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登黃鶴樓》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

《登黃鶴樓》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黃鶴樓

崔顥 〔唐代〕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譯文

過去的仙人已經駕着黃鶴飛走了,只留下空蕩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白雲在天上飄飄蕩蕩。

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暮色漸漸漫起,哪裏是我的家鄉?江面煙波渺渺讓人更生煩愁。

註釋

《登黃鶴樓》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

黃鶴樓:故址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民國初年被火焚燬,1985年重建,傳說

古代有一位名叫費禕的仙人,在此乘鶴登仙。

昔人:指傳說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駕鶴過黃鶴山〔又名蛇山〕,遂建樓。

乘:駕。

去:離開。

空:只。

返:通返,返

首聯

詩人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鶴去樓空,眼前就是一座尋常可見的江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美好憧憬與尋常江樓的落差,在詩人心中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爲鄉愁情結的抒發作了潛在的鋪墊。

頷聯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是詩中頷聯。江天相接的自然畫面因白雲的襯托愈顯宏麗闊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黃鶴樓久遠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終歸物是人非、鶴去樓空。人們留下什麼才能經得起歲月的考驗?她不是別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爛也割捨不斷的綿綿鄉戀、悠悠鄉情。 本句具有一種普遍包舉的意味,抒發了詩人歲月難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爲下文寫鄉關難歸的無限愁思鋪墊,因而成爲深值關注和反覆品味的名句。

《登黃鶴樓》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 第2張

詩中“黃鶴”所指甚明,除了實體“仙鶴”之外,它的指向應該是即“一切”之意。“不復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時、歲不待人的無盡感傷。“白雲”變幻難測,寓託着作者世事難料的吁嗟嘆喟。如果說這個詞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間的廣袤,那麼“千載”則使人看到了時間的無限性。時間和空間的組合產生了歷史的縱深感和空間的開闊感,更加催生了鄉愁。

頸聯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兩句筆鋒一轉,由寫傳說中的仙人、黃鶴及黃鶴樓,轉而寫詩人眼前登黃鶴樓所見,由寫虛幻的傳說轉爲實寫眼前的所見景物,晴空裏,隔水相望的漢陽城清晰可見的樹木,鸚鵡洲上長勢茂盛的芳草,描繪了一個空明、悠遠的畫面,爲引發詩人的鄉愁設置了鋪墊。

尾聯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太陽落山,黑夜來臨,鳥要歸巢,船要歸航,遊子要歸鄉,然而天下游子的故鄉又在何處呢?江上的霧靄一片迷濛,眼底也生出的濃濃迷霧,那是一種隱隱的淚花和心繫天下蒼生的廣義鄉愁,問鄉鄉不語,思鄉不見鄉。面對此情此景,誰人不生鄉愁也無由。詩作以一“愁”收篇,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暗喻相照應,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纏綿的鄉愁,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畫外餘音。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時間已無從考證。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而得名,傳說費禕登仙駕鶴於此,這首詩詩就是從樓名之由來寫起的。詩人登臨黃鶴樓,覽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詩興大作,創作了這首詩。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