨自穿飛的孤苦。於是嘆其“不知秋”:不知秋天已至,冬天在即,前面的命運會更加嚴酷,依然在這林間飛來飛去,究竟還在尋覓着什麼。寫鳥寫林都折射出詩人的生活。

《秋鶯》的作者是誰?該怎麼賞析呢? 第2張

次聯以“傾耳聽”“入煙流”寫詩人對這隻黃鶯的關注,承接上聯的憐惜與感嘆。鶯既“殘”,經歷多,自然是“老舌”。而“老舌百般”叫不休,到底在說些什麼:感傷時光的流逝,哀嘆生的不永,訴說經歷的悲歡,講述獨遊的寂寞。詩人多麼想明白黃鶯的啼叫,於是傾耳凝聽,追隨着它的聲音,然而黃鶯卻漸漸飛向遠方,注視之中,“深黃一點入煙流”,消失在天邊的薄雲霧薯裏,留下佇立的詩人,身影單薄。這時,詢問帶出的感慨便噴涌而出,詩由前二聯的敘說而轉入後兩聯的議論抒情。

第三聯連用兩個典故,借對鶯啼的猜想解釋來抒寫自己的懷抱。“棲遲背世”說人與鶯的生存狀態,同樣地孤獨,同樣地艱難鶯是失羣無伴而“獨遊”,人是國亡家破而素居,因此而同有“悲魯”的哀痛,其痛之深,就像孔子當年對魯國的悲哀。“在緱”用王子晉的故事,不僅貼切,也意味深長。王子晉善吹笙,與鶯啼相關;王子晉是西周大子,身份則與詩人相關。而王子晉放棄王位,修道成仙,當其化身白鶴,顯身緱氏山頭而與家人作別之時,則仍有未曾放下的情感。詩人用“碎”來形容那“瀏亮如笙”的音聲,強調這音聲乃是訣別之音,多少淒涼感傷在其中,聽來心碎。而這心碎之聲,既是故事中王子晉的樂聲,又是此刻那黃鶯的啼聲,更是詩人自己的心聲。

末聯二句,借鶯而勸導自己,這樣的生活沒什麼值得留戀的。過去已經令人心悲神喪,而將來會更加淒涼:“露華淒冷蓼花愁。”不說將來如何,只說這眼前,露珠雖美,卻是凝霜之前的最後一現,蓼花正開,卻是冬日將至的最後的美麗。一切的美好,或者已經逝去,或者將要逝去,經歷劫難的黃鶯已入“煙流”,自己對這人世已沒有什麼眷戀。但是這種生命的絕望並沒有直接說出,只用“露華蓼花”的秋景作描繪,點出“淒冷”與“愁”,讓讀者去細細體會。

這首詩就標題而言,是一首詠物詩,但卻打破了傳統的詠物詩不可直道其物的寫法。李煜不僅在詩中明白地點出“鶯”字,而且,還用“殘”“老”“獨”來形容黃鶯,刻意描繪秋鶯的淒涼狀態,全不理睬傳統詠物詩的忌諱。他的這首詩,可以說開詠物詩的又一路數,將黃鶯作爲自己的化身,通過感慨黃鶯在秋天的最後穿飛來抒寫自己的命運哀傷。這種抒情方式仍然是委婉的,含蓄的,但不是借物抒情,而是構成了象徵,帶着一種寓言的意味,有如《詩經》中的《豳風·鴟鴞》。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