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陰鏗《和傅郎歲暮還湘洲詩》:作者在構思上多角度轉換

陰鏗《和傅郎歲暮還湘洲詩》:作者在構思上多角度轉換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陰鏗(約511年-約563年),字子堅,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南北朝時代樑朝、陳朝著名詩人、文學家,其高祖襲遷居南平(在今湖北荊州地區),其父親子春仕樑,爲都督樑、秦二州刺史。鏗幼年好學,能誦詩賦,長大後博涉史傳,尤善五言詩,爲當時所重,仕樑官湘東王蕭繹法曹參軍;入陳爲始興王陳伯茂府中錄事參軍,以文才爲陳文帝所讚賞,累遷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約在陳文帝天嘉末年去世。陰鏗的藝術風格同何遜相似,後人並稱爲“陰何”。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陰鏗的《和傅郎歲暮還湘洲詩》,一起來看看吧!

陰鏗《和傅郎歲暮還湘洲詩》:作者在構思上多角度轉換

和傅郎歲暮還湘洲詩

陰鏗〔南北朝〕

蒼落歲欲晚,辛苦客方行。

大江靜猶浪,扁舟獨且徵。

棠枯絳葉盡,蘆凍白花輕。

戍人寒不望,沙禽迥未驚。

湘波各深淺,空軫念歸情。

陰鏗詩集中較好的詩篇往往都是寫江上景色的,這是他喜愛寫、也是寫得較爲成功的題材。本詩寫的是歲暮送一位姓傅的朋友到湘州(今長沙市)去的情景。

首二句“蒼落歲欲晚,辛苦客方行”,是說天氣寒冷歲月已晚,傅郎卻不辭勞苦出發遠行。

次二句“大江靜猶浪,扁舟獨且徵”,是說長江在平靜的時候仍有風浪,而傅郎偏偏在這歲暮時分駕一葉偏舟孤單單地走了。這四句表現詩人對傅郎孤帆遠去的深切關心。詩人勾勒描繪出江上風波險惡而眼下又暮色蒼茫的景象,雖未正面寫情,而愛護之情如見。

陰鏗《和傅郎歲暮還湘洲詩》:作者在構思上多角度轉換 第2張

“棠枯絳葉盡”以下四句,按照張玉谷的說法是詩人想象傅郎舟行所見,我們認爲此說可取。這四句寫的是寒江夜景。詩人不僅寫棠及蘆葦的情狀以表明風力凜烈,而且更用“戍人寒不望,沙禽迥未驚”極寫冬夜之寒。由於寒冷,守望的士兵已經不出來瞭望。“沙禽迥未驚”一句,通常人們理解爲沙洲上的鳥離行船很遠,因此不驚動。那麼,詩人寫這樣一個細節到底要表達什麼呢?這裏可以作兩方面的理解: 一是表明行舟路途上的荒涼和孤寂,二是點明景色嚴寒。

蘇東坡曾有一首《卜算子·缺月掛疏桐》的詞,末二句寫孤鴻“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似乎可以移爲此句註腳。詩中寫寒夜沙洲的禽鳥未被驚動,正是要寫出寒江孤舟行旅的寂寞、荒涼和陰冷,仍然與前一句一樣是寫其寒苦。末二句是說湘水各處深淺不同,傅郎此去可以親自踐歷。君行我仍滯留於此,空添思歸悲傷情緒而已。此處,湘波的深淺是實寫也是虛寫,實寫的是傅郎此去的親歷,兼有對他行旅的關切; 虛寫則是隨着注目於客行湘水的波浪激起自己思想情緒的風濤,湘水的深淺也是詩人思歸程度的高低,它只在詩人內心深處迴流激盪,真是思歸人苦只自知了。

本詩藝術上的顯著特色是構思的多角度轉換。起四句是從詩人眼中景寫出,中間“棠枯絳葉盡”四句是想象對方客行中的所見,最後結句又轉爲寫自己的身邊之事。通過視角的轉換,正可把詩人浮想聯翩的因送友而思歸的情思委婉曲折地表露出來。此外,寫景的着眼點在渲染氛圍,並非爲寫景而寫景。寫冬夜舟行孤寂與寒苦,其結穴仍在寫主人公的苦苦思歸之情上。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