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陸龜蒙《新沙》:這首詩運用了高度的誇張,尖銳的諷刺

陸龜蒙《新沙》:這首詩運用了高度的誇張,尖銳的諷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陸龜蒙(?—約881年),字魯望,自號天隨子、江湖散人、甫裏先生,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唐代詩人、農學家。陸龜蒙與皮日休齊名,人稱“皮陸”。其詩求博奧險怪,七絕較爽利。寫景詠物爲多,亦有憤慨世事、憂念生民之作,如《雜諷九首》《村夜二篇》等。文勝於詩,《四舍賦》《登高文》等均憂時憤世之作。小品文寫閒情別緻,自成一家。著有《耒耜經》《吳興實錄》《小名錄》等,收入《唐甫裏先生文集》。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陸龜蒙的《新沙》,一起來看看吧!

陸龜蒙《新沙》:這首詩運用了高度的誇張,尖銳的諷刺

新沙

陸龜蒙〔唐代〕

渤澥聲中漲小堤,官家知後海鷗知。

蓬萊有路教人到,應亦年年稅紫芝。

諷刺屬於喜劇的範疇,用魯迅的話說,就是要“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也就是對“公然的,也是常見的,平時誰都不以爲奇的”那些“可笑,可鄙,甚而至於可惡”的事物,“有意的偏要提出”,給以嘲諷和鞭撻。諷刺的本領在於巧妙地運用“精煉的,或者簡直有些誇張的筆墨”,抓住諷刺對象的本質特徵,訴之於可笑的形象,通過貌似出乎常情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描述,表現出隱而未顯的客觀事物的真相,從而收到引人發笑、發人深思的喜劇效果。

此詩反映的是當時尖銳的社會政治問題:封建官府對農民敲骨吸髓的賦稅剝削。全詩筆鋒犀利,想象豐富,運用高度的誇張,尖銳的諷刺,近乎開玩笑的幽默語言來揭示現實,具有強烈的諷刺意義。

“渤澥聲中漲小堤,官家知後海鷗知。”渤澥:即渤海。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在偏僻的渤海灣,隨着經年的潮漲潮落,逐漸淤壘起了一處小小的沙洲。海鷗終日在海面上盤旋飛翔,可是最先發現這塊沙洲的卻是官府。

陸龜蒙《新沙》:這首詩運用了高度的誇張,尖銳的諷刺 第2張

詩的開頭一句描繪渤海岸邊新形成了一片沙荒地的圖景。這短短的七個字,反映的是一個長期、緩慢而不易察覺的大自然變化過程。這裏的慢,與下句的快;這裏的難以察覺,與下句的纖毫必悉,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使詩的諷刺意味更加強烈。海鷗一直在大海上飛翔盤旋,對海邊的情況是最熟悉的;這片新沙的最早發現者照理說必定是海鷗,然而海鷗的眼睛卻敵不過貪婪的注視着一切剝削機會的官家,他們竟搶在海鷗前面盯住了這片新沙。這當然是極度的誇張。這誇張既匪夷所思,卻又那樣合乎情理。它的幽默之處還在於:當官府第一個發現新沙,並打算榨取賦稅時,這片新沙還是人跡未到的不毛之地——鹽鹼地。連剝削對象都還不存在,就打起榨取賦稅的如意算盤,這彷彿很可笑,但對官家本質的揭露,又何等深刻!這首詩的第二句,誇張卻已經到達極度,如果下面仍採取此法揭露官家的剝削本性,是很不容易的。詩人沒有迴避藝術上的困難,而是把誇張與假設推想之詞結合起來,翻空出奇,更上一層。

詩的三、四句“蓬萊有路教人到,亦應年年稅紫芝”,則把誇張與假想揉爲一體,從虛擬的畫面中進一層鏤刻官府“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貪婪本性。蓬萊仙山本爲神仙所居的極樂去處,其間既無塵世之爭,更無苛捐雜稅之擾。但官府並非不想到仙境中以掠取其間的奇珍異寶,而只是由於蓬萊“煙濤微茫信難求”、無路可通罷了。這裏,假設的畫面是可笑的,似乎純屬荒唐悠謬之談,但在這荒唐悠謬的外殼中卻包含着嚴峻的歷史真實──官家搜刮的觸鬚無處不到,根本就不可能有什麼逃避賦稅的淨土樂園,從本質上揭示了官府心靈最深處的祕密,從中也反映了詩人愛憎分明的美好心靈。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